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我們把注意力轉向砂勞越及其發展之前,有一兩點關於西婆羅洲的局勢,有必要談一談。首先,公司的消滅,並未能治療婆羅洲的政治利經濟弊病。哥羅特說,對付公司的戰爭結束後,有關區域化為貧瘠的農耕地帶,所有礦場幾乎被廢棄。巴素和哥羅特抱著同樣的看法。認為公司的消滅以及公司消滅後華族人口的減少,對婆羅洲的發展打擊不小,致使婆羅洲從此一籌莫展,也許永遠無法恢復舊觀。【34】哥羅特不禁問道:何以荷蘭政府讓爪哇人保有本身的社區制度,唯獨華人不許保有?他又問道:為什麽荷蘭政府抱著這種“恐華心理”,究竟荷蘭政府有什麽理由害怕華人?
巴素批評道:公司組織消失之後,華人酷似失去神經節、腦子或“蟻後”的一窩白螞蟻。然而,華人具有莫大的復原力量,不久他們便對這種挑戰作回應了。
我們從以上所談的,可以明顯看出砂勞越和中國早在公元1300年以前,便有了直接的接觸。由於某種不明原因,華人在砂勞越留下的這些痕跡,到十五世紀中葉便消失無蹤。不過,他們在文萊卻延續了一百年之久。因此,華人在婆羅洲沿岸的貿易活動,看來是十六世紀末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的競爭下宣告中斷的。在往後的兩百年中,中國和砂勞越之間便很少來往了。早期華族商賈對砂勞越的重要性,不在於他們是現今砂州華人的先驅,而是他們對當地土著所起的影響。原來他們同土著通婚,不但使土著含有華人血統,而且還承傳了華人的許多技藝。【35】
在婆羅洲南部,華人的貿易活動在砂勞越整個所渭“黑暗時代”(1580年─1840年) 裏,仍然持續下去。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有數千名華人散居在三發和坤甸一帶。關於這批華人,我們已經作了詳細的探討。他們就是來自首批移居砂勞越的現代華人。
根據文獻記載,只有廣府人有資格聲稱當詹姆士‧布魯克東來時,已有一名宗親在砂勞越。這位宗親就是劉直。他在1830年前後偕同數名友人,從中國乘搭帆船抵達成邦江(Simangang),然後轉到古晉(Kuching) 的砂督(Satok)。以種菜和飼養牲畜為生。他後來成為白人拉惹布魯克的管家。追隨他的同鄉於1857年積極協助拉惹對付叛亂行動。
有些關於客家人從西婆羅洲逃亡的記載,認為他們所以逃到砂勞越,是因為犯了罪,避免遭荷屬婆羅洲當局逮捕。【36】筆者相信事情的真相並不支持這種結論。不幸的是,這種結論在婆羅洲早年的許多官方報告書中,都佔據著支配的地位。單單此種假設,已經使到人們對那些當年逃到砂勞越的客家人,以及作為他們的後繼者的今日砂州華人,抱著某種態度。下一節我們將嘗試了解這種態度對日後砂勞越歷史的影響。
砂勞越華人墾殖地的透視
為了了解砂勞越華人的歷史,首先我們必須認識詹姆士‧布魯克的為人。他的冒險、勝利、挑戰和遠見,成為當代許多砂勞越人的特征。郎西曼(Runciman) 在其所著的《白人拉惹》(The White Rajah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0) 一書中,以讃賞的態度給予詹姆士‧布魯克極全面的描繪。我們不打算在這裏敘述布魯克時代的種種事實。讀者們不妨閱讀上述專著,以了解有關詳情。在本節裏,我們準備更深入地探討布魯克的政策和態度,因為他的政策和態度支配了砂勞越華人社會的發展。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華人移居砂勞越過程和經歷的史實之前,對於詹姆士‧布魯克其人其事,必須有個籠統的印象。
他很喜歡寫書信和日誌,而且樂此不疲,平時一提起筆來,便欲罷不能,似乎恨不得把個人的思緒、期望和感想統統寫下,給任何喜歡閱讀的人讀個痛快。朗西曼說,詹姆士‧布魯克的坦率,卻使他在未來的歲月裏,遇到不少麻煩。【37】在他的記述中,最有趣和最有啟發性的部分,關係到他對東方政治所產生的看法。他之所以越來越不喜歡英國東印度公司,也許跟他對萊佛士(Raffles) 的仰慕,以及本身的經歷不無關係。他永遠不能原諒英國東印度公司當年不支持萊佛士。他認為該公司一心只想從對華貿易中更快取得利潤,而忽略了對印度的發展。他對東印度公司的商人在廣州遭受中國當局的侮辱大感震驚,但英國商人為了賺錢卻忍受下來。對於其同胞所蒙受的屈辱,他有強烈的感受;這種感受牢牢地留在他的心中,一直到他同華人的關係較為密切時,始告消除。在砂勞越,他對華人的猜疑,後來因為恣意照顧土著的福利而告緩和。他認為土著與歐洲人的關係如果過於密切,對他們有害無益。他本身曾經在印度說過這樣的話:能操英語的印度人是最不可靠、最腐敗的一群。【38】
30。KeppeI, Henry,A visit to the Indian Archpelago in the H. M. S. Maeander With Portion of the Private JoumaI of Sir James Brooke, London, 1853, pp. 352-353。
31。St. John, S.,Life in the Forests of the Far East, London,1863, vol. 2, p. 332。
32。注31同引書,頁107。
33。Earl, G. W.,The Eastern Seas,London, 1837。
34。注8同引書,頁425。
35。Harrison, T. (ed. ),The Peoples of Sarawak,Kuching: Sarawak Museum, 1959, p. 115。
36。同上書,頁116。
37。注13同引書,頁49。
38。同上書,頁4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