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一、英國文學
閱讀應當是一種享受。當然,有時候,為了通過考試,或獲得資料,有許多書人們不得不讀。不過,讀這類書是為了受教育,而並非享受,我們充其量只希望讀畢全書而不覺得沈悶。讀這些書,是由於不得不讀,而不是為了樂趣。但這並不是我所要談的"閱讀"。下文中提到的那些書,既不能幫助你獲得學位,也不能指導你如何謀生,不去教你駕駛船舶的技巧,也不告訴你如何維修一輛出了故障的機車。然而,只要你們能真正享受這些書,它們將使你的生活更豐富,更充實而圓滿,使你更加感到快樂。
為樂趣而讀書
我所指的"你",是那些業余有閑暇的成年人。而且,他們願意去讀那些如果錯過不讀將是一種損失的好書。這些成年人,還不包括"書迷"在內,"書迷"們會自己尋路,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步入人跡罕至的小徑,發掘出久已被人冷落的好書,他們便感到莫大的欣慰。我想談的,都是些真正的傑作,這些書一直被公認為了不起的作品,似乎人人都應當早就拜讀過了,可惜,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不過,也有一些傑作,所有最好的批評家都已予以評定,文學史上已經給了它們一席之地,可是,除了專業的文學工作者仍然將它們奉為經典之外,如今多數人已不再欣賞這些書。時代不同了,鑒賞的眼光起了變化,奪去了它們原有的光彩,今天除了有相當堅強的意誌的人,一般讀者會覺得它們實在難以咽下。例如,我讀過喬治•伊利奧特的《亞當•貝德》,我不願違心地告訴你,我懷著愉快的心情讀了這本書。讀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有必要去讀完它,當我讀到最後一行時,忍不住如釋重負地舒了一口氣。
對於這類書,我無話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鑒賞標準。不論學者們對一本書如何評價,縱然他們異口同聲地大加贊揚,若是它不能真正引起你的興趣,對你來說,這本書仍然沒有多少味道。要知道批評家不見得句句正確,文學批評史上,有許多明顯的謬誤出自著名批評家的筆下。你正在閱讀的一本書,對你來說究竟有多大意義,只有你自己最清楚。這道理同樣適用於我將要推薦給你的書,每個人的看法都不會與其他人全然相同,至多不過有點相似而已。要是認為,對我來說具有重大意義的某些書籍,也該絲毫不折不扣地對你具有同樣的意義,那未免就太武斷了。雖說閱讀這些書使我得益匪淺,要是不曾讀過這些書,我就不會成為今天的我,我還是要請求你,萬一讀了之後覺得它們不合口味,那就把它們擱到一邊去吧,除非你能真正享受它們,否則讀也無用。沒有人必須將閱讀詩歌、小說或其他可以歸入純文學類的作品當作自己應盡的義務。他只能為求得樂趣而讀這些作品。試問,誰能保證使某個人快樂的事物肯定也會使其他人快樂呢!
讀書的樂趣
養成閱讀的習慣,使人受益無窮。很少體育運動項目能讓你在過了盛年之後仍然能夠堅持不輟,獲得滿足,而遊戲往往需要尋找同伴一起來玩,閱讀就沒有諸如此類的不便。書隨時隨地可以開始讀,有要緊事必須立即處理時,又能隨時放下,以後再接著讀下去。在今天這快樂的時代裏,公共圖書館給予我們的娛樂就是閱讀,何況普及本價錢又如此便宜,買一本來讀也不難。養成閱讀的習慣,就等於為自己築起一個避難所,生命中有任何災難降臨的時候,往書本裏一鉆,是個好辦法。不過,我指的災難,並不包括饑餓的痛苦和失戀的悲哀,這兩者光靠讀書是緩解不了的。然而,身邊放五六本精彩的偵探小說,手捧一個熱水袋,卻能使人不在乎患了重感冒。要是我們被迫去讀那些令人厭倦的書,又怎能養成為閱讀而閱讀的習慣呢!
讀書的方法
費腦力的活動時,便讀讀歷史、散文、評論和傳記。晚間我用來讀小說。另外,我手頭總有一本詩集,想讀的時候隨時拿出來讀一會兒。床頭放一本可以隨時閱讀,也能在任何段落停下來,心情一點也不受影響的書,這種書可惜很難覓得。
Comment
笛福
我這份書單上的第一本書是笛福的《摩爾•弗蘭德斯》。沒有一位英國小說家能寫得比笛福更逼真了。讀起來,你簡直會覺得這不大像一本小說,倒有點像一份完整無缺的報告。你會認為,書裏的各個角色所說的話,正是他們自己要說的,種種行為,表面上看來如此有理,叫人無法懷疑在那種情況下他們是否真會那樣去做。《摩爾•弗蘭德斯》不是一本向人說教的書,它有點雜亂,粗俗而又殘酷,但我覺得它具有一種英國人的特點——堅忍。笛福缺乏想像力,幽默感也不夠,他以生活經驗豐富取勝。他是一位出色的報人,對奇特的偶發事件相當敏感,善於從中發掘題材,而且擅長描述細節。他沒有高潮感,也不想落入何種公式,讀者不會被他所不想抗拒的力量席卷而去,倒像被人流推擁而行,走到某個拐彎處,可以突然脫身而去。你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書中途擱下,因為讀過一百多頁之後,同類的故事一再出現,你們會覺得已經看夠了。情況確實如此,不過,我很願意跟隨作者走到故事的結尾,看看他如何把慣於撒野的女主角送往體面的安息處,讓她改邪歸正。
斯威夫特
其次,我希望你讀一讀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下文中我將要提到約翰遜博士,現在先來引用一句他對本書的評語:"你一想到巨人與小人,那麽,其余的部分便沒什麽了。"約翰遜博士是位傑出的評論家,而且以富於才智著稱,不過這句話他說得毫無道理。《格列佛遊記》中,有機智與嘲諷,巧妙的思維,無窮的幽默,殘酷的嘲弄,而且充滿生機。這本書的文體美妙得令人驚嘆。還從來沒有一個人像斯威夫特那樣把我們這種困難的語言運用得如此簡潔、明快而自然。我倒希望約翰遜博士也像稱贊另一位作家那樣稱贊過斯威夫特:"任何人要想把英文寫得通俗而不卑俗,優雅而不浮誇,他一定要潛心研讀艾迪生的作品。"而且,還可以再補充上第三個特點:有力而不傲慢。
菲爾丁
現在再來談兩本小說。菲爾丁的《棄嬰托姆•瓊斯的故事》也許是英國文學中最明快的一部作品,一本美妙、勇敢而歡快的書,堅定、寬宏,當然,也極其坦率。托姆•瓊斯以好看的外貌和充沛的活力吸引了我們大家,然而他也做出了一些令道德家們遺憾的事情。可是,有誰在意這個?除非我們是一本正經的偽善者。托姆對這一切都不在意,他有一顆真摯的心。菲爾丁與笛福不同,菲爾丁是位自覺的藝術家,他的小說結構給予他許多描述偶發事件的機會,並且塑造出一大群人物,在充滿騷亂的忙忙碌碌的世界裏,這些人十分引人注目,顯示了旺盛的生命力。菲爾丁態度非常認真——當然,每一位作家都應當如此——有許多重要問題,他覺得應該由作者自己來闡明。書上每節開頭的地方,他都插入一段作者的議論,雖說內容有幽默的,也有嚴肅的,我個人還是認為,要是省略掉這些議論,對全書毫無損失。附帶說一句:讀過《棄嬰托姆•瓊斯》的人,無不覺得心情愉快。這是一本生氣洋溢的書,從頭到尾沒有一點虛偽,它能使你的心裏充滿溫暖。
斯特恩
斯特恩的《項迪傳》是與前面提到的那本書性質完全不同的小說。不妨借用約翰遜博士批評《查爾斯•格蘭底森爵士》的一句話來形容《項迪傳》:"如果你為了看故事而去讀它,那簡直會使你想上吊。"不同性情的人,讀了這本書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覺得它比自己讀過的任何作品更有可讀性,有的人則認為它沈悶已極,而且矯揉造作。全書很不和諧,談不上統一性,一個枝節連接著另一個枝節,然而它有著奇妙的獨創性,幽默而且感人。書裏有半打相當有個性的人物,足以增加你的精神財富,他們是那樣可愛,一旦認識之後,你會感到,不與他們結識太可惜了。斯特恩的另一本著作《感傷旅行》,我已打定主意要看,我認為它很迷人,別的暫時還不能說什麽。
鮑斯韋爾
現在暫且擱下小說,來看看別的。依我看來,鮑斯韋爾的《約翰遜傳》應當舉世聞名,可以說是英國傳記文學中最偉大的著作。任何年齡的讀者閱讀這本書都會得益匪淺,而且心情愉快。你隨時拿起來,任意打開一頁,總能好好享受一番。不過,到今天還來稱贊這本書,未免有點荒謬。此外,我還要提出另外一本人們不太熟悉的書,我自己知道也許提得不太恰當,那就是鮑斯韋爾的《遊赫布裏底諸島日記》。大家知道,鮑斯韋爾的書稿一向交給馬隆出版,為了使文章更適合當時占上風的道貌岸然的優雅口味,原稿被大加刪改潤色,其結果是稿中大部分風韻喪失殆盡。今天,多虧伊夏姆上校買進了鮑氏的原稿,我們有了完整無缺的"真本"。它使我們對約翰遜和鮑斯韋爾都增進了了解,對約翰遜這位剛毅的老博士更加喜歡,也對鮑氏這位可憐的傳記作家肅然起敬,明白了他過去遭受的許多非難是很不公正的。鮑斯韋爾絕不是一位不值一顧的作家,他能極其敏捷地抓住一件趣事,恰到好處地運用新穎有力的雋語,還能以其罕見的天賦,逼真地重現一幕場景的氣氛,以及一席生動的談話。
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是十八世紀的一位奇人,他身上的那些優點和弱點,使他被公認為典型的英國公民。許多人都讀過他的傳記,對他的了解可以說勝過對自己親朋好友的了解,但是讀過他本人的作品的人都實在太少了。約翰遜博士至少寫過一本極其有趣的書。比他的《詩人傳》更適合於消磨假日或做枕邊讀物的書,我還找不出第二本。這本書文筆爽朗,尖刻、風趣兼而有之,簡單實用的常識俯拾皆是。雖說他的有些評論會使讀者大吃一驚——例如,他認為格雷是愚鈍的,而且對彌爾頓的《利西達斯》也沒有好評——但是你仍然會喜歡往下讀,因為作者的褒貶都反映了他本人的個性。他對自己這本書中的那些詩人本身的興趣,並不亞於對他們的作品。很可能書上提到的有些作品你根本不曾讀過,然而他以銳利、活潑、寬容的眼光觀察到的一切,活生生地構出了詩人的肖像,令人讀了覺得妙趣橫生。
吉本
提到下面這本書,我心裏不免有點猶豫。我曾經告訴過讀者,我要提出來的書,都是"如果錯過不讀將是一種損失"的。我個人對吉本的《生平與寫作回憶》十分偏愛,但是我說不準,要是沒讀過這本書,算不算一種損失。我最多只能說,不讀它就減少了許多樂趣。可是,如果改用這樣的標準來取舍,要多容納一大堆書才行,那些書並不是第一流的作品,不是我此刻要談的。不過,吉本的《生平與寫作回憶》可讀性很強,篇幅又短,是以吉本特別擅長的優雅的筆調寫成的,既嚴肅又幽默。說到幽默可以舉個例子。吉本在洛桑的時候,墮入了情網,他的父親要他斬斷情絲,以剝奪繼承權相威脅。再三權衡之後,吉本終於決定放棄與自己所熱愛的人結婚的念頭。提起這段往事,他說道:"作為一個墮入情網的人,我悲傷嘆息;作為一個兒子,我服從了我的父親。而時間流逝、長久分離和新的生活習慣,不知不覺治愈了我心頭的創傷。"這本書即使不看別的優點,只為了這些雋永的句子,也值得一讀。
勃特勒和狄更斯
現在,我想不按年代先後,來介紹兩本巨著: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和勃特勒的《眾生之路》。這兩本書不僅在英國小說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充分具備英國文學獨有的特色。我在前面提到過的作品中,除了《項迪傳》之外,都蘊含著一些堅定、爽直、幽默而健康的因素,我認為這些正是英國民族的特性。它們算不上特別精致,這是屬於行動者而非沈思者的文學。書中有大量的常識,還有一些感傷的色彩,總的來說充滿了人性。《大衛•科波菲爾》是狄更斯最成功的小說,這本書裏,他的缺點幾乎看不出來,優點卻十分醒目。自《眾生之路》出版後,出現過許多長篇小說,但我認為,這是最後一本具有堂皇風格的英國小說,也是最後一部絲毫未受法國、俄國偉大小說家影響的比較重要的作品。它與《棄嬰托姆•瓊斯的故事》一脈相承。
簡•奧斯丁
我們再倒退回來看一看簡•奧斯丁。我不能說她是英國最偉大的小說家。而狄更斯,雖說有著誇張、粗俗、嘮叨、傷感等等缺點,仍始終保有這項桂冠。狄更斯是不尋常的,他並不描述我們所熟悉的世界,他創造出另一個世界。他借助於懸念、幽默和戲劇性事件,給人繁復多變的感受,以及生活氣息。據我所知,只有托爾斯泰也做到了這點。狄更斯從他無限的生命力中,創造出一系列人物,包羅萬象又各具特色,同時充滿了生機。他以漂亮的技巧處理那些復雜而又難以令人置信的故事。只有他的同行,才能真正欣賞其中的妙處。簡•奧斯丁則是完美無缺的。我不否認,她描寫的範圍相當狹窄,總是一些鄉下紳士,牧師,以及中產階級人士。不過,她對人物的洞察力是無與倫比的,她善於細致入微地準確地探查人物的內心。簡•奧斯丁根本無需我的贊譽。我希望你們註意的是,她有一種獨特的優點,在展開一個事件時,總是平易輕柔,不著痕跡,往往使讀者認為理所當然如此。總的來看,她的故事裏沒有什麽了不得的情節,她最不喜歡在作品中放進偶然發生的戲劇性事件,然後,讀者仍會忍不住一頁一頁往下看,(為什麽會這樣,幾乎令人難以理解。)迫切希望馬上知道後面還會發生什麽。這正是一位小說家最重要的才能。一個小說家,要是沒有這種本領,他就完了。我想不起來還有誰比簡•奧斯丁更富於這種才能。此刻我感到有點為難的,是在她為數不多的幾部小說裏,不知道究竟該特別推薦哪一部。我個人最喜歡《曼斯菲爾德花園》。雖然我知道書裏的女主角有點矯揉造作,男主角又是個自以為了不起的笨蛋,但我不在乎。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柔情的小說,一部有著冷嘲式的幽默和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的傑作。
哈茲里特和蘭姆
我請大家注意哈茲裏特。雖然他的文名及不上蘭姆,我仍然認為,他的散文比蘭姆寫得更好。查爾斯•蘭姆很有魅力,優雅而又機智,認識他的人都會喜歡他,所以他始終能引起讀者的傾倒。哈茲裏特就不一樣了,他無禮、笨拙、妒忌心重,喜歡爭吵,性格確實討人厭。不幸的是,最有價值的好人未必就能寫出最好的書。對一位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畢竟還是他的個性。哈茲裏特痛苦、叛逆而辛辣的靈魂,遠比蘭姆的耐性與略帶感傷的親切更能打動我。作為一位作家,哈茲裏特是有力、大膽而健康的,他覺得必須一吐為快的話,他就果斷地說出來。他的散文有血有肉,只要讀過其中的一篇,就像吃下了一份豐盛的食物,覺得非常滿足。而讀一篇蘭姆的作品,你好像吃了一頓不太實惠的"佳肴"。哈茲裏特最好的作品幾乎都收入了《席間閑談》中,他的散文集雖然版本頗多,但沒有一種版本遺漏掉《初識詩人》這一篇,我認為,這不僅是哈茲裏特最動人的一篇佳作,也是英文散文中最好的作品。
薩克雷
現在再來談談薩克雷的《名利場》和愛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近來批評家們對薩克雷頗有苛責的趨勢。也許,他生在十九世紀的英國實為不幸,如果他生於今日,執筆時就不會受到維多利亞時代禁止小說家描述事實的習俗的妨礙,而直書痛苦的現實。薩克雷的觀點是屬於現代的,他深刻了解人類的共性,並且對人性中的種種矛盾之處有著濃厚的興趣。雖然他作品中的感傷情調和說教相當令人遺憾,他性格中懦弱的一面又使他勉強自己去隨大流,然而,在蓓基•夏潑身上,薩克雷仍然創造出了英國小說中最真實、生動而有力的角色。
愛米麗•勃朗特
《呼嘯山莊》是一部無與倫比的傑作。它讀起來不那麽輕松,全書處處皆有發生狂暴事件的可能,使讀者簡直無所措手足。然後,這本書充滿激情,極其動人,像偉大的詩篇一樣深刻而有力。讀它根本不像在讀小說。因為,讀一般小說,不論多麽全神貫注,你總可以在緊要關頭提醒自己,這只不過是一個故事。《呼嘯山莊》就不同了,它是從你生命的源泉中湧出來的一種破碎、扭曲的經驗。
另外還有三本書,如果不去讀一讀,也是令人遺憾的。那就是喬治•伊利奧特的《米羅馬區》、特羅洛普的《尤斯達絲的鉆石》和梅瑞狄斯的《利己主義者》。
英國詩選
你一定已經注意到,或許還覺得奇怪,為什麽我一直沒有提到詩歌。我並不以為,英國民族產生過可以與其他國家第一流人物並駕齊驅的畫家、雕刻家和作曲家,這些方面,英國人雖然有可觀的成就,但還未必真正稱得上卓越。我們的詩人則是第一流的。倒不是我對這個國家和民族特別偏愛才這麽說。
埃德蒙•高斯曾對我講過,他寧願讀一本二三流的詩歌,也不願讀一本一般水平的小說。他認為讀詩花費的時間較少,不太耗精神。至於我自己,除非真正偉大的詩篇,否則,無論寫得多麽美妙,我總覺得它不值得一讀,我寧可去看一份報紙。我並不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所都讀得進詩歌的。念詩的時候,我得有某種情緒,還需要合適的環境。夏天的傍晚,我喜歡在花園裏讀詩。有時候,坐在海邊的峭壁上,躺在長滿苔蘚的林中坡地上,我也會手捧一卷詩集。不過,即使最了不起的詩篇讀起來也難免有令人覺得沈悶的地方。許多詩人一生中寫了很多詩集,然而往往只有兩三首是值得留傳後世的真正的好詩,這也算是不錯的了,但是我可不願意去大海撈針,為了覓得幾首好詩而遍讀大量平庸之作。我喜歡讀選集。當然,我明白,批評家們瞧不起選集,他們要讀遍一位作家的全部作品,才鑒別得出他究竟有多高的水平。我不願意以一個批評家的態度來讀詩,我只需要當一個普通的讀者,到詩中尋找撫慰、鼓勵和平靜。因此,我很感謝幾位有眼光的學者,不怕麻煩,從車載鬥量的英國詩歌中去蕪存菁,留下符合我的精讀原則的詩篇。我所讀過的三本最好的詩選是帕爾格雷夫的《英詩精華》,《牛津版英國詩選》,以及傑拉德•巴萊特所選的《英國短詩精華》。不過,我們既然生活在當今之世,也不該忽略了當代詩人的作品,有分量的作品肯定是有的。可惜的是,這方面的選集只有一本,編得不太令人滿意,我甚至不願舉出書名來。
當然,人人都應當讀一讀莎士比亞的偉大的悲劇。他不僅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人,也是我們民族的光榮、我希望哪位有較高的鑒賞力,知識豐富,善於判斷的高手,替莎士比亞出一本選集,將莎翁的劇本和詩篇中的著名章節,精彩的片斷和詩行收集在一本便於攜帶的單行本中,讓我隨時可以翻閱。
二、歐洲大陸文學
這一章裏,我要介紹一些用其他語言寫成的書。不過,由於語言的限制,我只能推薦那些可以通過英譯本來判斷的作品,這樣一來,詩歌便不包括在內了。詩歌,如果不能讀原文,還是幹脆別讀的好。
塞萬提斯
《唐•吉訶德》,早在十七世紀就有了謝爾頓的譯本,不過,你們可能會覺得它不太好讀。既然我希望大家為樂趣而讀書,我建議還是去讀奧姆斯比1885年的譯本。有件事我必須先提醒諸位,塞萬提斯是個窮人,他為了賺稿費而寫了許多作品,其中一部分是短篇小說。我讀了這些短篇,並不是為了快樂,倒像是為了履行義務,如果我是你,寧可略去不讀。總之,你們所要的只是《唐•吉訶德》,唐•吉訶德和他忠實的仆人桑丘•潘沙。唐•吉訶德溫和、忠誠,又有一顆高貴的心。他的種種不幸,往往使你忍不住發笑,但除非你是個非常冥頑不靈的人,否則一定會對這位多愁善感的騎士生出敬愛之心。人類的想像力還從來沒有創造過,像他那樣在高尚的人性方面引起如此深刻共鳴的人物。
蒙田
我還不打算談法國文學,因為它擁有大量作品,其中一部分我至少應當提一提書名。這樣一來,也許就占去許多篇幅,顧不上去介紹其他語種的好書了。不過,我想在這兒先提出法國作家的一本著作來,這本書是一個人的自畫像。他是一個與唐•吉訶大相徑庭的人,他以極為巧妙的方式贏得你的心,你一認識了他,就會把他看作一位珍貴的朋友,此人就是蒙田。他用一篇篇散文,替自己描繪出一幅逼真的肖像,他的嗜好,他的怪癖,他的缺點,都向你袒露無遺,使你覺得任何一位朋友也不如他親密。在對他逐漸了解的過程中,你也會增進對你自己的了解。因為,蒙田在以幽默的態度檢視自己的本性時,也探索了一般的人性。至於人們常提到的蒙田的懷疑主義,我是這麽看的,任何問題往往都可以從正反兩面去看,無法確定一端時,持開放的態度,應當是十分通情達理的做法,若是這樣的態度就算懷疑主義,我可以承認蒙田是個懷疑主義者。但蒙田的懷疑主義教會他寬容,這種美德今天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而他對人類的興趣,對生活的從容品味,造成了他心胸的寬宏。要是我也能擁有這種品質,不僅能使自己獲得幸福,還能使他人也得到幸福。
科頓的英譯本《蒙田散文集》,每一篇都會給你莫大的享受,不過,如果你想了解蒙田的精華,最好去讀完第三卷。這一卷的論文都比較嚴肅,但絲毫也沒有因此而減少趣味性。請不要以篇名來判斷內容是否合你的口味,因為蒙田的文章,篇名大多與內容並無很大關聯。例如,題為《論維吉爾的數首詩》的文章,是關於法國語言的著名論述,是他最迷人的作品之一,同時,文中還有許多插話,足以使並非一本正經的人也臉紅起來。
歌德
現在我想跳過兩百年的時間,請你去讀一本書,那就是歌德的《威廉•邁斯特》。到現在,在德國,歌德仍然籠罩在雲霧之中,大家都把他看作一位世界公民,而並非一國的公民。即使在德國本土,也很少有人去讀《威廉•邁斯特》。有一次,我在柏林參加一群才智之士的聚會,當我表示自己很欣賞這本書時,引起了一陣驚異。在座的人沒有一個讀過這本書,因為他們早就聽人說過,這本書極其沈悶。我請他們最好自己去讀一下。過了幾個月再見面時,其中有幾位已接受我的勸告,讀過了這本書,不再嘲笑我對它的推崇了。我個人認為,這是一本非常有趣而且意味深長的作品,它是十八世紀感傷小說的殿軍,十九世紀浪漫小說的先聲,也是今日盛行的自傳體小說的先驅。然而,書中的主角,也像大多數自傳中的主角一樣沒有什麽特色。我不懂為什麽一定要如此。或許,寫到有關自己的事情時,一個人常會由於自己的實際成就離自己所期望的太遠而覺得慚愧,不知不覺細說起對自己的失望感,告訴讀者自己有過許多希望,卻又讓機會白白錯過了。這樣一來,讀者看到的,多半就是一個屢遭挫折的家夥,而並非一位事事如意的成功者了。還有一個原因,對作者自己而言,他自身的經歷很平凡,除非把自己本人也平凡化,否則簡直無法描述出來。這正如我們走在街上,總覺得所有不尋常的事情都發生在馬路對面一樣。只有他人的經歷,由於新奇而使作者覺得帶有浪漫色彩,寫出來才特別有魅力。然而,本書以這位沒勁的主角為主線發展的過程中,歌德串上了許許多多不可思議的偶發事件。主角的周圍有各種不尋常的人物,歌德通過他們之口,來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我不推薦《漫遊時代》,它實在叫人吃不消——富於詩趣、荒誕、深刻而又沈悶。不過,沈悶的部分你可以略去不讀。卡萊爾說,六年來他讀過的書,沒有一本像這本那樣啟發他產生如此多的理念。不過,卡萊爾老老實實地加上了一句話:"歌德是一百年間最偉大的天才,同時也是三百年中最偉大的呆子。"
屠格涅夫
讓我們再跳過幾十年,來看看十九世紀俄國的三部小說:屠格涅夫的《父與子》、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和杜思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屠格涅夫不如另外兩位作家重要,但他的確是位對人生的詩意有極敏銳的感受的藝術家。他的作品相當有魅力,富於感染力,充滿人性,讀了以後盡管不會受到強有力的震動,但是絕對不會感到厭倦。在《父與子》這本名作中,屠格涅夫最早描繪出一位虛無主義者的形象,他可以說是今天的共產主義者的先驅。巴紮羅夫身上的許多特點,今天在某些人那裏我們又可以看到。
托爾斯泰
在我的記憶中,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似乎比《戰爭與和平》還要好。在正式向大家推薦之前,我為了鄭重起見,把兩本書都重讀了一遍,終於確認,《戰爭與和平》的確更了不起。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爾斯泰描繪出十九世紀末葉俄國社會豐富多彩的畫面,然而他在書中插入了太多有關道德的說教,叫人難以欣賞。托爾斯泰本人極不贊成安娜對沃倫斯基的愛情,為了使讀者確信"罪惡的代價就是死亡",不惜人為地制造一個悲慘的結局。其實,除了作者本人對她的不滿之外,找不出硬要以悲劇告終的理由。為什麽安娜不能和丈夫離婚,改嫁沃倫斯基,去過幸福的生活?她從來沒有愛過這個丈夫,他也根本不關心她。托爾斯泰不得不把他的女主角寫成一個愚蠢、惹麻煩、苛求而又缺少理性的人。當然,這類女人事實上確實不少,但是她們愚蠢地給自己招來的麻煩,很難令人同情。
我對於推薦《戰爭與和平》有過幾分遲疑,那是因為,我覺得書中有些部分相當沈悶。戰爭場面太多,敘述得又太具體。此外,對於彼埃爾在弗雷曼松裏的那段經歷,也寫得過於冗滯。不過,這些都可以忽略不計,它仍然不失為一部偉大的小說。全書以史詩般的大手筆來描繪一個時代,場面宏大,人物眾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具有奇妙的真實感,龐雜的素材處理得盡善盡美。托爾斯泰既有荷蘭畫派那種纖細精致的筆觸,又有米開朗琪羅那種令人屏息的氣勢。這本書寫出了人生的混亂,還使你不得不承認,在決定眾多國家命運的戰爭陰影底下,個人是多麽渺小而微不足道。在《戰爭與和平》這部天才的巨著中,托爾斯泰做到了小說家最難勝任的工作之一,創造出一個最純真、迷人、生動的年輕姑娘的形象,她很可能是小說中出現的最迷人的女主角。最為巧妙的是,作者在尾聲部分讓她再度出場,那時她已當上了母親,家庭生活幸福美滿,從前那個妙人兒變得喜歡小題大作,平平庸庸,而且略嫌肥胖。除非真正的第一流作家,決不會構思出這樣的畫面。讀者大吃一驚之後,稍加思索,就會承認,這正是最可能出現的結局。
杜思妥也夫斯基
你或許還記得,我在前面說到,按照我個人的看法,要是你不能真正享受所讀的書,讀也無益。提到《卡拉馬佐夫兄弟》,我不免有點遲疑,因為我不知道這本篇幅如此之長,份量如此之重的悲劇作品,能否給讀者快樂。假如你能欣賞海上的暴風雨,山林大火、河水泛濫這些自然界的壯觀場面,你一定會欣賞《卡拉馬佐夫兄弟》。然而我也說過,我要提出來的書,"如果錯過不讀將是一種損失",所以應當包括那些以各種不同方式增加你的精神財富,使你的生活更為充實的書。從這個角度來看,《卡拉馬佐夫兄弟》無疑應當列入,而且很可能名列榜首。一般小說中,與杜思妥也夫斯基的作品相似者極少,只有愛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和梅爾維爾的《白鯨記》可以和它們歸到同一類中去。《卡拉馬佐夫兄弟》是杜氏所有作品中最驚人最偉大的一部。讀這本書可不能像讀那些描述一般人的小說一樣。它完全與眾不同,剛才已經說過,它猶如海上的暴風雨、山林中的大火。杜氏筆下的人物並不是常人,他們狂熱的言語、行動的深處,有某些奇異而意味深長的東西。
《卡拉馬佐夫兄弟》缺乏統一的形式,篇幅很長,但除了少數幾個章節外,這部巨著從頭到尾都能緊扣讀者的心弦。書裏有極可怕的場景,但也有無可匹敵的美麗畫面。沒有一本小說能如此奇妙地描繪人類的崇高與醜惡,也沒有一本小說能以如此深沈的悲憫之情,如此巨大的力量,敘述人類靈魂可能承受的悲劇。杜氏對受苦的人充滿同情。只有自己身受過痛苦的人才能如此。他說:"切莫做人的裁判者,要愛人;不要怕人們的罪,要愛罪人。"
跳讀
當你讀蒙田的作品時,會發現,他按當時的習慣,在散文中像撒胡椒末一樣大量引入拉丁文格言,除了專家學者,誰都難免將它們略去不讀。而且,如果不是真正孜孜不倦的勤讀者,也很難把《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最後幾章一字不漏地讀完,杜思妥也夫斯基要辯護律師在審判過程中演說的長篇大論,我自己是寧可瀏覽而不願精讀的。我在本文中向大家推薦的這些書,雖然每一本都值得通篇全讀,但是如果你使用跳讀的藝術,讀起來會更加愉快。欣賞趣味隨時代而變化。過去的許多傑作,今天讀起來某些部分會變得沈悶起來。如今我們大可不必再為十八世紀盛行的道德說教傷腦筋,也不用再為十九世紀流行的冗長的風景描寫費神。寫實派小說興起後,作家們都熱衷於為描述細節而描述,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他們才領悟到,細節只有和整體有關時,才值得去描述。懂得跳讀的技巧,也就等於懂得了怎樣閱讀才能夠有益又愉快。至於如何跳讀才比較合適,我可沒法告訴諸位,因為我自己也不善於跳讀。我總怕漏掉一些可能對我有用的部分,因此不得不讀進許多只能讓我感覺疲倦的部分。而當我一開始跳讀之後,就無法掌握分寸,接二連三地略去許多頁,一直瀏覽到全書結束,心裏會十分懊惱,覺得這本書好像根本沒讀過一樣。
法國文學和英國文學
現在再回過頭來談談法國文學。就整體而言,法國人都是冷淡的詩人,但他們擅長於寫散文,在散文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們對我國的作家歷來有強烈的影響。法國人幾乎教給了我們每一種散文創作方法,我們幾乎完全在模仿他們。法國位於歐洲大陸的中心,人口稠密,富裕而文明,這些都有利於產生偉大的作品。法國人的心靈,往往自然而然地傾向於明晰、中和與合理性,這三個特點對散文作家來說比詩人更有用,而且易於引發偉大的才能。
拉斐德夫人
我想先向大家推薦一本篇幅很短的小說,那就是拉斐德夫人所著的《克萊芙王妃》,文學史家認為這是最早的一本心理小說。它很富於趣味性,但是,更確切地說,這是一個非常特別,也非常現代化的故事。女主角是一位高貴而有品德的夫人。她很尊敬自己的丈夫,但是並不愛他。在一次宮廷舞會上,她對一位公爵一見鐘情。可是,她下定決心不讓自己的名譽受損失。她希望丈夫能幫助她抵擋那使她心煩意亂的誘惑,便向他承認自己對別人產生了感情。他是一個善良的人,對自己的妻子一直很信任。他知道她不可能不忠於他,但人性是脆弱的,他被嫉妒折磨得十分痛苦,變得多疑、易怒而令人生氣。在別的小說中,我還不曾讀到過如此自然的敘述過程。他由於心情苦惱而漸漸墮落。書中的角色都想按照自身的責任感行事,但最後卻被他們無法控制的因素擊敗。這是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它似乎告訴人們,任何人都不應當要求他人做出其能力所不及的事。
普雷沃
我要推薦的另一本小說,風格與前一本完全不同,這就是普雷沃的《曼儂•萊斯科》。《克萊芙王妃》中的人物賦有高貴的靈魂,所以他們能以崇高的態度對待他們的可悲處境。《曼儂•萊斯科》中的角色,都是些脆弱而容易犯錯誤的普通人,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找出自己身上也有的弱點,於是便不由得對他們十分關註。這是一部富於人性的故事。曼儂是多麽活潑、自然而富有魅力,包括她所有的過失在內。男主角對這不忠實的女人的不變的愛,又是多麽動人。他懦弱嗎?當然,他懦弱。她是一個包袱?當然,她是個包袱。她善變、貪婪而且殘忍,但她同時又很可愛、慷慨而且溫柔。這種典型是非道德的。我想,要過很久之後,男讀者們才會對美麗的曼儂印象漸漸淡薄起來。
《老實人或樂觀主義》
現在來看另一本短短的小說:伏爾泰的《老實人或樂觀主義》。在它很短的篇幅中,蘊含著機智、嘲弄、頑皮的新花樣、感情和趣味,這種濃縮的工夫是無與倫比的。全書的內容,是揶揄那種哲學上的樂觀主義。針對人們一致認為應當嚴肅處理的許多問題,諸如宗教與政府、愛情、野心與忠誠等等,他充分發揮了冷嘲式的幽默。這本書告訴人們,要容忍,開墾自己的園地,對於你不得不做的事,要勤勤懇懇、不屈不撓地去做。這些教訓都並不壞。
盧梭
盧梭的《懺悔錄》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作品。我想,很少有人會覺得這本書枯燥無味,然而,大多數人閱讀時會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厭惡感。可是,你若覺得研究人性比研究任何其他事物更為有趣,一定不會認為這本書毫無價值。因為,作者以坦率的態度赤裸裸地呈現了他的靈魂。盧梭不像大多數寫自傳的人那樣,只展示自己弱點中比較迷人的那部分。盧梭毫不猶豫地顯露自己的忘恩負義、沒有信用、卑劣與下流。他的卑鄙,使你很難對他產生同情。然而,他熱愛大自然的美麗,他有溫柔的感情,有奇妙的寫作天才,你盡管心裏懷著嫌惡,還是會情不自禁地心馳神往。我不相信任何一位敢於正視自己的人,讀了這個意誌薄弱、性情易怒、虛榮而不幸的人的自白,會不對自己說:"他和我真的有很大的差別嗎?我現在被他的自我揭發嚇得目瞪口呆,不過,要是我真能徹底看清自己,我難道會顯得比他更美好嗎?"所以,我要預先警告讀者,任何人讀了這本書,他的自滿情緒多少會打點折扣,而這份自滿,偏偏在我們應付這艱難的時世的時候是一般自我保護的力量。
巴爾扎克
十九世紀是法國小說的盛產期。巴爾紮克、斯丹達爾和福樓拜是當時最偉大的三位小說家。從各個角度考察下來,我覺得巴爾紮克是自古以來最偉大的小說家。他像狄更斯一樣,喜歡塑造特殊的人物,而不是普通的人物。他描寫下賤的人,比寫正面角色更起勁。巴爾紮克比狄更斯擁有更可驚人的創造力,而且涉及的範圍更廣。他試圖描述當時的社會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讀了巴爾紮克的作品,你接觸到的不只是一群特定的人物,而且是整個社會,書中涉及了比個人命運更重要的種種問題。我認為他是第一位確認日常瑣事的重要性的小說家。他筆下的人物,有些是開店鋪或者經營實業的,他們賺得財富,又失掉財富,雖然愛情在他的小說中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正如所有的小說家一樣),但金錢卻是巴爾紮克創造的世界中的原動力。他的寫作技巧並不好,而且往往寫得太過分,又缺乏鑒賞力,然而他充滿著熱情與精力,創造得出各色各樣狂熱、有特色的生動角色。當然,這些角色都寫得過分誇張,非同尋常。人們往往指責巴爾紮克把故事寫得過於戲劇化。但我覺得,將特殊的人物搬上社會舞臺,正像用高山、大海來映襯暴風雨一樣,能收到特殊的效果。巴爾紮克寫了許多部深刻而有趣的小說,要從中挑選一部向讀者推薦,實在是個難題。我個人認為《高老頭》最足以代表他那驚心動魄而變化自如的筆力,我就向讀者推薦這一本吧。
斯丹達爾
我希望你們讀一讀斯丹達爾的兩本小說。先讀《紅與黑》,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這本書,就接著再讀《巴馬修道院》。我要先告訴大家,他是我比較喜歡的一位作家。他那種樸素而恰到好處的寫作方式,冷靜而精確的心理分析,都是我十分贊賞的。斯丹達爾最推崇富於精力的人,在他所創造的眾多角色中,他最煞費苦心加以研究、塑造的,就是那種不讓任何事物妨礙他們去實行自己的強烈意願的人。這種人只要能達到既定的目的,即使要去犯罪,也毫不猶豫。我個人的看法是,《紅與黑》的前三分之二的篇章,精彩到了極點,但後面就不行了,原因很特殊。斯丹達爾把這本書建築在事實的基礎上,但在寫作過程中,他所塑造的主角於連•索累爾卻把他帶著一起跑——我們自己寫小說,也時常遇到這種情況——而斯丹達爾則要強迫這個主角按照作者對故事的構思行動,這就使讀者無法滿意。人們難以相信,他筆下這個不知羞恥、野心勃勃、又能堅持到底的人,竟會愚蠢得做事不考慮後果。
福樓拜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現代小說史上的一個裏程碑。但我最近把它重讀了一遍之後,感到作者追求絕對客觀,使全書的調子顯得冷淡而枯澀,或多或少使我對它的欣賞打了點折扣。不過,我仍然認為這是一部偉大而有力的作品。書中的角色,描寫得細致而又逼真。讀了這本書,你不免會對那些平凡的人物產生憐憫之情(雖然多少帶有一點輕蔑),因為生命對他們而言是太殘酷了。作者在你面前展示的人物是如此真實,他們已經成了人類中的某幾種典型。如果諸位想從一本小說裏找出什麽教訓,那麽,《包法利夫人》這本書裏,可以引出一個並非無足輕重的教訓:無用的夢想,也就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空想,只會導致不幸。這使我們回想起《老實人或樂觀主義》的教訓——接受業已發生的事實,並且抱著善意去盡自己應盡的責任。
貢斯當、仲馬和法朗士
本傑明•貢斯當寫過一本篇幅不長的小說,書名是《阿道爾夫》。這本書剛好和大多數愛情小說相反,並不敘述一個戀愛事件的開始,卻表現了愛情如何衰謝。這是一本真實的人性的記錄。
《三個火槍手》是一本了不起的浪漫小說。他或許算不上文學作品,因為書中的人物描寫得過於粗略,全書結構也不夠緊密,但它極其引人入勝。這一點,是小說家必須具備的才能。安納托•法郎士的才能表現在一本題為《寶石箱》的故事集中。他曾經享有過高出實際水平的聲譽,今天則完全被忽視,這也是不公平的。
普魯斯特
最後,要提一提我們當代的作家馬塞•普魯斯特,這位小說家可以與最偉大的作家相比而毫不遜色。他的作品的英譯本是如此完美,我忍不住想,在我提到的所有作品中,只有這一部在披上英語外衣後絲毫沒有失去顏色。普魯斯特畢生只寫了一部小說,即《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小說篇幅巨大,有十五卷之多。它們剛一問世就贏得了盛譽。我承認,我寧可讀普魯斯特的有點沈悶的作品,也不願讀其他人的使人快樂的作品。第二遍讀他的作品時,多數人會采取一種更通情達理的態度。普魯斯特的作品裏,經常出現重復,他的自我分析顯得十分冗長。而且,他反復強調那種無聊的嫉妒心,到頭來,就連耐心最好的讀者也不能不覺得厭倦。幸而他的優點足以補償這些缺點。他是一位偉大的富於創造性的作家,感覺敏銳,同時具有非凡的心理透視能力。我以為,讀者們將來會把他推崇為一位奇妙的幽默作家。我建議你從頭開始閱讀這本內容豐富而篇幅巨大的小說,當你讀得有點厭倦時,不妨跳過一段再讀。不過,千萬不要漏掉關於韋都亨夫人或夏魯士男爵的任何部分,這兩個人物是我們這個時代裏最有幽默感的人。
在這兩章裏,我向各位推薦了好幾本書,對於每本書,我都講了幾句好話,那是因為,如果我不覺得它們在很多方面頗有價值,我就不會把它們推薦給讀者了,我還對這些書的作者發了一些議論,連我自己都覺得似乎有點可笑。
三、美國文學
我與美國文學
我讀過不少美國作家的作品。十歲光景,我讀了阿特穆斯•華特的作品,以及《海倫的娃娃》,不禁笑痛了肚皮。不需要諱言,我讀過的美國作品,幾乎同任何一個喜歡讀書的美國人一樣多。我讀書一向隨心所欲,而每個國家都有一些作品,只有當地人讀起來才能體會其妙處。比方說,我並不認為自己有必要去讀約拿單•愛德華茲的作品,《雷穆斯大叔》裏的方言我也望而生畏。所以我承認,這一章裏我發表的任何意見,都談不上有什麽權威性。一個英國人來評論美國文學,看法或多或少會有些偏頗。我想,我的觀點肯定有一部分與美國評論界權威人士們公認的觀點相左,這想必會引起一些非議。
我只註重美國文學中最有美國特色的作品,對那些寫英國題材的作家興趣不大,引起我興趣的美國作品,都是有鄉土風味的。我在下文對某些作品作一番簡短的介紹,並不是要在美國人面前班門弄斧。我想其他國家的讀者,包括英國讀者在內,或許能通過這份書單上的作品,對美國的情況增加一些了解。
論暢銷書
我只想談論那些已經被認為是古典作品的書籍,凡是最近出版的作品,一概不加評論。原因之一在於,我對這些新書了解得不全面。何況,最近五十年來出版了大量書籍,要我來判斷其中哪幾部具有不朽的價值,未免太早了。依我看來,一本書受大多數人的歡迎而成了暢銷書,未必就說明它毫不足取,有些人的看法則和我相反。暢銷書裏,有《大衛•科波菲爾》、《高老頭》、《戰爭與和平》這樣的傑作,但是這也不能證明所有的暢銷書都是好書。一本書可以因為種種理由而引起讀者的註意,一旦這些理由失去了時效,這本書也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我自己絕對不去閱讀那些剛出版了兩三年的暢銷書。我覺得這對我毫無損失。
美國文學研究的特色
我想在這裏重申一下,我堅決主張為享受而讀書。要是過分強調閱讀書籍會給人帶來種種益處,而把讀書當作一件辛辛苦苦的事情,我認為不太合適。閱讀是一種樂趣,是人生最大的樂事之一。這裏推薦給你們的書,要是不能感動你們,不能使你們發生興趣,或者感覺愉悅,你們就根本沒有理由去讀它們。
我在開始收集材料時,先讀了兩三本標準的美國文學史。我想把自己的觀點與權威人士的看法作一個比較,以便考慮,是否應當在某幾點上修正自己的觀點。可是,令我驚奇的是,他們幾乎只註意那些我認為和文學完全無關的事情。他們經常津津有味地,正確無誤地大談特談某一位作家寫作時的社會環境,熱衷於分析作家對當時的重大問題持什麽樣的觀點,哲學思想又是如何。而對於作家的寫作風格如何,作品結構是否精密,人物刻畫的巧妙之處在什麽地方,卻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們根本不提一本書的可讀性如何。到目前為止,這些好心的先生們完全沒有註意到,一本書是可以為愉悅而讀的,而且文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然而,文學並非哲學,也不是科學,不是社會、經濟,不是政治,它的確是一種藝術,而藝術的作用便是使人愉悅。
美國文學種種
在開始評論我所選擇的美國文學作品之前,還要說明一點,希望你們不要指望這些作品像前兩章裏提到的作品那樣震撼人心。"天才"這類字眼,時常被人漫不經心地使用,我這個人可不願意給那些寫過三四部成功的劇本,或者兩三部成功的小說的作家,奉上這樣的桂冠。在我的心目中,天才是一種稀有而珍貴的品質,若以這個字眼去稱呼這一章裏將要提到的任何一位作家,我都會感到內心不安。說他們有才華,已經足夠了。這些作家之中,有的人才華多些,有的少些,不過他們大多數必須克服重重困難,開創出自己的道路。他們必須不受外國文學的束縛,創造出本國的文學。障礙不僅在於他們自己所受的教育,讀者也有某些偏見。一個新的國家,在本國文明形成的過程中,有自己的實際情況,藝術不得不作為次要因素來考慮。有些作家無法適應這種情況,便跑到歐洲去了。那些比較聰明的留在美國的作家,要是環境更加有利些,會創造出更完美的作品來。因為,縱然有種種困難,他們仍寫出了罕見的優秀作品,這證明他們確實有創造力,而且富於才華。美國文學到今天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如果抹去整個十八世紀,那麽英國文學便將不再是英國精神光榮的紀念碑(當然要把喬叟、莎士比亞和十七世紀的一些偉大詩人和散文家除外)。試想一下,如果沒有蒲柏,沒有斯威夫特,沒有菲爾丁,沒有約翰遜博士和鮑斯韋爾,我們會怎麽樣。
富蘭克林
我想先介紹一部十八世紀寫成的書。各國的文學史都很少提到自傳,而在為數不多的自傳中,沒有一本比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自傳更具有歷久不衰的趣味性。全書文如其人,寫得樸素而令人愉快。富蘭克林在學習寫作方面下過一些功夫,這本書不僅敘述生動,而且提供了一幅生氣橫溢而又真實可信的自畫像。我實在不理解,為什麽提到富蘭克林,美國人往往吹毛求疵,說他的教訓平庸無奇,他的理想卑下鄙俗。事實上,他只是不太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富蘭克林敏銳而講究實際,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希望為本國人民謀幸福,然而他的目光極為銳利,絕不受他們欺蒙。他時常以狡猾的幽默利用他們的弱點,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些目的,有時是自私的,但大多數是對人民有利的。他喜歡生命中光明美好的事物,然而也能夠從容不迫地接受挫折。他勇敢而慷慨,是位好夥伴。他談吐機智而辛辣,一點也不假正經,喜歡醇酒,也喜歡女人。他擁有可驚的多方面的才藝。富蘭克林的一生,快樂而有意義。他為他的國家、州郡以及他所居住的城市,作了許多偉大的貢獻。我覺得他是個典型的美國人,就像約翰遜博士是個典型的英國人一樣。我常常想,為什麽富蘭克林本國的人們似乎不大欣賞他,很可能,是因為他完全不擺噱頭。
霍桑
現在讓我們趕快進入十九世紀。這裏有三位傑出人物:赫爾曼•梅爾維爾、華特•惠特曼和愛德格•愛倫•坡。如果一定要我選出三位天才的美國作家,我肯定毫不猶豫地選擇這三個人。但是此刻我不想去談這三位作家。因為,我最感興趣的是美國風味,我想,讀者最感興趣的也是這點。所以,我不打算按編年次序敘述。我只準備提出那些可讀性強的書籍。任何人要是沒有讀過這些書,是個極大的損失。讀過這些書的人,一定會既覺得愉快,又有所收獲。
然而,我應當承認,近來我重讀了霍桑的《紅字》,得到的快樂和益處都很有限。最近四十年來,美國至少出現了六位比霍桑優秀得多的作家。僅僅由於偏見,以及由於他們和我們生活在同一時代,才使我們無視於他們的存在。不過,《紅字》畢竟是一部名著,略為讀過一些書的美國人,都不會漏掉這本書。但對我而言,倒是那篇題為《稅關》的序文比故事本身更有趣,因為它寫得生動、明快、幽默。
一本小說要吸引讀者,必須讓人覺得它十分可信。書中人物的舉止行動若是違反常識,作者便失去了掌握讀者的力量。霍桑的這篇小說,一開頭就碰到一個難題。女主角海斯特•白蘭明明有搬到任何地方的自由,她為什麽偏偏決定留在她的恥辱已被揭露的地方。她在那裏生活,實在難以忍受。作者安排的理由,是她對亞瑟•狄姆斯臺爾的愛情。她愛得如此深沈,以致寧願繼續留在他任職的地方,而不顧自己會遭到莫大的屈辱。但是霍桑還疏忽了一點,她為什麽不跑到一個偏遠的地方去秘密生下孩子呢?這真叫人想不通。既然後來他們可以乘船私奔到歐洲去,那麽孩子降生之前,情況緊急,他們為什麽不采用這個方法逃避世人的譴責呢?霍桑缺乏創造活生生人物的天賦。他筆下的那個當丈夫的,只是含有惡意的一個肉團,而不是一個活人。女主角只是一座精美的雕像。至於那個可敬的牧師先生,在決心與他所愛的人私奔以後,焦急地想知道他們要搭乘的那條船的啟航時間,這時候他才開始有了生命。
我推薦你們讀《紅字》,不是因為它的故事,而是因為它的文辭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霍桑從十八世紀的大作家們那裏學得了許多東西,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有構造精妙句子的特殊才能。他能寫出一句長達半頁的句子,由許多從屬句構成,而且這些句子念起來音調鏗鏘,節奏均衡。他能寫得富麗堂皇而繁復多變。他的散文豐富多彩,既不單調也不誇張。他的隱喻往往意味深長,直喻則十分貼切。總之,霍桑的文章體現了尊嚴與明快的結合,既悅目又悅耳。
梭羅
文學史上將霍桑歸入康科德派,而愛默生和棱羅也是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所以,接下去就談談這兩位作家。《在康科德與梅裏馬克河上一周》,有些讀者很喜歡,也有些讀者對它興趣不大。我自己讀這本書的時候,雖然並不覺得無聊,但也不十分入迷。這本書的文體十分清晰,不拘形式,淡泊而優雅。不過,要是我有一天被暴風雪圍困在美國西部大草原上,和我做伴的是一個聾啞人,我在小木屋裏東翻西找,只找得到一本《在康科德與梅裏馬克河上一周》,我一定會大失所望。
人們根據作品來推測,一定會以為這本書的作者性格相當活潑,具有一些奇妙的經驗和特殊的知識。然而,梭羅實際上是個不太勤奮的人,知識面也並不廣。他讀過的那些書,並不富於新意。他的感情力量也很有限。
梭羅發現,如果一個人限制自己的欲求,那麽,你只需要付出不多的代價就能滿足它們。這個道理我們早就知道了,霍桑說過:"養成與那些和自己不同的人交往的習慣,為一個人的修身養性很有好處。"對於一個從事寫作的人來說,這點尤其值得註意。
愛默生
愛默生比梭羅更勝一籌。多年前有一位金發的夫人第一次指引我去讀愛默生的作品。我們出去遊山玩水時,她身邊總要帶上一本愛默生散文集,書中最使她感動的句子底下,她都用藍筆劃上一條線。每一頁至少都劃了兩三行。她告訴我,愛默生是她最大的安慰,每逢遇到災難和困境,她總是到愛默生的作品中去尋求力量。多年以後,我在夏威夷又遇見了這位夫人,並且應邀和她共進午餐。她本來就相當富有,此時社會地位更高了,因為她的丈夫已經當上了貴族,她本人成了一個貴族夫人。接待我時,她身上穿著巴黎最時髦的裁縫制作的新衣服,戴一串價值五萬五千磅以上的珍珠項鏈,然而腳上卻不穿鞋襪。她指指自己的赤足對我說:"你看,我們過著簡單的生活方式。"我看到她的兩只腳上,腳趾都有點腫,不禁很覺同情。就在這時,他的中國管家,穿得象一位明朝皇帝從桌子上抓起一本書,緊緊地抱在胸前,說道,當然還讀。她到任何地方去,必定隨身帶一本愛默生的散文集。她把戴滿手飾的手臂朝窗外碧藍的大海揮了揮,說道,如果沒有愛默生,她永遠也不可能真正把握太平洋的精神實質。不久她就壽終正寢了,至死都是愛默生的信徒。她把自己的遊艇和藏書遺贈給了一個男妓。這是她晚年的另一種安慰。
我必須承認,愛默生從來也不是我的安慰。我決不想對一位被他自己的國人引以為傲的作家表示不敬,我承認他有魅力,而且性格寬厚。讀他的日記使人覺得他思想豐富,甚至當他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便是如此。愛默生是位演說家,他寫起文章來幾乎像演說差不多。然而,演說時可以借嗓音和儀表、風度而增色,印成鉛字,這種魅力便不存在了。說實話,他那大名鼎鼎的散文集我並不十分欣賞,我覺得他離陳腐只有一步之差。愛默生善於用圖畫般的句子來描繪事物,然而這些句子往往缺乏意義。他好似一位靈巧的溜冰健將,能在結凍的平平常常的濫調上刻畫出優雅紛繁的紋路。他若不是這樣的一個大好人,倒有可能成為一個更高明的作家。不過,既然愛默生名聲這麽大,我們當然很想知道他究竟憑什麽獲得這種盛譽的。所以,我建議你讀一讀他的《英國人的性格》。這本書只涉及一個具體的題材,所以不像他的散文集那樣曖昧、松懈、思想膚淺。這本書比他的任何一部其他作品都更生動,更令人愉快,我覺得讀這本書確實是一種享受。
愛倫坡
康科德派的作家,對美國人來說或許具有特殊意義,但外國讀者體會不到,多半不太註意這一批人。埃德加•愛倫坡是一個例外。在歐洲,人們對他比在美國還要重視。例如,法國至今還有一批作家深受他的影響。或許美國人對他的私生活不太滿意,不能公正地評價這位作家,從而減少了他應得的尊重。然而一位作家的品德或生活,實際上都和他的讀者不相幹,他們只應當關心他的作品。
愛倫坡的詩寫得極為出色,其他美國作家可以說望塵莫及。這些詩猶如威尼斯畫派的一些名畫,那出人意表的美簡直使人屏息凝神。於是在那一瞬間,你會滿足於只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而不在乎推究它們是如何引起你的幻想的。這些詩提供給你的,僅僅是他們的無與倫比的美。
愛倫坡還是一位文學評論家。他分析短篇小說藝術的論文,長久以來影響始終不衰。愛倫坡善於寫故事,他寫的《金甲蟲》和以迪潘先生為主角的一系列故事,開了偵探小說的先聲。我們大家都喜歡看的偵探故事,即發源於此,這點已是眾所周知的了。在他之後,雖然有許多大作家繼續耕耘偵探小說這塊園地,誕生了豐富多彩的作品,然而沒有人能夠在愛倫坡已經創造的諸點要素之外,再增添任何東西。他的小說中的恐怖與懸念,或許受了霍夫曼和巴爾紮克的影響,但愛倫坡使自己的作品取得了如此理想的效果,它們當然理應獲得今日的聲譽。他的寫作風格是誇張的,而且不惜使用種種傳奇式的手法。他的對白往往過甚其詞,人物則純屬虛構。他所描寫的範圍也很狹窄。這種種特點,人們都可以忍受,因為他的作品確實是獨一無二的。作品數量不多,讀起來每一部都給人以享受。不過,愛倫坡的作品完全沒有獨特的美國風味,不論散文也好,文藝評論文章也好,說是英國人寫的,大家也不會覺得奇怪。
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有意識地不用美國作背景。他或許不是美國產生的最偉大的作家,卻實在是最知名的一位。
他天資極高,然而性格中隱藏著某些缺點,使他的天賦不容易完全發揮出來。他具有幽默感、觀察力,以及對人生中的戲劇性場面的感受能力。然而他靈魂中平凡的一面使他無法理解愛與恨、對死亡的恐懼,對生的神秘感受等等人類感情的要素。他能以無與倫比敏銳的觀察力看透事物的表面現象,但是對於表象底下的真實本質卻無動於衷。他自己推重的一部作品是《專使》,這是他的得意之作,不久前我把這本書重讀了一遍,它的空洞令我感到震驚。由於文字轉彎抹角,讀起來頗為沈悶。作者完全不準備通過談吐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書中每一個人物說的話,都是作者亨利•詹姆斯自己的話。這本書裏只有一個人物具有生命,就是鈕森姆夫人,不過她始終不曾直接出場。主人公斯特雷簡直像個愚蠢、平庸而喜歡尋根究底的老太婆。僅僅由於亨利•詹姆斯的非凡天賦(每位小說家必不可少的天賦),這本令人難以忍受的小說才被讀者一頁一頁讀下去,因為他們急於要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麽,而且據我所知,春夏之際巴黎的美妙氣氛,沒有第二個人能如此優美地在紙上再現出來。我倒比較喜歡他的《一個美國人》。這本書寫得明快而又雅致,雖然有些地方太雕琢了一點(例如,把"分手"說成"離別",把"回家"說成"歸宅",),倒也顯示了某一時期的特殊風韻,並不使我覺得不喜歡。奇怪的是,這本小說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書裏卻根本沒有愛情。克裏斯托夫•紐曼希望和德珊特海夫人結婚,是因為他要為自己的孩子們找一個母親,婚事一成功,她將成為他餐桌上的優雅的裝飾品。這樁婚約破裂之後,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然而他的心卻絲毫不受影響。書裏的人物完全不像有血有肉的真人,男的都穿著漿得挺硬的襯衫,女的都穿著曳地長裙。德珊特海夫人盡管迷人、優雅而高貴,但完全是個概念化的人物。她給讀者的印象是,這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勤讀巴爾紮克小說之後模仿別人的人物。巴爾紮克至少能夠給他的書裏最陳腐的人物灌註一些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活力,亨利•詹姆斯卻一無所有,沒什麽可以給予他的人物,所以這位女主角並不比婦女雜誌上的一張時髦畫片更富於生命力。男主角紐曼是個開拓西部的美國人,從故事發生的時間來看,他很可能參加了加利福尼亞的淘金。但是作者對於他要描寫的這個人似乎所知甚少,因此他的男主角的真實性就有點靠不住。紐曼從聖路易斯的賭場裏和舊金山的碼頭上,居然學會了那種尺牘式的文體,實在難以令人置信。我個人認為,他開了亨利•詹姆斯一個大玩笑。而德珊特海的娘家之所以拒絕這門婚事,真正的理由,倒並不是因為紐曼的財富是做生意賺來的,而是因為,他們總算及時發現,紐曼原來是哈佛大學的英語講師。雖有這些缺點,《一個美國人》還是非常值得一讀的。亨利•詹姆斯講故事的本領十分高明,處理戲劇性場面時又善於制造懸念,使讀者自始至終被他的故事牢牢吸引住。它簡直像偵探小說一樣富於刺激性,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接觸這樣一位溫厚、文雅而有教養的作者的心靈,實在很有味道。《一個美國人》不能算是一部巨著,但卻頗有可讀性,在出版六十年之後,仍對讀者具有吸引力,這是不多見的。
梅爾維爾
現在我要談談一部偉大的作品,這就是《白鯨》。我讀過梅爾維爾的南海叢書,例如《歐穆》和《泰皮》。當我自己也在那些島上的時候,它們讀起來既有趣又令人愉快。但是我從來也不想把它們重讀一遍。而且,我也沒有讀過《皮埃爾》,因為據一些優秀的批評家說,這是梅爾維爾的失敗之作。即使只寫了《白鯨》這樣一部著作,任何一位作家也就足以享有非凡的聲譽。有些評論家批評這本書寫得有點光怪陸離,我卻認為,這種寫作手法對表達全書的主題來說再合適也沒有了。誇張有時很有效果,有時則顯得荒謬可笑。梅爾維爾並非沒有可笑的時候,不過,他善於運用大手筆,將他最好的部分寫得十分富麗堂皇,使人覺得他局部的失敗情有可原。我覺得這本書有好幾個章節很沈悶,例如那些古董知識,關於鯨魚的生物史。作者在這方面知識顯然相當豐富,樂意把它們塞給讀者。要求一個作者十全十美是不現實的,莎士比亞也寫過不少頁空空洞洞的華麗句子。然而,他對新貝德福發生的一些場景的描繪,對事件的敘述,對人物的處理,特別是對可怕的埃哈伯的描寫,確實無與倫比。讀了這些,你會感覺到,其中有一種悸動、一種神秘、一種熱情、一種恐怖與戰栗,還有命運的不可逃避,以及邪惡的巨力。這些都緊緊勒住你的喉嚨,使你透不過氣來,你仿佛被它們壓倒了,但又奇妙地被提升高揚。如果你是一位作家,想到自己能有如此高超的文學修養,對人的心靈、感情和認識產生如此奇特的影響,你一定會覺得十分自豪。
梅爾維爾的故事雖然在新貝德福開場,所有的行動都發端於一艘美國捕鯨船,我在他的書裏卻找不到那種我始終註意尋找的可貴的美國鄉土味。他的個人教養是歐洲式的,散文風格似乎師承了十七世紀的英國文豪。雖然他書裏的人物,至少是重要人物,都是美國人,然而這純屬巧合。他們都有點誇張,也不帶有某個特定國家的特色。這些人屬於令人屏息戰栗的奇異之邦,他們在那兒互相折磨,就像杜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人物以及《呼嘯山莊》裏那些狂暴的人物一樣。
馬克•吐溫
在任何情況下,要把我所謂的《美國味》闡述清楚,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現在篇幅有限,所以簡直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所謂文學的特色,是指能將一部作品與另一部可能是其他國家的作品加以區別的地方,這種區別是由於作品產生的環境不同而形成的。馬克•吐溫就是一位道地的美國味十足的作家。他的《哈克貝裏•費恩歷險記》,既有豐富的內容,又有獨特的風味。這本書的成就,遠超過他的其他作品。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傑作。
有一個時期,大家把馬克•吐溫看作一位幽默作家。學者們對當代的幽默,多半有一點側目而視。不過在他身後,馬克•吐溫終於被公認為美國最偉大的作家。所以,對於他的作品,我不需要多說什麽。我只想指出一個事實,那就是當馬克•吐溫正而八經地寫作時,他寫出來的只是一些平淡無奇的東西(例如《密西西比河上》),而在他寫作《哈克貝裏•費恩歷險記》的時候,只想到要把他那位不朽的主人公介紹給大家,反而寫出了一部傑作。我想,這本書對某些最優秀、最有特色的美國作家不無影響。馬克•吐溫給了他們一個啟發,無需從十七、十八世紀的英國作家們那裏尋找文學語言,只需從當代同胞們的談話中去發掘就行了。不過,只有傻瓜才會以為書裏的哈克貝裏•費恩所說的話,就是從現實生活中照搬來的。絕沒有一個失學的小孩子平時講話會使用如此簡潔的句子,而且把形容詞運用得這麽恰當。或許馬克•吐溫在寫這本口語化的第一人稱小說時,並沒有把它當作一部嚴肅的文學作品。所以他選擇了一種寫作技巧,使讀者們覺得,書裏那個小主人公使用的語言十分真實。這樣一來,馬克•吐溫終於使美國文學擺脫了長期以來束縛著它的枷鎖。《哈克貝裏•費恩歷險記》有驚人的變化多端的新奇構思,充滿了熱情與活力,在大名鼎鼎的所謂歹徒小說的傳統中,足可與另外兩部傑作並列而無愧,那就是《吉爾•布拉斯》和《棄嬰托姆•瓊斯的故事》。實際上,要是馬克•吐溫不要突發奇想,把那時候討人厭的小傻瓜湯姆•索耶帶進來,以致破壞了全書的最後幾章,那麽這本書就更加無懈可擊了。
帕克曼
帕克曼在將近一百年前,曾經在俄勒岡小道上旅行過,寫下了《俄勒岡小說》這本記錄他的探險活動的傑作。那個年頭,成千上萬頭野牛在西部大草原上出沒,抱有敵意的印第安人也可能給旅行者帶來麻煩。帕克曼是一位既勇敢又有決斷力,而且能夠板著面孔講笑話的人,所以他這本書寫得十分引人入勝,惟一遺憾的是,全書缺少了一點兒優雅。
愛彌麗•狄更生
我不能不稍微談一下愛彌麗•狄更生。或許我會得罪許多美國朋友,因為我個人認為,她得到的贊美超出了她所應得的。人們一致將她推崇為一位偉大的美國詩人。然而,詩歌實際上與國籍並不相幹。詩人是不受國界限制的。我們提到荷馬時,難道會稱他為偉大的希臘詩人?或者,難道把但丁說成一位偉大的意大利詩人?如果這麽做,就是貶低了他們。我們評價一個人物,不免會受到他的生活方式的影響。愛彌麗•狄更生有過一次不幸的戀愛,以至後來長期過著隱居生活。愛倫坡喜歡杯中之物,而且對那些幫助過他的人忘恩負義。但是,這些事實並不能使前者的詩增加幾分光彩,或者使後者的詩遜色一些。愛彌麗•狄更生的詩,精華多半已收在她的選集中。她的機智、鋒利、純樸在這些詩中顯露無遺。不過,你讀一讀她的全集,難免會感到失望。狄更生在允許自己自由歌唱的時候,可以寫出她最好的作品,韻律諧整而又豐富多彩,表達感情時選用的詞匯恰如其分,主題都極自然。然而,這樣的佳作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愛彌麗•狄更生很喜歡把四行一節的詩寫得像普通民謠,那樣一來,這些詩就給人一種單調的感覺。民謠這種格式本來就不夠自由,她又把它弄得更加拘謹了,因為她缺乏敏銳的辨音力,而她的用語又極難適合這種韻律。當她想使作品靈巧一些的時候,往往不能顧及抒情的美。她時常寫些警句式的諷刺短詩。這類諷刺詩應當像敲釘子正好敲中釘頭一樣才妙,而狄更生往往敲得太輕,而且時常稍許敲偏了一點。她有才華,然而才華不能算太高。人們對她贊揚得多,批評得少,實在有失偏頗。
詩歌是文學的冠冕,我們有權不要人工培養的珍珠,也不要紅寶石仿制品。美國將會產生詩人(事實上,我認為已經產生),他們會使目前人們對狄更生的溢美之辭顯得華而不實。
惠特曼
我把惠特曼留到最後來談,因為從他的《草葉集》中,我們終於找到了我們一直在尋找的真正擺脫了歐洲文學影響的道地的美國特色。《草葉集》是一本意義重大的作品。不過,我不得不告訴你,惠特曼的詩質量有點參差不齊,這種情況在大詩人中是罕見的。我相信,許多書之所以受讀者歡迎,是因為批評家在提到它們的時候,似乎它們都是些完美無缺的作品。實際上,人世間根本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要是讀者們能夠真正知道自己所期望的是什麽,或許更好一些。然而,事實上,他們在發現自己的看法與批評家不同的時候,馬上會過份責備自己不能欣賞那些實際上一無足取的東西。惠特曼是一位多產作家,有些詩並無新意,有時你必須忍受他文體上這樣那樣的缺點,不過,這些都無關大局,可以忽略過去。《草葉集》是一本適於在任何地方閱讀的書。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讀,看到不合意的地方,就跳過去,隨意從另外一段重新開始往下讀。惠特曼有許多詩寫得爐火純青而又可愛,有的句子則會使人的靈魂戰栗起來。而且,他時常一語道破那些奇妙動人的理念。無需我多說,惠特曼無疑是一位最有震撼力的詩人。他的生命力相當充沛,而且善於感受生活的繁復多變,熱情與美,以及真正的歡欣和興奮。美國人有理由把這些特點都看成道地的美國特色。惠特曼把詩歌帶回給群眾。他告訴我們,詩歌不一定非要到月光、廢墟,以及患相思病的少女的悲吟中去尋找。詩同樣存在於街頭巷尾、火車裏、汽車上,也存在於工人、農婦們的工作裏,存在於人生的任何時刻。也就是說,生活中處處有詩。你不需要刻意制造詩的語言,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都可以進入詩篇。惠特曼不僅從傳奇故事中尋找他的詩歌的題材,還從最平凡的環境裏發掘題材。讀了他的詩,人們會對美國這個國家的幅員遼闊,資源富饒,以及前途無量的遠景產生更為深刻的印象。他的詩是男性的詩,民主的詩。這是一個新生國家真實的戰鬥呼號,也是一個國家文學的堅實基礎。
如果我們用一棵大樹來表示美國文學的發展,那麽歐•亨利、雷因•拉德勒、狄奧多•德萊賽、辛克萊•劉易士、維拉•凱瑟、羅伯特•弗羅斯特、瓦雪爾•林賽、尤金•奧尼爾以及埃德溫•阿靈頓•羅濱遜都可以畫成向四方伸展的樹枝,而樹幹一定是惠特曼的形象。(陳安瀾譯)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