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日本人如此對待自己受傷的同胞,那麼,他們也會這麼對待美國戰俘。按我們的標準來看,日本人不管是對戰俘,還對他們自己的同胞,都犯了虐待罪。前菲律賓上校,軍醫哈羅魯得·格拉特里說,他曾經在臺灣被當做戰俘關了三年,在那期間,"美軍戰俘所受的醫療護理甚至比日軍士兵都要好,因為俘虜營中的盟軍軍醫會照顧盟軍俘虜,而日本士兵卻連一個軍醫都沒有。有一段時間,唯一給日軍看病的醫務人員是一個下士,後來升了中士。"這位菲律賓上校一年只能看到一兩次日本軍醫。(1945年10月15日《華盛頓郵報》報道)
日本對戰爭中人員損失的態度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他們的不投降主義。西方任何軍隊在竭盡全力卻寡不敵眾、毫無希望時便會向敵軍投降,但他們仍然覺得自己是光榮的軍人,而且根據國際協議,將讓其通知本國,讓其家屬知道他們還活著。無論是作為一個軍人或平民,在自己的家中,他們都不會因此而矮人一等。然而,日本人卻認為榮譽就是戰鬥到死,就算走投無路,他們也不會投降,只會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或者赤手空拳出去跟敵人同歸於盡。萬一受傷昏迷,不小心被俘,他就會覺得"回國後再也沒臉見人了",喪失了名譽,他就是個死人了,再也不是以前的他了。雖然日本軍中會有上述內容的命令,但是在前線卻顯然用不著特地強調了,他們一直都老老實實地用行動詮釋這條規則。在北緬會戰中,被俘者與戰死者的比例為142比17166,也就是1比120。除少數人以外,這142名被俘者大都負傷或昏迷,一個人單獨或兩三個人一起"投降"的就更少了。而在西方,陣亡者如果達到全軍兵力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他們就會考慮投降。投降者和陣亡者的比率大約是4比1。而在霍蘭迪亞,日軍的第一次大規模投降,其比率為1比5,與北緬的1比120相比,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了。
許多美國人都談到,美國戰俘在俘虜營裏連笑都不敢笑,他們怕刺激到看守他們的日本人。在日本人看來,當了戰俘就已經夠可恥的了,就算沒有受傷、得瘧疾和赤痢這些疾病,他也已經是個廢物,不算個"正常人"了,這些美國人居然恬不知恥,還笑得出來,他們簡直忍無可忍。日本軍官給美國戰俘下的命令,就連一些俘虜營的日本看守也必須遵守,急行軍或是乘坐像沙丁魚罐頭似的運輸船轉移,對日本兵來說是家常便飯。有些美國戰俘說,日本哨兵會要求他們幫忙隱瞞自己的違章行為。在俘虜營中,最重的罪就是公開抗命。在俘虜營的戰俘,白天外出築路或上工廠做工,是不允許從外邊帶回食物的,但是只要把水果、蔬菜包起來就可以蒙混過關。這個規定也就成了擺設,但是如果被發現,就意味著美國戰俘蔑視哨兵的權威,那絕對是重罪。在日本生活中和軍隊中,哪怕是一句"頂嘴的話"都等於是公然向權威挑釁,都要受到嚴懲。俘虜營中確實有暴行和虐待,但我們只是想區分文化習慣行為和暴虐行為,並不是想寬恕暴虐行為。
開戰初期,日軍士兵確信敵軍將會虐待俘虜,最終還會殺掉他們,所以他們更覺得投降是恥辱。當時在日本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謠言,說美軍用坦克碾死了瓜島上的俘虜。或許有些日本士兵是打算投降的,但美軍懷疑他們投降的動機,而且認為懷疑是有理由的,美軍謹慎起見便將其殺害。就像一個日軍戰俘所說:"既然已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獻給勝利的祭壇,如果不能以死報效祖國,那才是奇恥大辱。"一個除了死亡別無選擇的日本士兵,常常會選擇與敵人同歸於盡,並且引以為傲,所以他被俘之後也有可能這麼做。這種可能性使我軍倍加警惕,同時也減少了日軍投降的人數。
"以投降為恥"這一信條已經在日本人的思想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卻與我們的戰爭慣例截然不同。同樣的,他們也無法理解我們的行為。他們實在無法明白,美國人為什麼絲毫不以被俘為恥,還要求把自己的姓名通知本國政府,以便讓家屬知道自己還活著,這種做法讓日本人既吃驚又非常蔑視。所以,日本士兵想不到巴丹半島的美軍會向他們投降,他們以為美軍會像日軍一樣奮戰到底。
西方士兵和日本士兵之間存在一種最戲劇性的差別,那就是,日軍被俘後竟與盟軍合作。剛開始,他們完全不能適應已經成為階下囚的事實,也沒想著去適應新環境。他們覺得喪失了名譽,也就沒有資格做一個日本人。直到戰爭快要結束的前幾個月,才有極少數人要求回國,這時戰爭結局對他們而言已經無關緊要了。但有些人則要求處決自己,說:"如果這不符合你們的慣例,那就允許我做一個模範戰俘吧。"有些老兵和曾經頑固的軍國主義者完全倒戈相向,他們給我們指出彈藥庫的位置,仔細說明日軍兵力的配置,幫我們寫宣傳品,還跟我軍飛行員一起坐在轟炸機上指明軍事目標。這些表現,就好像他們已經獲得了新生,他們的生命跟過去無關,而且他們願意忠誠於現在的生活。
當然,凡事皆有例外。就算以利相誘,也有少數戰俘頑固不化。有些美軍指揮官很警惕,不敢輕易接受日本人表面上的協助,所以有些戰俘營根本沒指望日軍戰俘會幫忙。但是如果接受了日軍戰俘的合作,戰俘營對日軍的態度必須由懷疑逐漸過渡到信賴。
美國人從沒想到日本戰俘的態度會有如此大的轉變,這與我們的信條是格格不入的。但日本人的行為準則好像就是這樣:擇定一條道路便全力以赴,如果失敗,就另作打算。那麼,我們能不能在戰後考慮利用他們的這種準則呢?或者這只是個別士兵被俘後的特殊行為?此外,除了日本人特殊的戰時行為值得我們思考,有關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種制度的實施,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動習慣等諸多問題,也都值得我們探討。
第三章·各就其位
要想理解日本人,必須要先弄清他們所說的"各就其位"是什麼意思。他們信仰秩序和等級制度,就像我們信仰自由平等一樣。日本人對等級制的信賴,是建立在對人與其同伴,以及個人與國家之間關系的認知之上的。但是,我們並不認為等級制合情合理,更不要說在現實生活中實施了。我們必須清楚他們關於家庭、國家、宗教信仰及經濟之類的民族習俗,才能了解他們對生活的看法。日本人考慮國際關系問題時,也像對國內問題一樣離不開等級觀念。他們在過去的十年間,認為自己處在國際金字塔的頂端,現在這種順序已被西方各國所取代,但他們就算接受了現狀,也時時刻刻不忘等級觀念。日本在外交文件中也不遺余力地表明他們對這一觀念的重視,1940年日本簽訂的日德意三國同盟條約前言中說道:"大日本帝國政府、德國政府和意大利政府確信,只有各國‘各就其位’了,世界才能長久地和平。"天皇在此條約簽訂時所發的詔書,也再次談到了這一點,詔書說:
弘揚大義於全宇,締造世界為一家,實乃我皇祖皇宗之大訓,亦朕夙夜所眷念。今世局動亂不知胡底,人類蒙禍不知何極。朕所珍念者,唯早日勘定禍亂,光復和平……襲三國盟約成立,朕心甚悅。唯萬邦各得其所,兆民悉安其業,此乃曠古大業,路漫修遠,前途尚迢……
在偷襲珍珠港的當天,日本特使向美國國務卿赫爾遞交聲明,其中也極為明確地提到這一點:"使萬邦各就其位,乃帝國之基本國策……如有與帝國根本國策背道而馳之事,不能使萬邦各就其位,帝國政府斷難容忍。"
這一聲明是針對數日前赫爾的聲明而作的回應,赫爾在聲明中強調了美國的四項基本原則:各國主權及領土完整不可侵犯;互不干涉內政;信賴國際合作及和解;各國平等的原則。這些原則對於美國的重要性,等同於日本的等級制,是美國人奉行平等及不可侵犯權利精神中的主要內容。我們認為,不管是在國際關系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遵循這樣的準則。對美國人來說,平等是最崇高、最道德的,它意味著自由,不受專制壓迫,不受干涉;也意味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了平等,人們就擁有了改善自己生活條件的權利,可以追求更美好的世界。平等也是當今世界竭力實現基本人權的必經之路。即便我們有時破壞了這一原則,但我們依然支持平等,所以,我們是絕對不會向等級制妥協的。
美國始終都堅持平等這一觀點,傑斐遜把它寫入獨立宣言,後來寫入憲法的《權利法案》也是以此為基礎。平等反映了美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完全不同於歐洲人的生活方式,所以才會被寫入美國這一新生國家的法定文件中。年輕的法國人阿列克斯·托克維於19世紀30年代初期訪問美國,寫了一部有關平等問題的著作。托克維成長於法國上流社會,在很多仍然健在並有影響力的人士的記憶中,貴族階層曾經受到法國大革命的沖擊,又受到《拿破侖法典》的影響。對他來講,美洲大陸完全是另一個世界,他聰明敏銳又善於觀察,在美國這個陌生的國度,發現了許多亮點。他以一個法國貴族的眼光,高度評價了美國新奇的生活秩序,並且表現出寬容的態度。他還展示了即將來臨的新事物,他相信,美國的發展很具有前瞻性,就算會有些差異,歐洲也會像美國一樣發展。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