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一個”還表明一個經驗是一個整體。它帶有整體的個性化特征。當我們在回憶這些情形時,會發現一種特征充分佔據著統治地位,以至於可以用它來表示作為一個整體的該經驗。它使我們能夠感覺到一個經驗的存在。比如:我們經歷了一場暴風雨,這場暴風雨的經歷在成為一個經驗時一定是驚心動魄的,一定具有與其他暴風雨的情形不一樣的經歷。形成整體經驗的每一個部分,自身的特征或性質並沒有消除或失去,但整個一個經驗又有整體的性質。因此,一個經驗也可以命名。比如:那餐飯,那次旅行,那次聚會等。
然而,在一個經驗的內部,也會存在著停頓、靜止之處。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停頓並不是中斷,更不是行為的中止。因為中斷和中止是與連續性和圓滿相對立的概念,如果出現中斷或中止的情形,一個經驗就不會形成。杜威所說的停頓有些類似於一篇文章中的標點符號(punctuate),如果沒有停頓,不斷的加速會使人透不過氣來,使我們不能領會句子的意思。一個經驗也是如此,停頓能夠更好地總結已經經歷過的事情,防止其消散和失去,從而使其中的部分獲得獨特性。
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經驗都會形成一個經驗。在杜威看來我們生活中的絕大多數經驗都沒有能走完其歷程以達到最後的圓滿。因而與普通的經驗相比,一個經驗只佔其中一小部分。其主要原因在於外在的干擾或內在的惰性。比如:我們把手放到犁上,又縮了回來;我們開始了一件事又停了下來等等。因此,要想獲得一個經驗,首先必須專注。只有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事情之中,我們的經驗才不會被其他事物所打斷,才有獲得一個經驗的可能。其次還必須持之以恒。經驗是需要在實踐中去感受的,雖然經驗自身有走向完滿的內部需要並且一個經驗的審美性質能夠激勵我們圓滿完成某件事情,但是,人的惰性又往往使我們在遇到困難時停滯不前。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多數情況下都沒有獲得一個經驗。
另外,還有兩種情況,即使活動本身已完成但仍不能算是一個經驗。其一,是活動過於自動化。這種機械性的活動雖然是高效率的行動,但由於缺少思考,其中的障礙被精明的技巧所克服,無助於培養經驗。雖然行為已經到達終點,但卻沒有到達意識中的圓滿與完美。其二,是無目的的活動。我們經常在行動時動搖、易變、搖擺不定,行動過程也會變得沒有條理。雖然有開始和停止,但沒有真正的開端和結尾。一個經驗實現的過程應是在自身衝動的驅動下完成的,要帶著欲求盼望最終的結果,而不是屈服於外在的壓力和慣例。現實的情形是我們在絕對多數情況下都不關注一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往往隨波逐流。這種經驗過於松弛散漫,因而也不是一個經驗。
從經驗的本性上講,“一個經驗”與“經驗”存在著共同的模式。因為它們都是有機體與其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的結果。不過,對於一個經驗而言,兩者的相互作用組成了總體經驗,使之完滿結局的是一種感受到的和諧的建立。一個經驗與經驗雖然都同時包含了“做”與“受”兩個過程。但相比之下,一個經驗還要兼顧兩者的關係,要使“做”與“受”達到平衡。有時我們過於關注所做之事,充滿了行動的熱情,但忽視了其中的感受;有時又過於關注經歷之事的感受性,缺乏進一步的行動。這樣都會使經驗變得片面和扭曲。正如杜威所言,“當不存在做與受的平衡時,沒有什麽能在心靈中紮下根。”[13]
總之,“一個經驗”與“經驗”在杜威的實用主義理論中是兩個內涵不同但又有一定聯系的概念,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三、一個經驗與審美經驗
一個經驗具有情感性。因為情感具有一種黏合的力量,它能整合各種性質不同的經驗使之統一為一個經驗。當然杜威所說的情感不應被理解為一種獨立的實體存在——一個經驗中存在有稱之為情感的獨立事物——而是一個運動和變化中的複雜經驗的性質。情感是從諸如觀看舞臺上的一出戲或閱讀一部小說的經驗中體現出來的。情感必須依附於運動過程中的一個事件,是情境的一部分。比如:當一個人在感到羞愧時臉紅,這種臉紅不是情感的反應。而只有當一個人在思想上將他的一個舉動,與其他人對他的不贊成的反應聯系起來時,羞愧才是情感。
正是這種情感性使一個經驗具有了審美性質。一個經驗正是通過參照行為過程中人的情感反映,來控制其朝向最後終點發展的。這種與情感聯系在一起的感受是審美的。正是這種知覺感受去驅使一個藝術家調整和控制他的作品,使之具有藝術的魅力。由此可見,凡是一個經驗都具有審美性質。一個經驗與審美經驗沒有質的區別,只存在審美程度上的差別而已。“審美既非通過無益的奢華,也非通過超驗的想像而從外部侵入到經驗之中,而是屬於每一個正常的完整經驗特征的清晰而強烈的發展。”[14] 換句話說,審美經驗僅僅指的是那些審美性在其中占據支配地位的一個經驗而已,它是一個經驗的集中與強化。例如:如果說《莊子》中的庖丁解牛的過程是一個經驗的話,那麽比庖丁技術略遜一籌的屠夫也有可能獲得一個經驗(只要全身心的投入並使解牛過程得以圓滿完成),兩者解牛的過程都具有一定的審美性,只不過程度上有差異,就像優秀的藝術大師與二三流藝術家之間的差別一樣。
用“一個經驗”的理論去理解藝術和審美欣賞,會得到一種全新的解釋。杜威認為,我們總是習慣於將藝術理解為一種生產行為,而將審美理解為知覺和欣賞行為,其實兩者並不是分離的兩種事物。因為一個經驗是“做”與“受”兩者的完美統一。一方面,藝術的生產過程是與審美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藝術以其形式聯合了做與受,能量的出與進的關係,這使得一個經驗成為一個經驗。”[15] 一個畫家在畫畫時必須時刻感受到他畫出的每一筆效果,必須站在接受者的立場感受畫面,然後才能思考下一步該做怎樣的調整。否則的話,他就不知道他在做什麽。藝術不應僅僅被理解為一種技巧。杜威說,“歸根結底,技巧要具有藝術性就必須有愛”[16]。因此,對於一位優秀的藝術家而言,不僅應具備很強的藝術實踐能力,而且應具有敏銳的審美判斷力。“一位藝術家的真正的工作是要建立在知覺中具有連續性,而又在其發展中不斷變化的一個經驗。”[17]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