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實用主義的美學是以全面性的生活經驗解釋美感與藝術的美學思想,使主體與客體、人與自然相連續,構成不可分割的整體經驗。   

杜威一九三四年所發表的〔藝術即經驗〕(Art as Experience) 一書,是實用主義美學的開山之作。杜威思想的特色在於以經驗的連續性(continuity),解決西方傳統哲學思想中的二元對立。例如康德的〔判斷力批判〕中,以「無關心的滿足」(disinterested satisfaction),來區分「美感」與「快感」,又用「無目的的合目的性」(apurposiveness without purpose) 來區分「美感判斷」與「道德判斷」。

杜威卻認為,美感經驗和日常生活經驗的區分是人為的,若將藝術從人類其他經驗中孤立出來,反而窄化了藝術的本質。傳統哲學中將人類完整的經驗硬區分為知、情、意三部分是不恰當的。所謂「美感經驗」,只不過在經驗之中有一種美感的性質。經驗中智慧的性質與實踐的性質成為美感性質的附屬因素時,便稱之為美感經驗,而經驗的最完美表現即是藝術。   


杜威美學的繼承者裴波(Stephen C. Pepper)在〔藝術批判的基礎〕(The Basis of Criticism in the Arts, 1945) 和〔藝術欣賞的原理〕(Principles of Art Appreciation, 1949)兩本書中,從完整的經驗來分析藝術欣賞和批評的成分:

(1)藝術品是一種物質對象;

(2)欣賞者是身心所構成的主體;

(3)欣賞者可對藝術品反覆欣賞,並產生一系列的知覺,而這知覺的系列就是美感的藝術品,也就是欣賞和批評的對象,藝術品的意義就是許多不同欣賞者所有知覺系列的總和。

例如貝多芬的交響曲並不是高低、強弱、快慢不同的音響,而是激發聽眾觀念、期望、欲望、挫折和勇氣的經驗整體。

裴波的美學主張不但發揮杜威的實用主義美學,更將完形心理學、經驗主義和自然主義的美學思想融於一爐,並具有強烈的反形式主義的傾向,可說是二十世紀中葉深具影響力的美學家。(2000年12月 教育大辭書)

Views: 11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