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建·民間文化遺產保護開發的理論與實踐(9)

現代的都市民居在大發展後,如何進一步深化?1996 年,我應到澳大利亞大學邀請前往墨爾本合作研究和參加國際學術大會。在墨爾本機場去市區的路上,我見到了一棟棟漂亮的,現在上海等中國城市高價位的公寓式高樓,便隨口訊問接我的澳大利亞教授:“這麼好的大樓,很貴吧?誰能住在這里呢?你也住這樣的房子嗎?”。澳大利亞教授看看我說:“陳教授,不好意思,我們不住在這些地方,這類房子我們是給需要社會救濟幫助的人群主的,比如說越南難民”。

後來,我才知道,在墨爾本這座現代化的都市中,中產階層大多住在鬧市區外,具有傳統歐洲風情的一層或二層的小木屋中。每棟住房風格迥然相異,連成一片,身臨其境,時空似乎倒流到19 世紀牧歌般的歐洲大地。到里面一看,現代人生活所需要的空調、電器、電話、電腦因特網應有盡有。那些現代電器特別是空調的安裝,常常安置在不顯眼的地方。前面我見到的公寓大樓,雖然也住人,但只是給人一個功能性空間,而後者,才是真正供人居住的家居。真正的家居不僅是功能性的,而且還應具有符合民族性地域性文化品質和居住者文化人格的房屋。所以真正的民間文化視野下的民居及建築,它應該是有形和無形結合的典範。其保護和開發,離不開兩者的無間融合。上海的建設在這反面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今天,一些外國人初到上海,都會疑惑地問道:這是上海嗎?因為在他們心目中,東方的上海應該與美國的曼哈頓、日本的銀座是不一樣的。我們一些國人來到上海也往往會感嘆地說:上海越來越不像上海了。這個區冠之譽為英國,那個區冠之譽為澳大利亞,不一而足。

最糟糕的,是我們一些領導,聽到上海或中國其它什麼地方像國外某某等等,還不禁沾沾自喜。殊不知上海要建設與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文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營造一個有國際大都市自己個性特色的的“上海化”建築文化空間。這是自立於世界國際大都市之林的基本標識。也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必然的發展趨向。因為全球現代化中都市文化的國際化,並不是趨同化,而是與都市地域空間文化相宜的多元化。

在當今全球現代化的國際背景中,面臨西方強勢經濟和強勢文化的巨大沖擊,整個人類都面對著一個走到何處去的問題。全球化帶來的西方強勢經濟和強勢文化,造成了一種錯覺和誤解,以為惟有西方的才是現代的,只有現在的文化才是有價值的,東方的、過去的文化都是落後的,無價值的,應該拋棄。以至於當前一說現代化建設,一些人的頭腦中就是拆老房,蓋洋樓,把西方的一套,不分青紅皂白搬過來,來個徹底的“改朝換代”。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傾向。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