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孫悟空首先解決的是生理的焦慮。只要看看孫悟空地拼命地吃桃子,所有的大桃、幾乎所有的中桃,還有一部分的小桃,他幾乎無所不吃。因為小桃吃了可以活1200年,中桃吃了可以活48000年,大桃吃了可以和天地同壽。那就可以知道,他的死亡恐懼有多麽強烈,而且,在吃了大桃以後,他還覺得不牢靠,還擔心可能會死,怎麽辦呢?又大鬧太上老君的宮殿,打翻了他的煉金爐,吃了太上老君一葫蘆的金丹。這每一顆金丹吃了都可以長生不老。可是,仍然還不夠,在取經路上又再吃人參果。總之,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解決生理的焦慮。同時,在解決生理的焦慮的同時,孫悟空還面對著心理的和精神的焦慮。仔細想想,這一切也都順理成章。孫悟空要擺脫的不但是自然規律的束縛,而且還有社會規律的束縛。換言之,在追求了生理的永遠以後,還想追求精神的永遠。第二回通背猿猴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只有仙與佛與神聖三者,躲過輪回。”猴王道:“這三者居於何處?”顯然這正是在追求精神的永遠。當然,追求精神的永遠,全世界有著各種不同的方法,孫悟空的追求方法是純中國式的。我們知道,如果是在西方,那麽人們可能去靠近愛、靠近美,這樣他最終就會相信:他將永恒。因為上帝會在他死後把他接到天國。這就是西方的思路。下面我講堂吉訶德,講浮士德的時候,你們就會看到這個思路。但是孫悟空的思路不是這樣,他的思路就是要在人世就得到現實的肯定:出海求師、打龍王、鬧地府、直到被天宮招安,他的希望就是與現實社會融為一體,而從來沒有考慮過被彼岸的世界所認可。當然,我要提示一下,《西遊記》的天宮實際也不是彼岸,而仍舊是現實社會的折射。所以,孫悟空去拼命爭奪的時候,實際上也無非就是希望能夠得到現實社會的評價。這就叫做:“名注齊天意未寧”。
“猴性”的自由: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無限的取經工作中去
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結果,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不論是“齊天大聖”,還是“弼馬溫”,其實這些官兒也就相當於一個政協委員,或者一個人大代表。而這正是孫悟空非常氣不過的原因。他經常說要“反下天宮”,必須強調,他的“反”,並不包含我們所說的“造反”,他的“反”其實就是他迫切需要現實社會的支持和承認。可是,他的“大鬧”的結果是什麽呢?被壓在五指山下,而且一下子被強迫反省了五百年。遺憾的是,這個反省的結果卻不能令我們滿意。為什麽這樣說呢?我們與西方比較一下就明白了。同樣面臨“邊緣情境”,同樣都知道了人是有限的,西方找到的道路是:人生是有限的,這個有限是人永遠無法戰勝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轉過身去,面對無限。也就是說,和“有限”搏斗來、搏斗去,最後終於發現,跟有限肉搏,永遠是不可能取勝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轉過身去,面對無限。我要提示一下,我認為這是西方的一個最為成功的經驗。對於西方文學作品,你只有從這個角度去看,你才能看得懂。例如西方為什麽推崇悲劇呢?就是因為他要讓你在現實生活里認識到人就是再努力也是有限的,這就叫置身有限時的“山窮水盡”,然後,它就讓你轉過身去面對無限,此時出現的則是無限的“柳暗花明”,這就是悲劇的精華,也是西方美學的精華。中國人的情況卻完全不同。中國人是在有限中發現無限。這也就是說,中國人絕對不去轉身。孫悟空就是這樣。他是在有限中發現了無限。我過去在講中國美學的時候始終強調:中國美學里面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就是:於有限中見無限,於無限中回歸有限,無往不復,返身而誠。這很有點像雷鋒的那句名言:“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顯然,這也是孫悟空的美學思路。
我們來看兩首中國的古詩,一首是明朝詩人陳眉公寫含暉樓的詩歌《詠日光》::
朝掛扶桑枝,暮浴鹹池水,靈光滿大千,半在小樓里。
一首是杜甫寫的,《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我只引其中的兩句:
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
這樣的詩好在什麽地方呢?就在“於有限中見無限,於無限中回歸有限,無往不復,返身而誠。”在“小樓”這個有限里,看到了無限。小樓竟然能夠“朝掛扶桑枝,暮浴鹹池水”,這怎麽可能呢?小樓就是小樓。但是中國人就一定要這樣來想象。因為只有這樣,我們中國人才會覺得很美,所謂小中見大。杜甫的詩也是如此,“山河”怎麽會來扶“繡戶”呢?“日月”怎麽能來近“雕梁”呢?但是你按照“於有限中見無限,於無限中回歸有限”的思路去品味,就會覺得,其中確實是別有韻味。
不難發現,其實孫悟空被壓在山下五百年時終於想清楚了的的問題也就是這個問題。換一句話說,孫悟空面對的本來是一個如何面對無限的問題,這是一個玄奘式的問題。我相信玄奘從西天取經回來以後,他所帶回來的最經典的、最美麗的回答,肯定就是針對這個問題的。但是中國人卻並不接受,這樣的答案在中國也明顯水土不服。每一個中國人都會覺得這個答案簡直太離譜了。這一切又怎麽可能呢?我怎麽可能轉過身去呢?光明又在哪里呢?我根本就沒有看見。而孫悟空所給出的,卻是最具中國特色的答案。其根本特征在於:仍舊面對有限。孫悟空絕對不去背對有限、面對無限,而是仍舊面對有限。只不過,他的思路在於:在有限中找到無限。於是,孫悟空又從玄奘開啟的“永恒”的道路回到了傳統的“永遠”的道路,也就是又從玄奘開啟的“天路歷程”回到了傳統的“心路歷程”。在我看來,這就是孫悟空在前面的七回里告訴我們的最最重要的東西。
那麽,後面的九十三回呢?我猜測大家肯定會這樣追問。我認為,後面的九十三回實際上並沒有提出什麽新的東西,後面的九十三回就是在展示孫悟空所提供的這個答案。就像我們所玩的打“通關”的遊戲,表面上看起來是一關又一關的,但是其實都大同小異。那麽,後面的九十三回所展示的答案是什麽呢?就是:在路上!我記得西方有一幕荒誕劇《等待戈多》,說的是西方對於“戈多”的堅持等待,永遠等待,默默等待,這里的“戈多”就是上帝。可是孫悟空所給予的答案卻完全不同,在他那里根本就沒有什麽“戈多”,只有“行者”。或者說,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只有行者。這個行者從來就不辨路在何方,而只是永遠在路上。所以,《西遊記》的主題歌還真是唱得不錯,真正地唱出了《西遊記》的“精華”:“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可是,這實在是非常奇怪,路怎麽可能只在腳下呢?如果你根本就不辯方向,那麽,“路在腳下”有什麽用呢?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卻重要的偏偏不是方向,而就是上路。“在路上”,就是一切。目標是沒有的,目的也是沒有的,運動就是一切。在路上就是一切。所以,對於孫悟空,我們可以簡單地評價說,他是一個在路上的行者。或者說,是一個“路在腳下”的行者。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