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三章 原始民族
藝術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不過歷史的光輝還只照到人類跋涉過來的長途中最後極短的一段,歷史還不能給予藝術起源文化起源以什麽端倪。
而人種學倒盡能告訴我們原始民族現在的光景。但是我們要隨從人種學的引導,也得先弄清原始民族這個詞,給這名詞一個比通常所給與的更加精確的定義。
任何一個社會學者都說起“原始民族”,然而任何一個社會學者使用這個名詞時,差不多總含有一些不同的意思。我們如果說“原始民族”這個名詞是全部文化科學中最不一致最模糊的概念之一,雖然象是過火了一點,但也並不算太過火。
歐洲以外的其他民族除了亞洲的幾個文化古國以外,少有不曾有時被稱為“原始民族”的。1人種學中很通用的“自然民族”(NaturvoBlker)這個名詞,也和上一個名詞一樣可以隨人自由使用。所以,這一名詞,在我們的專門目的上是不合用的,即使將它的界限加以精確的劃定,也還是含義太廣的。
比方惠芝(Waitz)用的“自然民族”這個名詞,是兼指著蘇丹地方那些有民事組織的黑人和在卡拉哈利(Kalahari)沙漠中過著漂泊生活的布須曼族說的,因為這兩種民族都在一種自然的狀態中。
拉最爾(Ratzel)雖把蘇丹地方的黑人特稱為半開化民族;但“自然民族”這名詞對於他的用途仍舊很廣,盡足以包涵最分歧的各樣文化的混合體。從拉最爾看來,在中非洲原始森林中過著粗野狩獵生活的矮人部落,和堅定組織能夠耕種並飼養家畜的祖盧(Zulu)國民是平等地屬於“自然民族”的,能夠耕耘園地做熟練工藝而且愛好美術的波利尼西亞阿人(Polynesians)也是和異常可憐的澳洲人並駕齊驅的。
實際上一個桑德威赤(Sandwich)島的居民和一個澳洲的土人之間的文化上的差別,無疑的要比一個進步的阿剌伯人和一個文明的歐洲人之間的文化距離大得多多。但是將阿剌伯人當作半開化的民族很仔細地將他們和文明的歐洲人劃分開來的拉最爾,竟會將波利尼西阿人貶為澳洲人的同類。
這樣草草的安排,在暫時的、一般的分類上也許有他相當的價值,但如果取為社會學的立論根據,則是絕對應該唾棄的。這種華而不實的分類所造成的惡果,很容易從兩三年來作為文化史則在流行的現代許多社會學的空想學說中看出來。
那麽什麽叫做原始民族呢?或者換一句話說,什麽民族是有比較地最低級的和最接近原始形式的文化的呢?
我們這就遇到一個要把歷史和人種學所昭告我們的種種文化形式來排成一個發展程度高低的層次問題。我們必須注意這里所討論的不是一個關於種種人群的生理特征的問題,而是關於文化特征的問題,因為在過去這個問題的所以往往陷於無望的混亂,就是因為想從人體學的(Somatologicol)立場來解決它的緣故。各民族的文化階段的構成,是人種學的問題,跟體質人類學是沒有關系的。人體學,至多只能指出各個種族體質上的差別。2
但種族是和民族極不相同的。顯示某一個人隸屬於某一種族的特征,並不能用來決定那一個人隸屬並且適應某一種的文化形式。我們與其承認文化形式的不同是受種族的特征的支配,還不如把種族的特征當作文化形式不同的結果來得正確些。種族的特征對於文化形式影響是很微弱的,這就從我們對於原始藝術的研究,也可以找到新的例證。
一個民族的“原始性”分量的輕重問題,和該民族文化程度的高低問題,是同樣重要的。一種文化形式的程度的高低,我們有什麽方法來作相當正確的規定嗎?
所謂“文化”就是在那最簡單的形式里,也是一個包涵無限因子的極複雜的整體,而那些因子的大多數,至少到現在為止,是不容你下什麽確切定義的。把大批的文化形式來作一個比較,也難得達到我們的目的。
反之,如果我們能辨明一個簡單的文化因子,問題就容易解決了。那因子,第一、應該是可以下客觀而且精確的定義的,第二、應該是很有意義可以作為整個文化形式的特征的。
實際上,具備著這兩個條件的文化因子只有一個,那就是生產方式。在某一社會集群有支配權或很流行的家庭經濟(domestic economy)的形式,以及那些社分子謀取生計的狀態,都是可以在任何處所,直接觀察出來,並相當正確地決定其領銜的特色的。
對於澳洲人的宗教觀念和社會觀念,我們也許永遠不能明確地知道,但關於他們的生產性質,卻不至於存著一分疑惑。澳洲人是狩獵者和植物采集者。要探討古代秘魯人的精神文明,也許是不可能的了,但每一只眼睛都能看見印加族(Incas)居民是務農為生的。
但如果只能認清那個民族的生產方式,而不能同時證明一個民族的文明的決定完全依靠著它的生產方式,則我們這個探討的收獲也一定很少。用一個民族的生產事業作根據來分別等差的思想,原不是新的。我們可以在最古的文化學著作中找到大家熟悉的狩獵民族群、漁業民族群、遊牧民族群和安居定處的農耕民族群。
但是只有很少數的文化史家能夠把握住生產事業的重要意義。對生產事業自然容易作過低的估價,難得作過高的估價。可是生產事業真是所謂一切文化形式的命根;它給予其他的文化因子以最深刻最不可抵抗的影響,而它本身,除了地理、氣候兩條件的支配外,卻很少受其他文化因子的影響。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