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不過,石頭在中國也是最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想象。因為它離靈魂與愛最遠。所以《紅樓夢》里的石頭才要被少女的眼淚浸泡。少女的眼淚在《紅樓夢》的文學想象里就是人類的愛和美。一塊石頭必須經過人類的愛和美的淚水的浸泡,才能夠從頑石化為美玉。這就是《紅樓夢》的驚天發現。但是在《西遊記》里卻不然,這塊石頭始終只是一塊石頭,盡管在想象中,它成了“美猴王”,最後成了“斗戰勝佛”。但是由於這塊石頭始終沒有經過愛和美的淚水的浸泡,所以,也始終是冥頑不靈的。它離靈魂和愛最遠,也離美最遠。為什麽會如此呢?就是因為《西遊記》雖然沒有把這塊石頭像《水滸傳》那樣地放入現實社會,而是把它放入靈魂深處,但是,石頭畢竟只是石頭,也畢竟是一個拒絕靈魂,拒絕愛,拒絕信仰,拒絕美的存在,因此,如果最終的選擇如果不是走向靈魂,走向愛,走向信仰和走向美,當然也就仍舊會淪落到中國的傳統的老路上去的。這一點,我們在後面的剖析中很快就可以看到。
何況,中國人的選擇石頭,還有著太深、太深的傳統背景。關於石頭,心理學家曾經發表過精辟的意見:
積極的方面,石頭是“承當”,有一種承受壓力的能力,一種忍耐艱難困苦的能力。石頭是“永恒”的象征,因為石頭是最穩定不變的物質。消極的方面,石頭則是一種因為缺乏愛或者因為強烈的恐懼而冷漠麻木的象征。在物質中,石頭是最不容易受到影響的。
木頭會被點燃,水會被擾動,而金屬會被腐蝕。只有石頭不容易被影響,因此它適合象征麻木不仁的心理。……在夢中最恐怖的情景是,他自己變成了一座石像—這意味著他的心靈已經變得麻木冷漠。那些性格壓抑非常多的人,也常常在想象中關注石頭。……當一個人悲哀的時候,他可能會想象出不停下著的雨,這些魚是她眼淚所轉化的;當悲哀和抑郁增加的時候,她可能會想象出汙水,汙水是被壓抑的抑郁,是被汙染的淚水;而當悲哀和抑郁更多而且更被壓抑後,當一個人對未來甚至不抱什麽希望的時候,汙水就凝結為石頭了。
這位心理學家發現,中國人選擇石頭作為人生的開始有它積極的意義,它最大的本意是“承當”,也就是說,它有一種超強的承受壓力的能力,一種忍耐艱難困苦的能力。所以石頭是最穩定不變的。最穩定不變恰恰就最適合中國這個多變的社會。在一個如此多變、戰亂頻頻的社會里,一個中國人要生存下來,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做一塊無愛、也無關懷、也無信仰的非常冷漠的石頭,做一塊對一切都無動於衷的石頭。這是中國人在中國這個社會里所能夠生存下來的唯一的法寶,石頭里的頑強不屈的生命精神被《西遊記》被捕捉到了,就這一點來說,《西遊記》比《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美學水平要高出很多。但是從消極的方面,當中國人想到石頭的時候,他內心深處所有的東西也通過石頭這個意象全都表現出來了。在很多有心理問題的人的意向當中,石頭都代表了冷漠,都代表了麻木不仁。你看他做的那些統計和證明:那些冷漠、麻木不仁的人經常是想象自己變成了一座石像,變成石像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心靈已經變得麻木冷漠了。而那些性格非常壓抑的人,他們在心理想象最多的,正是石頭。還有當一個人悲哀的時候,他會想象不停下著雨,這些雨都是他的眼淚所轉化的。當悲哀和抑郁增加的時候,他可能會想象汙水。汙水是被壓抑的抑郁,被汙染的淚水,而當悲哀和抑郁更多而且更被壓抑後,當一個人對未來甚至不報任何希望的時候,汙水就凝結為石頭。這樣的十分專業的心理意象的剖析,我個人覺得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因為,它使我們發現了石頭背後的很多東西。為什麽中國人在下意識里最接受我們的前世今生是石頭呢?原來,那是因為我們本來就離石頭最近。
身體困惑:“名注齊天意未寧”
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就可以看到,《西遊記》從一開始對於進入靈魂的無限,進入愛的無限就根本沒有任何的奢望。《西遊記》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進入靈魂的無限和愛的無限。《西遊記》只是希望在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社會里多生存一天,能夠生存好一天,而沒有想到任何更多的東西,也沒有想到怎麽樣盡可能地去哺育自己的靈魂,怎麽樣盡可能地投身愛和美的事業。《西遊記》根本就沒有想過。《西遊記》追求的是“永遠”,而不是“無限”。是生命的“永遠”,而不是靈魂的“無限”。所以,《西遊記》竟然把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的那樣一種精神的困惑都轉化為一種身體的困惑。而這種困惑的代表與解決,就正是孫悟空應運誕生的全部理由。
《西遊記》前面的七回是專門來講孫悟空的。講孫悟空的什麽呢?我覺得就是講孫悟空面臨“邊緣情境”時候的一種選擇。因此,實際上也是在通過孫悟空來提出一個形而上學的問題。我前面已經說過,這在中國的長篇小說中還是第一次。而過去我在講美學的時候也說過,任何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就實際上都是被判了死刑的,只不過是緩期執行而已。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逃避這樣一個嚴厲的審判。而且,這個“緩期”也無法取消。無論你表現得好與不好,總之這個死刑都是要執行的。這,是每一個人的人生困惑,也是每一個人的大痛與大悲。遺憾的是,很多人的一生往往都是逃避這個問題。假設開始想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個人的人生感悟就會開始,那麽,如果一個人永遠都不去想這個問題,而只是去想:我有無數無數個“明天”,然後我就想著怎麽去奮斗,怎麽去傾軋,怎麽去掠奪,怎麽去勾心斗角,那當然就會沒有任何的困惑。或者只會有“懷才不遇”、“遇讒遭妒”的困惑。但是,假如突然得了重病呢?一旦躺在床上,那就會發現,整個世界都改變了一個面貌。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和世界的關系已經是一種根本的關系了。每一個人在得病的時候他都往往會意識到,他的生命竟然是會消失的。那時他就會想,我這有限的生命,應該拿它來做什麽呢?我怎麽樣讓我的一生更有意義,尤其是我怎麽樣讓我的一生能夠變得永恒?實際上,當孫悟空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時候,也就相當於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這一時刻。在儒、釋、道精神的依傍之外,他究竟會怎麽回答這個問題呢?在前面七回,我們看到,其實孫悟空所面對的就是一種關於死亡焦慮的終極關懷。死亡是必然的,那麽,面對必然的死亡應該怎麽去面對?我們看到,有一段孫悟空夢見閻羅的情節,說的就是這樣的焦慮。我要問:這樣的焦慮我們在《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里看見了嗎?我們在《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里看見的就是殺人和被殺。這些人沒有任何的情感,也沒有任何的憐憫之心,殺人者與被殺者都沒有任何的痛苦,都是一些木偶,反正殺了就殺了,被殺就被殺了,這樣的小說實際上真的是不真實的。因為我們看不到一個真實的劉備,一個真實的曹操。例如,我們有誰知道曹操、劉備的生命焦慮呢?但是我們在孫悟空身上第一次看到了生命的焦慮。——死亡使他恐懼,死亡使他焦慮。為此,他要打入地獄,勾銷生死簿。這種對於“不死”的追求,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想到的。這樣關於死亡的焦慮,是《西遊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開始。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