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欣 如·環顧影像: 德勒茲影像分類理論釋讀(9)

最後,在生命起源模式中,感知、動情、動三種影像形態是同時生成的,彼此依傍而存在,不需要附加的過渡性事物; 而實存的影像是一個敘事的過程,不同影像類型的出現不可能是同時的,因此彼此之間需要過渡,從靜止狀態的“動情”到動作,從動作到敘事整體,不可能跳躍性地生成。

所以,我們在德勒
茲的影像分類中,看到了兩種不同的過渡類型,以及並非具有生命起源狀態的關係-影像。


德勒茲羅列了兩種不同的過渡性質的影
像類型,但卻只對其中的一種,即“衝動-影像”展開討論。皮爾士在論述現象範疇過渡的時候提到過“沖擊”[14]181-182的概念,德勒茲顯然受其影響。盡管德勒茲所有對於衝動影像的描述,都在說這是一種介乎於動情-影像與動作-影像的過渡形式。但是在我看來,他卻是在不停地言說,從具有內在性的影像到具有外在形式的影像的過渡,也就是從生命起源模式到寫實模式的過渡。

衝動-影像兩
個最為顯著的特征是“自然主義”和“原貌世界”,自然主義似乎是一種“靜態的暴力”,而原貌世界則表現了殘忍的“原始暴力”,這兩者的背後都是寫實的地點,超現實的原始暴力必須被壓抑方能夠過渡到動作-影像。在德勒茲所舉的例子中,既有《娜娜》、《女仆日記》這樣表現自然欲望的作品,也有《科學怪人的新娘》、《金剛》這樣的超現實作品。德勒茲顯然是認為人類暴力欲望差異的兩端,必須通過綜合平衡才能夠成為“正宗”的影像類型,否則便永遠只能是一種類型形式的“過渡”。

關係-影像的概念顯然也是來自於皮爾士,但與皮爾士不同的是,皮爾士的“第三性”或者“第三範疇”( 即德勒茲《電影 1》、《電影 2》譯本中的“第三度”) 概念盡管也是一種“實在”,但卻並不具有獨立的意義,它必須建立在與第一性、第二性的關係系之上,是一種“把時間連接起來的綜合意識、學習感、思維”。[14]188

然而,在德勒茲的相關論述中,
時間性的觀念被刻意強調了出來,他認為這就是直接的時間因素出現後“動作-影像的危機”。[1]325德勒茲認為,關係-影像主要對應的是新影像類型( 新好萊塢電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出現,而不是與前面兩種不同層次影像類型,即第一度的動情-影像和第二度的動作-影像的綜合,正是因為新的影像因素的出現,所以造成了傳統動作-影像的危機。這一危機的實質指向時間,與皮爾士的實用主義背道而馳。

德勒茲對這一點有相當
清醒的認識,也正是在這一點上,他與皮爾士分道揚鑣。他說: 在皮爾士的分級存在理論中“不免可以見到一種辯證關系的存在,可是辯證法是否得以涵蓋這種區分下的所有運動則有待斟酌,所以我們只能說辯證關係在這裏只是一種詮釋、一種極為匱乏的詮釋”。[1]326-327


[1][法]吉爾·德勒茲.電影 1: 運動-影像[M]. 黃建宏,譯. 臺北: 遠 流出版公司,2003.

[14] 塗紀亮. 皮爾斯文選[M]. 塗紀亮,周兆平,譯.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