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硯歌〈黑格爾:什麼是詩?〉(7)

他還認為,真正有才能的詩人不僅不以音律為窒礙,由於熟能生巧,反而可以從熟練運用中激發詩情,因律促情,獲得新意。

總之,黑格爾為詩的音律作了有力的辯護。當然,他也反對詩的格律過於形式化,認為內容的意義還是首要的。他對音韻的作用集中到一點來說就是:

通過相同或相似的音質在一定位置上的往復出現,讓創作主體聽出自己的“心聲”,讓聚精會神、靜觀內省的創作主體意識到自己的精神性和感情的律動,而獲得審美心理的滿足。

結構和構思

黑格爾認為,詩的結構和構思的特點是由主體和客體這兩者的關係所造成的。如他所說:

“詩卻根據內容與由內心生活表現出來的主體性格之間的結合是緊密的還是鬆散的程度來劃分一系列的不同的表現方式。”

用我國傳統詩論的語言來講,就是情景關係決定詩的外貌。這包含了以下4個方面。

其一、整一性

黑格爾認為抒情詩具有比史詩要求更嚴格的整一性,整一性來自創作主體對詩的意象的統帥作用,他說:

“真正抒情詩的整一性,不在於外在機緣及其實際情況,而在於主體的內心活動和掌握方式……抒情詩的整一性來自心情和感想的內心世界……這就使它保持任意在哪裏開始或終止的權利。”

詩不管如何開頭,如何結尾,不管構思和結構多麼繁復,它始終保持由主體因素決定的嚴格的整一性。

其二、客體占優勢,主體占優勢,還是主體客體交融?

在詩的外觀上,黑格爾提出過一個問題:

“究竟是外在機緣及其事實內容還是詩人自己的主體性格應該占優勢,或是這內外兩方面完全融合在一起?”

因為黑格爾認為詩時而敘事,時而只是表達情緒和觀感,那兩個側面如何協調安排?

其實這個問題理解起來很簡單。可以對照我國古典詩歌理論。比如王國維的“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劃分,以及其它詩論中“景語”和“情語”劃分,都指的詩中的客體占優勢還是主體占優勢的問題。還有所謂“情景交融”、“物我兩忘”、“意境兩渾”一類說法,它們即相當於黑格爾所說的“內外兩方面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境界。

其三、從動態結構的角度又可以分為“平靜型”和“縱情奔放型”兩類

黑格爾指出,詩的結構發展,有“時而平靜地向前發展,較嚴格地遵守起貫串作用的統一,時而縱情奔放,毫無拘束,見不出統一”的兩種類型。他認為,在後一種類型裏,常常有詩人:

“憑自己的思想線索的指引東奔西竄,把各色各樣的事物聯系在一起,但是他並不因此就離開他所特有的基本情調或思索的對象。”

這裏所談的就是詩中的形象跳躍性的問題。

其四、詩人構思有兩種方式

在詩歌的構思上,黑格爾認為:

“在外化(按:即對象化)中如果要完全拋開詩人的主體性這個因素就要有兩個條件;一個是:要把整個客觀世界及其情況吸收到主體本身裏來,讓它深受到個人意識的滲透;另一個是打開凝聚在心裏的情睜感,開眼目,把原來還僅僅朦朧感到的東西提升到成為觀照的對象(即成為可看可想的對象),然後借助於文字語言,把這樣充實明確起來的內心生活中最親切的東西表現出來。”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