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文字所寫,是詩性的語言,先由神的和英雄的兩種字母構成,後來用土俗語言表達,最後用土俗字母書寫。維柯的思想中,仍是「聲音邏各斯」占據主位。但是,他關於單音詞的理論,關於語言從象聲、驚嘆、代名詞、小品詞,到逐漸形成名詞、動詞的理論,均蘊涵著深刻的見解,似可在某種意義上解決漢字單音節的問題。

尤其是,維柯所謂「心頭詞典」(Mental Dictionary)說法,將語言中的「心頭」與「外頭」,似乎共有的「神」——「思想」、「精神」、「觀念」——聯系為一。「每種語言都各用和自己同時發展起來的字母或文字,不過三種語言開始時就有很大的差別:神的語言是幾乎無聲的,或只稍微發點聲音;英雄的語言開始時是有聲與無聲的平均混合,因此就是土語和英雄們用來書寫的文字——即荷馬稱之為semata[符號]的二者的混合;至於人的語言則幾乎全是發音的,只是有時發音較輕或是啞口的。」(36)[意]維柯:《新科學》,第229頁。希臘神話中,是卡德茂斯神把字母帶給了希臘人。神,教會人寫「字」。

「天文」乃象,象即「造化之至微無形者」;「地文」乃「形」,形即「造化之詳密可見者」。庖羲氏卻能夠仰觀俯察,「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憲象」即「法象」。被理性化、「哲學」化的文化英雄,褪去了神性、詩性,憲象、法象、形象之中的靈魂——「神」,卻並未消逝,仍然是漢字圖象作為表「意」文字的精神創造的根柢。

三、神話賽博格

天象無形,且多變易。在無邊的黑夜中,天空給人神奇的想像,正如在白天大地萬物呈現出「適我無非新」的萬千形態。「天闕象緯逼」,似自逼近的交錯星象中,感覺到上天的某種無言的語言。這正是維科所謂「神的語言」。「文」與「語」建立的「不二」關係,正應由此感悟。「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其實,天上「人」之無聲「語」,最初驚動「天下人」的,或許乃是「星象」。

聞一多解《易·乾卦》「龍」(龍)曰:「《乾卦》言龍者六,(內九四『或躍在淵』雖未明言龍,而實指龍。)皆謂東方蒼龍之星,故《彖傳》曰『時乘六龍以禦天』也。《史記·封禪書正義》引《漢舊儀》『龍星右角為天田』。九二『見龍在田』,田即天田也。《說文》『龍……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亦謂龍星。九五『飛龍在天』,春分之龍也,初九『潛龍勿用』,九四『或躍在淵』秋分之龍也。

《史記·天官書》:『東宮蒼龍房心,心為明星,大星天王,前後星子屬,不欲直,直則天王失計。』是龍欲曲不欲直,曲則吉,直則兇也。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亢有直義,亢龍猶直龍也。群讀為卷,群龍即卷龍,《詩·九罭傳》『袞衣,卷龍也』,《說文》『袞,天子享先王,卷龍繡於下幅,一龍蟠阿上鄉』。蔔辭龍字或尾交於首,屈身如環,殆所謂卷龍歟。卷龍其狀如環無端,不辨首尾,故曰無首,言不見首耳。龍欲卷曲,不欲亢直,故亢龍則有悔,見群(卷)龍無首則吉也。《易》義與《天官書》相會。《乾卦》所言皆天象,所謂『仰則觀象於天』者是矣。」(37)聞一多:《古典新義》,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第492頁。


朱芳圃曰:「按聞說精確不移。古人察星之形,詳星之勢,與物仿佛,即以其物名之。東方七宿合為一象,因角為龍角,心為龍心,尾為龍尾,故曰蒼龍。後人不瞭龍為神化之巴,又混星宿取象之蒼龍為一談,因而徜仿迷離,成為神化莫測之物矣。」(38)朱芳圃:《朱芳圃文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30頁。

不過,說甲骨文與蒼龍星宿是「象形」,倒是有些疑問:蒼龍星宿的「形」乃極度抽象,是以「意」連綴起來的天「象」,是只有星星點燈般閃耀著的「造化之至微無形者」,將其連綴為「龍」的,本身已經是心中有「象」,故能夠將上天的星星以無形的線條相連。也就是說,這一「天象」,只有來自神性的心靈,才可「看」出來。能夠看出變幻莫測的「神龍」之後,不變的「龍」之圖象,只能是某種神性的靈悟的眼睛。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