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除了村中生活以外,他也開始在陳嘉庚的故鄉集美開始教書,教授英語,到了1936 年他甚至在廈門開辦了一所外語學校(School for Foreign Languages),有中學生及大學生來學習外語,以英語為主,也有學習德語的,其中也有不少華僑子弟, 由於當時社會情勢使然,學生們熱衷國事,也有對社會主義有興趣者,他和部分學生在思想上有很多交流。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日軍前來福建,陳馬六甲衹好選擇離開。從 1927 年到 1937 年,陳馬六甲總共在華南地區住了十年,他甚至曾經歸化成為中國國籍。38
陳馬六甲的華南之旅到了 1937 年已經結束,但是他和華人社會的因緣未了,離開廈門以後,陳馬六甲在東南亞幾個都市旅行,從仰光,柔佛,馬六甲到新加坡, 他發現在華人社群中生活反而比在馬來人社群中生活安全,他不用擔心被出賣, 他懂得華人語言與習慣,他還有中國的護照,於是最後他定居在新加坡的華人社區之中,當時他化身為菲律賓華僑,用「陳和森」為其化名,然後在陳嘉庚所創立的南僑師範學院擔任英語教師。39到了 1942 年當日軍攻佔新加坡前夕,他認為時機來了,於是離開新加坡而潛入印尼,這一次,以革命為職志的陳馬六甲,在另一次印尼革命的契機中回到了印尼。綜觀其二十年的海外生活,有整十年在華南渡過,而有另外五年是在新加坡的華人社群中渡過,最後終於在印尼革命的關鍵時刻回到印尼。
第二部分 旅行文藝
形式
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有關記錄都引起旅行文藝的形式問題。郁達夫的南洋之旅, 尤其是在蘇門答臘的一段歷程,在戰後五十年來已經成為不同華人社會不斷回憶的軼事,就形式而言,是由共同回憶集體創作集合而成。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關於郁達夫的追憶文章出現,文章分別出現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香港及中國大陸等有華文寫作傳統的地方,1995 年日本學者鈴木正夫出版了長期對郁達夫的蘇島之旅的研究,隨後即有人宣布要將郁達夫的故事拍成電影。郁達夫的蘇島之旅已成為華文世界的共同記憶,在華文文藝上留下特別的記錄。
在這些散布在各地有關郁達夫蘇島之旅的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核心的記錄文字,由和郁達夫一同避難的文化人所寫,多是在戰後早期即書寫出版,主要的是胡愈之的「郁達夫的流亡和失蹤」40、巴人的「記郁達夫」41、金丁的「郁達夫的最後」42、張楚琨的「憶流亡中的郁達夫」43、李鐵民的「西行之始」44、吳柳斯的「紀念郁達夫先生」45以及沈茲九的「流亡在赤道線上」46等。第二個部分是由和郁達夫最後旅程短暫接觸或者有關係的人所執筆,試圖提供不同的線索,例如柔密歐鄭(鄭遠安)的「郁達夫在望嘉麗」47,胡浪漫(胡邁)的「緬懷郁達夫先生」48,了娜(張紫微)的「郁達夫流亡外記」49等等,許多文章到了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仍方興未艾。第三部分主要是文藝研究者所寫的文章,很多作者與郁達夫無直接關係,如臺灣的劉心皇,日本的鈴本正夫,中國的陳子善,新加坡的方修等人,都致力郁達夫在南洋的資料收集、考證及研判。一直到九十年代仍有關於郁達夫的文章不斷出版,在他過世半個世紀之後,仍不斷引起興趣,為各地華文文藝圈所關心,惟達夫一人矣。
以上所述的各種不同的文字記錄構成郁達夫的旅行記錄,這樣的旅行記錄可以算是旅行文藝嗎?今天吾人對郁達夫的蘇島之旅的理解,主要都是出自他人之手筆,顯然地個別人士所知道的都衹是郁達夫旅程的一個片斷,因此必須將這些文字集合拼湊起來才能一窺旅程全貌。旅行文藝當然不必一定由旅行的主角來執筆,舉例而言,今天我們對鄭和下西洋這一旅程的理解主要是透過其助手出版的文獻,如馬歡的「瀛涯勝覽」(1416)、費信的「星槎勝覽」(1434)而得知,也非出自鄭和本人手筆,也是由不同文獻集合構成。然而如郁達夫這樣一位提倡文學必須本於個人真實人生經驗的作家,在其人生一段最精彩的旅行之後,卻無法親自記錄其旅行,而在將要結束旅行時去世,自然是令人十分遺憾的事。
旅者,因為在日軍控制下無法進行寫作,情況是頗為特殊的,於是郁達夫的旅行記錄,便是由集體記載所構成。
38 那時陳馬六甲為了取得身分,以避開當時受到日本勢力範圍影響的福建省政府的干擾,由其 好友嘉義(Ka-it)出面請福州政府高級官員協助,以收養為家族成員的方式,歸化為中國國籍,陳馬 六甲認為他和協助他的人主要是為了亞洲和革命(Kek Bing)的理由而促成此事,自傳中未再做進一步的說明。Tan Malaka, Dari Pendjara ke Pandjara , 1948, Vol II, pp. 76-78.
39 王任叔也曾在新加坡南僑師範學院任教,和陳馬六甲是同事,王任叔後來在蘇門答臘時已經 知道陳馬六甲就是其昔日同事陳和森,已經潛回印尼開始活動,於是試圖和他接觸,但是沒有結果。 見王任叔,印度尼西亞近代史>>。周南京整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第 902 頁。
40 胡愈之,郁達夫的流亡和失蹤>>。香港咫園出版社,1946。
41 巴人,<記郁達夫>。人間世>>, 3(3), 1947。
42 金丁,<郁達夫的最後>。文藝生活>>, 13, 1949。
43 張楚琨,<憶流亡中的郁達夫>。回憶郁達夫>>,陳子善、王自立編,湖南文藝出版社, 1986。
44 李鐵民,<西行之始---紀念亡友郁達夫死難兩周年之作>。南洋商報, 1947。
45 吳柳斯,<紀念郁達夫先生>。回憶郁達夫>>,陳子善、王自立編,湖南文藝出版社, 1986。
46 沈茲九,<流亡在赤道線上>。新加坡風下>>,42-62, 1946。
47 柔密歐鄭,<郁達夫在望嘉麗>。香港當代文藝>>, 80, 1972。
48 胡浪漫,<緬懷郁達夫先生>。聯合早報, 1986。
49 了娜,<郁達夫流亡外記>。文潮>>, 3(4), 1947。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