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拏雲:宋元泉州「文化特區」名士「頂級流量」 (6)

宋元以降,伴隨著中國經濟重心的逐步南移、泉州海外貿易的興盛,既為泉州帶來了多元文化的空前融合繁榮,也促進了教育鼎盛發展。南宋時,南外宗正司在泉州的設置,提升了泉州的消費能力,帶來中原先進的科學技術、人文藝術。皇族重視教育,南外宗正司內曾有教育皇族子弟的宗學存在。泉州政治地位的提高、經濟社會的繁榮,推動著文化教育大發展,也吸引來朱熹等儒學大家的關注。泉州開元寺內有一木刻對聯,聯文寫道:「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據說此聯正是朱熹對泉州的評價。

朱熹多次到過泉州境內的晉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惠安等地,在諸多名山勝景留下詩作:泉州東海法石村寶覺山上曾留有朱子所題的匾額。朱熹在遊覽安溪山水期間還品題了「清溪八景」;他曾經在永春縣桃城鎮環翠亭論詩講學,留下了「青蛙帶枷鑲環翠」的傳說。朱熹到訪南安時,曾兩次遊歷九日山。且在不同的心境之下,留下了不同意境的詩歌。首次遊九日山,朱熹留下了《題廊然亭》《題九日山》《題九日山亂峰軒》《題九日山石佛巖》等詩,而後又與友人傅自得月夜載酒泛舟金溪,留下了「扁舟轉空闊,煙水浩將平。月色中流滿,秋聲兩岸生」等詩句。九日山西峰東坡巨巖峭壁間,有全山最大的石刻「九日山」三字,是清乾隆間福建提督馬負書所題。據說,朱熹兩遊九日山時就曾書下「九日山」三字,後因世遠凐沒無存。馬負書故重勒此三字,「以承先哲表彰勝地之至意」。

朱熹在泉期間,積極講學、辦學,直接推動了南宋時期泉州書院的興盛。南宋泉州創建的幾所書院,幾乎都與朱熹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如九日山書院和小山叢竹書院是朱熹親自創建的;石井書院和楊林書院則是朱熹講過學的地方;文公書院則是為了紀念朱熹而建。當年朱熹曾多次到楊林書院講學,四方學士來訪求教者絡繹不絕,楊子山上還留下「活源」「仙苑」等朱熹的題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安海「二朱過化之地」的來由。朱熹之父朱松在石井監鎮時,里人黃護在鎮西鰲頭境捐建一所鎮廨,並於廨畔築「鰲頭精舍」,作為朱松講學館所。20年後,朱熹多次親至安海,訪察朱松的遺跡舊事,對此《安海誌·卷6·學校》載稱,朱熹「屢過此,見其老幼義理詳悉,遂與論說,士因益勤於學」,朱熹講學促使當地學風盛行。安海因此有「二朱過化之地」一說。

汪大淵:中世紀偉大的航海家

籍貫:江西南昌 流量指數:★★★★★

「(泉州吳宅人)高帆健艫,疾榜擊汰,出沒於霧濤風浪中,習而安,不懼也。」

汪大淵是個奇人。他從年少起便愛上旅行,究其原因竟是看了司馬遷的《史記》,心生景慕之情,所以想遊遍九州。汪大淵,字煥章,元代江西南昌人,其身世至今仍是個謎。但他作為成功的航海家、旅行家的號召力,卻絲毫不比馬可·波羅等人遜色。吳鑒《清源續誌·序》曰:「唯豫章汪君煥章,少負奇氣,為司馬子長(司馬遷)之遊,足跡幾半天下矣。顧以海外之風土,國史未盡其蘊。因附舶以浮於海者數年後歸,其目所及,皆為書以記之。」不難看出,汪大淵具有多年的海上遠航履歷。

據載,泰定四年(1327年),汪大淵年方20歲之時,就首次隨泉州商舶遠航,經南海,過馬六甲海峽,入孟加拉灣,繞印度半島,經阿拉伯灣,進入波斯灣,南下經亞丁灣、紅海,沿非洲東岸南下至坦桑尼亞。至順二年(1331年)返回泉州。歸來後,他以紀實體裁,整理出遊歷筆記,記錄遊歷東南亞、南亞和西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見聞。

Views: 4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