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前,一句“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鼓動了千百萬年輕人投身農村,這其實是一次理想主義的集體動員的結果。今天,人才往城市流動,更多的是出於市場經濟下的一種現實的、理性的選擇。農村待遇留不住人才。農村的低收入、低福利與城市的高收入、高福利形成強烈反差,每個人特別是有一技之長的人才都願意到城市獲得一份收入相對較高的工作。農村事業留不住人才。農業的投資回報率長期低於社會平均利潤,農村市場發育不成熟,服務體系不健全,發展事業的空間小、機會少,“英雄無用武之地”,人才的自身價值難以體現,成就感得不到滿足。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講,農村需要人才只是一種宏觀需求,並非現實的創業或就業機會。農村環境留不住人才。與燈紅酒綠、高樓大廈的城市相比,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落後,基礎設施、物質生活、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各方面條件遠遠比不上城市,生產生活的環境和質量相對較差。 

縱覽中華歷史,無論是做官的,還是經商的,都講究“葉落歸根”、“衣錦還鄉”。反觀今日,從農村走出來的社會精英但凡進了城,都不願再回去,即使在城里過得不好,也會堅持留在城市。一方面是新農村建設亟需人才,另一方面又是農村人才單向流入城市。當官的不回鄉養老,經商的不返鄉創業,學業有成的不回鄉報效。在不久的將來,即使中國城市化率達到70%,仍有四、五億農村人口,這個數字相當於我們建國時的總人口。我們搞了幾十年的工業化、城市化,農村人口卻不見減少,反而增多。如何以“人”的發展,解決“口”的問題,是中國人口戰略面臨的嚴峻課題。

 


3.
結構佈局失衡

 

總體上講,農村人力資源分佈存在“三多三少”現象:各類生產能手和能工巧匠較多,懂經營和管理的人才少;縣城人力資源相對聚集,而山區鄉鎮尤其是偏遠貧困地區人力資源稀缺;層次較高的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多,在農村從業的少。 

今天,中國農村經濟依然保留著以家庭為生產和經營單位的農業模式;農業的社會分工也一直處於萌芽狀態,一家農戶,農林牧副漁兼而顧之,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部工作一攬子包幹;在農業生產管理和經營方面,更是原始性的,絕大多數農民只是按照代代相傳的傳統方法和技能,人云亦云地學著幹,經營管理理念尚處於啟蒙階段。與此相對應,政府對農村長期以來實行的是“重物不重人、抓物不抓人、見物不見人”的以物為中心政策,對農民只重視生產技能的培訓,缺乏經營、營銷和管理知識的教育。無論是送科技下鄉,還是辦農民訓練班,甚至培養農業人才,都忽視了農民最需要和最基本的知識即經營管理知識的普及。美國、日本、韓國都把優秀農業經營人才的培養,當成加強或振興農業的最重要戰略措施。農民經營意識淡薄,市場營銷知識缺乏,雖然有著延續五千文明、世界獨有的優秀農業生產傳統和技能,但勤勞而不富有,無法擺脫貧困的困擾。從種糧到種菜,從種果到種花,農民以辛勤的汗水和優秀的技能,使每一種市場需要的農產品迅速飽和,但卻依然增產不增收,脫貧致富的路越走越艱難,無論是“豆你玩”、“蒜你狠”,還是“姜你軍”,無論是“辣翻天”、“蘋什麽”,還是“糖高宗”,都是商人炒作的結果,農民並沒有從中得到實惠,究其原因正是農民缺乏經營和管理知識所致。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