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虛無之後:1995—1997手記·修學·一九九七年
41所有被歷史留下來的人,都是有他們的理由的,一個人如果還想長大,就得繼續拋棄他的個人好惡。
42他們看重天賦,在很小的時候就極其敏感地知道自身最強和最弱的點。幾乎自始至終,他們全都依仗他們天賦最強的一面生存下來。說到底,他們在心裏很難相信所謂的“勤奮與努力”是否真有效用,他們很難相信天賦裏面就缺的東西,靠勤奮與努力是否能補回來。因此,他們恐懼時間,驚懼於年華與青春的消逝。盡管他們所知並運用的他們天賦中強優的部分確實可令世人矚目,然而這多少逐漸養成了他們偏愛一蹴而就、求深不求廣、沒有(甚至懼怕)耐心的壞習慣。他們仿佛生來就知道自己隨時都可能離開這個世界(速朽性),他們隨時感到活一天似乎就少一天,這一方面讓他們熱愛生命,同時又相當程度地增添了他們的急躁和焦慮。而他們又似乎生來就不甘平凡,他們從來都覺得:不能不朽皆白活,所以他們無時無刻不處於緊張之中,他們互相比賽,活人死人,國內國外,尤其各國的歷史,總能為他們提供參照;他們總跟最優秀的比,始終讓自己處於一個悲慘、差勁的地位;他們渴盼成功和享受,而且它們來得愈早愈好。缺乏耐心實際上是缺乏信心的一種表現。要知道我們失去了二十歲,仍舊還有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乃至七十歲和八十歲,生命的力量在於它是有延續的。不僅一個人的生命如此,一代一代,只要是意識形態範疇的,後代總在參照著前代。也就是說,我們做不完的,會有人接著做下去。這是一項集體勞動,是從有人出現始直至進入最美好的生存境界,在這看起來無限長的歲月裏有無數人共同創造的。有時體現為一個小集體,大多時候體現為一個單獨的人,但他們合在一起仍是一個大集體。
43在這種所謂“古典的”實質是“史詩性的”、“人類偉大而崇高的”思想熏陶下,我再一次感到二十世紀是個“摳局部”的世紀,是一個將局部放大的世紀,是顯微鏡下的世紀。這可能就是一個世紀對上個世紀繼承的一種效果:大主題已被人說盡、說透,我們只好另辟蹊徑了。我們雖不願像承認自己祖國落後那樣承認我們時代的欠缺,但這樣一種“顯微鏡式”的大背景勢必浸淫於我們關註事物的某一片面、某一細小問題,以及只顧眼前、只關註個人恩怨悲喜的狹小胸懷的搖籃,再兼合於我們中國當代的商業背景,我們勢必是最易滑入自私自利、失卻偉大崇高而大談遙不可及的理想的人群。在文化上,我們又經受著怎樣的掙紮?二十世紀(以“五四運動”為標志)的新文化運動實質上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我們在全面新穎的西方語言體系之下幾乎無法不使自己的思維定式運轉於這語言體系所起源的西方傳統。然而,這還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我們回頭檢點中國古典文化所代表著的東方傳統精神,確實發現它們正如進藤純孝在《日本作家自殺的根源》中所說:東方文化始終透過死亡和黑暗(虛無)來觀察人生,幾千年來幾乎找不出一部樂觀的、光明的、雄渾地歌唱生命的篇章,有的只是一些因個人恩怨即興抒發的美麗的悲喜情緒,它們小而精致,清淡、冷漠、失意、隱忍、躲避。說到底,這正是一個舊的傳統已死(並非毫無借鑒之處),新的傳統尚未誕生的時代,我們在這種特點的時代所要付出的摸索與努力就要比別的時代的人們來得多一些。“一切都是可能的”恰恰迷亂了我們選擇的眼睛。我們時代的青年有多少人長年經受著迷惘或虛無的煎熬啊!而另一些人愉悅而平安的自信,恰恰來自對“人造人”式的細小主題的滿足。要擺脫這樣一種莫衷一是的迷惘,惟有在內心喚起對崇高理想的熱愛:況且無論什麽時代,偉大的、崇高的、長期為整個人類(含自身)的前途所思慮的理想,總是有益而積極的。
44他們津津有味地談金庸、古龍、梁羽生作品中的人物,如此津津有味,使我不得不想到“人物形象”這個問題。有獨特意象的鮮活的人物形象即是典型,他們的出現,從此為他們這類人命了名:人們可以說“賈寶玉似的”、“阿Q似的”、“哈姆雷特似的”。
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兩種:一種是塑造自身形象,如但丁;還有一種大象無形的作者塑造更多與自身不同的有性格的人,如曹雪芹、莎士比亞。
鮮活的人物形象意味著性格,而性格意味著命運。所以塑造多種形象,實質是懂得多種命運。
45在《威廉·麥斯特的學習年代》的閱讀中,體會了許多深有同感的道理,也有許多屬於歌德或者屬於當時背景之下的道理,我仍難以理解,但惟有一個道理,我既深深懂得它是優秀的、偉大的,卻又在開始時難以接受的:就是自身的次要,別人的重要。
一個人越早獲得這樣的經驗越好,就是世界並不是非他不可的。我們把自己看作是多麽重要的人物啊!我們想單靠自己賦予我們在裏面活動的團體以生氣,我們以為沒有我們,生活、營養和呼吸都停頓了——其實這兒產生的缺口剛被發覺,立即就得到填補。不錯,這缺口甚而常常成為縱然不是更好一些,卻使人更高興一些的地方。
這是好的,一個人先進入社會,自視甚高,想獲得許多優勢,試圖幹成功一切事情;不過,當他的修養到達一定程度時,就要學習投身到更大的團體中去,學習為了別人的緣故而生活,在義務性的活動中忘掉自己個人,這樣才是有益的。
只有所有的人加在一起才成為人類,只有所有的力量加在一起才成為世界。這些人和力相互間常有爭執,在他們試圖相互毀滅時,大自然團結他們,又創造出他們。
您別想到自己,而是想到您周圍的事物。
在沒有懂得這些道理的重要之前,我早就知道我是個極為自負的人,並且很久以來一些事實的成功和我盼望的那部分人對我的尊崇的存在,以及自己對謙虛、謹慎的敏感使得我並不認為這是過大的錯誤,且不至於會帶來大害。這樣的意識也已保持了許多許多年了。這麽多年來,我一直感到自己是個“重要的人物”,我從來沒有真正關心(更談不上幫助)過自身以外的另一個(更談不上另一些)人的生活,也從來沒有耐心地、全景式地分析過另一個人的性格及其優勢,這樣一種意識其實使我一直生活在貌似開放實卻封閉的心態之中,其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使我在1995年過早地墜入空洞的虛無,而當時我卻又頗為自負地歸之為自身在“境界”上的迅速提升。
這個世界之廣是我們即便全心關註身外的人們也都無法全部了解的。也只有真正認識到自身對於這個世界的渺小(但不至於自卑),我們才真正認識到學習、學習、學習、再學習的重要!是啊,值得我們學習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我們發現了自身的渺小,實質卻是使我們的胸懷,使我們自身的這只杯子更為深廣起來!也只有認識到身外的別人的重要,我們才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重要,也才懂得對每一個不同的人所需要的關心、幫助都是需要不同的方式和方法的。而不斷地關心、幫助別人會使我們發現自己所擁有的物質、精神永遠都是那麽稀少!這又反過來會不斷地激勵我們去學習、去爭取。把學到的、修煉到的、獲取的精神和物質再撒給人間,你就又空了,你就得再去學習再去爭取和獲得。這就是關心、幫助別人對自身的意義所在。這就是為什麽別人總比自己重要的原因。這也就是一只盛滿物體的杯子如果長年不往外傾倒,它就永遠是這麽多,也就永遠是這一些東西,時間長了,它們就會發臭、腐爛。這也就是大象無形的人為什麽總是告誡世人要“為別人生活”的緣由所在。
46切記:勿辯!明眼人多的是!這裏沒有那裏有,現在沒有將來有。天下永無被埋沒的千裏馬。是金子它總會發光,沒發光它就不是金子。其間最需要的只不過就是等待的時間而已!
47任何過於隨意、過於瀟灑或強調荒誕的作品都是有問題的,因為人在本質上都是認真的,真正認定“人和生存無意義”的人都不會再寫作。
48像現在觀看明清以前一樣觀看現在,一直是我們的盼望,盡管這並不可能。
49一個人之所以有優點,就是因為他缺點的存在。
50本能的敏感只是聰明,理性的控制才是智慧。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