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煒《走進耶魯》第5章 講壇拾趣 (9)

林徽因與耶魯

“我記得在耶魯大學戲院的時候我幫(弄)布景,一幕美國中部一個老式家庭的客廳,有一個‘三角架’。我和另一個朋友足足走了三天,足跡遍紐海芬全城,走問每家木器鋪的老板,但是每次他都笑了半天說,現在哪裏還有地方找這樣一件東西……。耶魯(劇院)是個經濟特別寬裕的劇院,每次演的戲也都是些人生縮影,並不神奇古怪,可是那一次布景,我們(沒)少了跑腿去東求西借。劇院主任貝克老頭兒,每次公演完戲登台對觀眾來了一個絕妙要求,便是要東西,東西中最需要的?鞋!因為外國鞋的式樣,最易更改戲的時代……”(引自《明報月刊》2004年第5期)

這是最新發現的一篇林徽因軼文《設計和幕後困難問題》中(發表於1931年8月2日《北平晨報》,發現者為嚴曉星),提及她在耶魯生活的一段文字。

耶魯是歷史上和中國淵源最深的一所美國大學。近現代史上許多重要的中國人的名字,都與耶魯相關。比如近代“中國留學生第一人”容閎,開創現代中國鐵路史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開創現代中國語言學的語言大師趙元任……我沒有想到,民國時代的一代才女,新中國的“國徽”設計者之一,著名建築家梁思成的夫人和一代宗師梁啟超的兒媳婦林徽因,也與耶魯有著這麽具體而細微的關聯。曾因與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三段戀情而成為民國時代幾段最著名的羅曼史之一而蜚聲遐邇(其他幾段為徐志摩與陸小曼,郁達夫與王映霞,張愛玲與胡蘭成等),更因為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的影響,林徽因的社會公眾形象,大多被塑造成多情、多才、多愁善感同時弱不禁風的仿若現代林黛玉式的人物(特別是與其他幾段羅曼史的女主人公相比時更是如此)。

殊不知,無論從林的兒子梁從誡的回憶中,或者從林的著述(包括上述軼文)所呈現的,林徽因,都可以堪稱是現代中國的第一代“女強人”。林徽因英語流利,善詩文,懂舞台美術和表演,專精建築學與建築藝術史,同時也是一位積極、成功的社會活動家。她的真實形象,比同時代寫《致小讀者》時的冰心要剛健,比《莎菲女士》時代的丁玲要幹練,比寫《呼蘭河傳》時的蕭紅要柔韌,更比張愛玲、陸小曼、王映霞等民國名女人要顯得清爽新亮——把她稱為現代中國追求女性獨立自由、充分展示女性才情光華的“女性主義第一人”(或最前鋒人物),應該是毫不為過的。

有意思的是,耶魯大學恰正是現代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發源地和實踐重鎮之一。耶魯是美國各“常青藤大學”中第一個正式接收女生入學的學校,“性別理論和女性主義批評”,則至今仍然是人文學界所謂“耶魯學派”的招牌產品之一。林徽因於1927年至1928年間,曾在耶魯大學戲劇學院進修舞台美術。或許林徽因並沒有修讀任何“女性主義”的耶魯課程,但風氣所及,林徽因在她的耶魯與國外求學過程中,逐漸把自己錘鍛成一位獨立、自主、專業而深具現代人文色彩的新女性形象,則應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林徽因這位秀外慧中的“民國才女”與耶魯的另一段因緣故事,或許就更富於戲劇性了:今天成為美國首都華盛頓最為動人的一道風景線的越戰紀念碑的設計者——華裔建築師林櫻,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她正是林徽因的嫡親侄女。當年以大學三年級的稚齡,林櫻交出的設計圖據說在建築系的課堂上只拿到了“B”,今天卻成為20世紀建築史上最為引人註目、最為令人驕傲的偉大設計之一。為了表彰林櫻的成就,耶魯大學校方委請林櫻為耶魯校園留下一件永久性的紀念設計作品——對於建築師,這是一項至高的肯定和無上的殊榮。今天安靜平展在耶魯校園中心——史特靈圖書館門前的“女人桌”,正是林櫻設計的落成於1993年的另一傑作。它以一個橢圓形的永遠向外湧流清水的平面,一環一環刻上了耶魯在美國私校歷史上“破天荒”地錄取和錄用女性的人數紀錄。它的最突出的主題正是——女性主義。

Views: 4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