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兆榮“遺產旅遊”與“家園遺產”: 一種後現代的討論(5)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 我們確立“家園遺產”的概念; 它是人類遺產原初紐帶(primo rdial tie) , 也是時下人們經常使用的“原生態”(primordial statement) 的根據。

雖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中, 遺產已經從地緣的、世系的(lineage)、宗教的等範圍,上升到所謂“突出的普世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的層面, 成為“地球村”村民共享的財產, 但這並不妨礙任何一個具體遺產地的發生形態和存續傳統的歷史過程和歸屬上的正當性。

具體而言, 現在的遺產所有權基本上屬於民族國家(nation-state) , 但民族國家從概念到實體從來就是“想像的”、“有限的”、“時段的”現代國家表述單位[18 ]。也就是說, 多數歷史遺產在從發生到存續過程中的歸屬權並不在國家。另一方面, 即使是在後現代的背景下, 也沒有因為遺產的所屬權發生“轉換”,原先遺產的所有者就完全喪失了對它們的認同與繼承關係。所以, 強調“家園遺產”仍然極其重要。

“家園遺產”的歸屬性所包含的東西和關係非常複雜: 諸如時間、空間、方位、歸屬、居所、家庭構造、財產、環境、地方感、“神龕化”⋯⋯。

在人類學研究中,“家”(family)、“家族-宗族”( lineage)、“家戶”(househo ld) ”等是核心概念, 也是人類學研究社會文化的最小單位。從家庭的內部結構出發構成了基本視野, 在定義上一般采取兩種類型:

一是以家庭為經濟獨立自主的家戶單位;

二是偏重家族與宗族關聯所形成的繼嗣單位或儀式行為單位。

一般而言, 在農業社會的家族繼嗣製度的原則是父系製, 正如費孝通所說, 在中國的鄉土社會裏, 家並沒有團體界限。這社群裏的分子可以依需要, 沿親屬差序向外擴大。

而擴大的路線, 是以父系為原則,中國人所謂的宗族( lineage)、氏族(clan) 就是由家的擴大或延伸而來的。與此同時, 他又將家庭分為大小兩類, 所謂“小家庭”, 指“家族在結構上包括家庭;最小的家族也可以等於家庭。因為親屬的結構的基礎是親子關係, 父母子的三角。家族是從家庭基礎上推出來的。”[19 ]

所謂“大家庭”, 指“鄉土社會中的基本社群。”“社群是一切有組織的人群。”家庭的大小並不取決於規模的大與小, 不是在這社群所包括的人數上, 而是在結構上。與“小家庭”的結構相反,“大家庭”有嚴格的團體界限。費孝通先生的“大家庭-社群”類似於我們在強調的“家園”。


“遺產旅遊”包括了對遺產價值的區隔和分裂的因素:

 (1) 遊客與東道主對遺產的認知和實踐價值存在著差異。對遊客而言, 到遺產地旅遊只是“客位性”的, 而東道主則屬於“主位性”的。

(2) 對於遊客來說, 到某一個遺產地旅遊屬於“觀光”活動, 而對於家園遺產的地方民眾來說, 遺產成為他們的“展示”活動。

(3) 由於遺產的所屬權發生了轉換, 遺產地政府為了配合旅遊, 迎合遊客的“時尚口味”而對遺產進行改造、裝飾等, 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創造遺產”的行為。對此, 家園遺產的主人經常處於“失語”狀態。

(4) 現代旅遊是以資本作為交換的活動。當資本的“中介”性質被突出和凸顯, 並成為現代社會的扛桿,遺產便很可能面臨一場劫難。(彭兆榮,2017,“遺產旅遊”與“家園遺產”: 一種後現代的討論,20079月,《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7 卷第5 /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 18 ]班納迪克·安德森. 想像的共同體: 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M ]. 吳睿人, . 臺北: 時代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0.

[ 19 ] 費孝通. 鄉土中國生育製度 [M ].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9.


Views: 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