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清湟·一百年來馬來西亞 華社所走過的道路(4)

在新的政體中,華人擁有公民權的權力受到限制,這對馬來亞華社長遠的利益有很大的損害。第二,以華人為主的馬來亞抗日軍與英殖民地政府原在日軍佔領時期衷誠合作,但戰後政治勢力安排的談判破裂,抗日軍於1948年重返森林與政府作戰。英政府宣布該組織非法,並宣布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26]。為獲得對抗勝利,殖民地政府把大部分鄉村地區的華人驅散,並把他們聚集在新設立的新村加以控制,以切斷他們對抗日軍的接濟[27]。由於抗日軍的反叛,英殖民地政府對華人的忠誠不加信任。第三,1946年中國內戰爆發,它間接引發華社內部親國民黨人士及其親共左派人士的對抗。這大大影響華社的團結,同時也蒙蔽華社的政治視線。 

這些因素固然對華社不利,但華社中的一小部分子──即海峽僑生華人──開始推動本地政治意識的成長。這批海峽僑生華人,因為深受英國和本地文化的影響,少有與中國認同。在政治上他們一向效忠英國。戰後東南亞和馬來亞政治變化迅速,他們了解英國殖民地政府將漸漸退出東南亞的政治舞臺。為了要保護自身以及華人在馬來亞的權益,他們很快的組織起來,在陳禎祿的領導下積極爭取華人的權利。在英國殖民地政府要改變英屬馬來亞的政體時,他們曾向當局提呈意見,但不被接受。1949年2月17日,一個代表本地華人利益的政黨──馬華公會──正式在吉隆坡宣告成立[28],這標誌著華社本地政治意識的擡頭,而通過馬華公會的組織和宣傳,華社的本地意識也在逐漸提高[29]。同年10月,中國內亂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成立,而以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政權撤退到臺灣。中國政治局勢的激急變化弱化了馬來亞華社對中國的向心力,使到更多的馬來亞華人改變他們的國家認同,加強本地政治意識的成長。 

1950年代,馬來亞華社的本地政治意識更加強化。許多華人都願意永久定居在馬來亞,而把它當作第二故鄉。這新浪潮的高漲是受到兩個內在和外在因素所促成。第一,1950年9月,新加坡立法議會提出回境簽證的新條例,規定持有居留證的外僑,離境後要重返新馬必須要領取簽證,而簽證的有效日期只限三個月。該條例在10月起實施,而馬來亞聯合邦也實施同樣條例[30]。新條例給新馬華人帶來諸多不便,尤其是出外經商,遊歷或求學等。雖然,新馬華社提出強烈抗議,但終歸無效。在這新條例下,只有持有英籍民或當地公民權者方能免除申請回境簽證的麻煩。這新條例大大刺激新馬華人積極申請公民權[31]。第二,1950年代大陸共產黨政府推行一連串激進的政治運動,如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及後期的農業集體化等[32]。這些運動直接影響廣東和福建的僑鄉,許多僑眷被牽連。這激進的農村革命使海外華人裹足不前,降低他們投資和發展僑鄉的熱忱。同時也消除他們的落葉歸根回鄉養老的傳統觀念。這種激變使許多華人改變他們對馬來亞的看法,並願意長久定居下來。除此而外,代表馬華社會權益的馬華公會,在1952年與代表馬來精英份子的巫統攜手合作組成聯盟[33],後來代表印度人的印度國大黨也加入。這代表三大民族聯合的政黨可以協調種族的利益和衝突它。並積極參加選舉,獲得決定性的勝利。聯盟政黨在東姑鴨都拉曼的領導下,更積極爭取獨立。這個新的政治局面給馬華社會帶來新方向,而許多華人也極力支持此獨立運動。希望通過獨立可以保障華社應得的利益。

[26]有關馬來亞緊急狀態的研究,詳見 Richard Stubbs, Hearts and Minds in Guerrilla Warfare: The Malayan Emergency, 1948-1960(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27]有關緊急法令時期新村的起源及實施,見 Kernial Singh Sandhu, "Introduction: Emergency Resettlement in Malaya", in Ray Nyce, edited by Shirle Gordon, Chinese New Villages in Malaya: A Community Study (Kuala Lumpur, Malaysian Soci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Ltd., 1973), pp.xxix-lxv; Anthony Short, The Communist Insurrection in Malaya,1948-1960 (London, Frederick Muller Ltd., 1975), pp.231-253; Francis Loh Kok Wah, Beyond the Tin Mines: Coolies, Squatters and New Villages in the Kinta Valley, Malaysia,c.1880-1980(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pp.106-156. 有關新村的個案研究,見 Cheng Lim Keak(鐘臨傑),Mengkuang: A Study of a Chinese New Village in West Malaysia (Singapore,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llege of Graduate Studies, Nanyang University, 1976)。

[28]Heng Pek Koon, Chinese Politics in Malaysia: A History of the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pp.54-55。

[29]同上注,頁143-156;崔貴強著《新馬華人國家認同的轉向,1945-1959》(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頁231-232。

[30]崔貴強:同上書,頁291。

[31]同上注,頁291-292。

 

Views: 7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