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達·關於三寶太監下西洋的幾種資料(4)

歷史上像劉大夏這類焚琴煮鶴的道學先生真是不少,實在令我們考史的惋惜不止。所以現在研究三寶太監下西洋的事跡,並無正式的公家文移報告可據,所有者只不過幾部譯人的紀載和文人學士所編纂的几部非公式的書籍而已。我現在將我所知道的幾種書籍依着各書著作的時代,作一提要,略述其著者、版本和內容的大概如次,至於《明史》“外國傳”中與鄭和下西洋的有关諸條,無非采自明人著作,暂且不去說它。



(一)《西洋番國誌》(述古堂藏本、知聖道齋藏本、浙江采進四庫館本)


《西洋番國誌》一書,为南京鞏珍所作。書成於宣德九年,即西曆1434年。此書最初著錄於《讀書敏求記》,其次見於《四庫提要·地理類》存目,是否至今仍然存在,除了述古堂以及知聖道齋藏本和浙江采進四庫館的抄本而外,是否尚有其他的本子,現無可考。《讀書敏求記》作“西洋番國誌”一卷說道:“永樂初敕遣中外重臣,循西海諸國。宣宗嗣位,復命正使太監鄭和、王景弘等往海外,遍諭諸番。時金陵鞏珍從事總制之幕,往還三年,所至番部二十餘處,在處詢訪記錄,无遺;宣德九年編次成集。予觀其議事詳核,引文瞻雅,非若《星槎勝覽》等書之影略成編。蓋三保下西洋,委巷流傳甚廣,內府之劇戯,看場之平話,子虛亡是,皆俗語之流為丹青耳。今更考之,此冊首載永樂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敕太監楊慶往西洋公幹。永樂十九年十月十六日,敕内官鄭和、孔和卜花、唐觀保:今遣內官洪保等送各番國使臣回還,合用賞賜,即照依坐去数目關給予之。宣德五年五月初四日敕南京守備太監楊慶、羅志、唐觀保,大使袁誠:今命太監鄭和往西洋公幹,大小海船,該關領原交南京入庫各衙門一應正錢糧,並賞賜,並原下西洋官員買到物件,及隨船合用等物,敕至,即照數放支與太監鄭和、王景弘、李興、朱良、杨真、右少監洪保等,關領前去應用。詳觀前後敕書,下西洋似非鄭和一人,鄭和往返亦似非一次,惜乎國初事跡,紀載闕如,茫無援據,徒令人興放失舊聞之嘆而已。”

《四庫提要》說道:“《西洋番國誌》,明鞏珍撰。珍應天人,其仕履始末未詳。永樂中敕遣太監鄭和等出使西洋,宣宗嗣位,復命和及王景弘等往海外遍諭诸番。時珍從事總制之幕,往還三年,所歷諸番曰占城,曰爪哇,曰暹羅,曰舊港,曰哑嚕,日滿剌加,曰蘇门答剌,曰那姑兒,曰黎代,曰喃勃里,曰溜山,曰榜葛剌,曰錫蘭山,曰小葛蘭,曰柯枝,曰古裏,曰祖法兒,曰忽魯謨斯,曰阿丹,曰天方,凡二十國。於其風土人物,询諸通事,轉譯漢語,視縷畢記,至宣德九年編成。所記與《明史》‘外國傳’大概相同,疑史采用此書也。”

鞏珍的書乾隆時尚存,現今有無傳本,不可知。我們僅從這两篇提要知道一個大概。大約鞏珍是那時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的總司令部中一位幕僚,不通西番文字。《西洋番國誌》的體裁大約是首載詔、敕之類,隨後才是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所經歷的二十國記載。提要說他覙缕畢記,內容是一定很詳盡了。原書虽未得見,但從兩篇提要,我們知道永樂十八年曾遣太監楊庆往西洋公幹;永樂十九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同去的尚有孔和卜花、唐觀保諸人,又曾遣內官洪保等送各番国使回國;宣德五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役,王景弘而外尚有李興、朱良、楊真、洪保諸人。又,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所歷諸國,有作二十餘國,有作十七國,今據此書所載,鄭和親身所歷,大約是二十國,其餘就是遣使節前往旨諭的。所以《西洋番國誌》一書雖未見得,然此數點,已經足以補諸書之未備。若有一日復见於世,對於鄭和下西洋的研究上一定有不少的貢獻呢! (編者按:此書已於五十年代初在天津發現,仍由覺明[向達]校註出版。)

Views: 6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