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前言·有“生命”的“造型”
我決定以“造型的誕生”為主題。因為我一直在思索:“造型”是如何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呢?我想親臨這一瞬間,去追溯造型發生的淵源,還想親眼目睹她的成長和變化……
我查“造型”一詞,它的解釋為“通過五官感覺捕捉到的物體形態”,並說是“顯露於外表的姿態、外形”和“一定的形式”。從“五官感覺”一詞可見,她和感覺關系尤為密切。
在本書中我將對“かたち”(音:kataqi)作為“かた”(音:kata)和“ち”(音:qi)的復合體重新認識。
我所謂“かた”,即型。例如:砂型。意思是“反復產生同一個形狀”;反過來說即“不斷產生的物狀”,即大量生產的東西;或被作為“規定物體的外形、形狀的規範”。強化了這種規範作用,“型”增加硬度,凝固,變成堅硬、固化的東西。
另一方面,所謂“ち”,即靈。如“いのち”(音:yinoqi。意:生命)的“ち”(音:qi)、“ちから”(音:qikara。意:力量)的“ち”。
自古以來,日本人就將自然界蘊藏的靈力、肉眼看不見的生命力的作用稱作“ち”(靈),倍加尊崇。
“靈”首先就是在體內循環的血液、乳汁。同時還是指自然界生命之氣息——風(東風等)和遍布天地之間的靈力、肉眼看不見的咒術的靈力(例如靈仙、魔物等)。
這個“靈”化為血液與乳汁在“形”中循環或變成風和靈力,喚醒沈睡在“形”中的呼吸。她去搖撼動輒靜止、停頓的“形”,使其不斷流動、騷動、沸騰。在“靈”的作用下,“形”變成有血有肉的“型”,變成蘊藏靈力、金光燦燦、光彩奪目的造型。她被賦予“生命”並開始生機勃勃的搏動。
在那一瞬間,身臨其境,解開它背景中蘊含的“靈”力之謎……這正是我圍繞這部《造型的誕生》所進行一系列思索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各種造型觸目皆是:與喜慶的場合和宗教禮儀密切相關的造型;反映身體特性的造型;亞洲的造型……在人類和造型的各種相互關系中,我想集中思考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第1章至第4章)是“與身體結構共鳴的造型”。她對稱,統一,同時還產生渦旋,抓住宇宙的根本原理。
第二(第5章至第7章)是以漢字為首的“文字”的誕生。身體躍動產生線,變成文字。其節奏投影在文字結構上。另一方面,文字又回歸哺育它的故鄉——大自然的懷抱,產生新的造型。
第三(第8章至第10章)將觀察在“書”和“地圖”這些傳媒的時間、空間中造型是如何變化、編織故事。
第四(第11章至第12章)是造型重新回歸人體,作為小宇宙的身體擴張到吞掉大宇宙……
“型”中註入“靈”,宣告充滿“生命”的“造型”的誕生。讓我們在所創造的無數圖像的相互關聯中發現那讓人嘆為觀止的瞬間吧!
眼睛是能看見“造型”的器官。但眼睛本身也會變化成各種“造型”。本章首先將註意力集中在眼睛上,探討“造型”的意義。
在人的身體中幾乎為完整球體的器官,只有兩個“眼球”。至於眼球的大小,成人平均直徑約24毫米。大致相當於將十日元硬幣(直徑23毫米)原地轉一圈的型。
每個眼球都在頭蓋骨的眼窩中由厚厚的脂肪層包著,處於浮遊狀態。人眼球在前部有個透明的窗戶。來自外界的光通過透明窗——角膜和水晶體(鏡片)、繼而膠質狀玻璃體,沖擊眼球內部如碗狀散開的網膜上一億三千萬個視覺細胞。與光子相遇的視覺細胞反應制造了“視”的起因。
如果從裏向外看人的眼球,你就會看到它中心是光的窗戶——瞳孔,(圖1)周圍起調焦作用的虹彩呈圓形向外放散。有趣的是,瞳孔和虹彩的形狀使人聯想到太陽及其光芒。→(圖3)
人類張大兩個完整球體的眼球,站立在地球上。而這個地球也是球體。
地球自轉,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其自轉時速一千七百公裏(在赤道上),公轉時速為十一萬公裏→(圖6)。其實我們是以超出想象的高速在與地球一起旋轉,飛馳在宇宙空間的黑暗中。
但是人類對這種超速毫無知覺,張大兩只眼球,站在連續旋轉的地球上,面對虛空打開自己的感官……
在人的眼球擡望的空中,有兩個無聲無息、橫空閃光的球體。不言而喻,那是太陽和月亮。地球不知何故,在白晝和黑夜的天空中擁有這兩個光球。太陽釋放出可怕的高溫,給地球帶來充滿光明的白晝。而月亮則反射著太陽光,皎潔冷寂,出現在夜色和黑暗中。月亮是與太陽完全對立的、極其寒冷的世界。
太陽和月亮對人類有極具象征的意義。這兩個光球有著種種形成對比的性格。比如在亞洲的繪畫中,更多的是以“紅色和金色”表示太陽,而以“白色和銀色”表示月亮。太陽永恒“不變的大小”橫跨太空,而月亮則以二十八天為一個周期,反復“圓缺”。太陽象征“永生”,而月亮則與“死”和“再生”聯系在一起。世界上更多的文化圈將太陽不變的光輝視為“男性”的力量,使人聯想到充滿凈化力和破壞力的“天火”。另一方面,產生潮汐的月光則與“女性”的力量相聯系,被視為象征“大地之水”孕育的生命力和豐饒力。
神產生日·月之光
太陽和月亮——在天上閃耀的兩個光球與地面看到它們的人類之間,居然能找到絕非偶然的不可思議的關系。
首先,“在表面上看大小幾乎相等”。月亮直徑為3500公裏,太陽的直徑為140萬公裏。大小比例為1:400→(圖7)。
第二,從地球到月亮的距離為三十八萬五千公裏,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為一億五千萬公裏。這個距離也是1:400。
大400倍的東西位於遠400倍的地方。因為太陽和月亮從地球上看幾乎一般大,所以我們人類可以在地球上為日全食的神奇而感嘆。
由此可見,太陽和月亮這兩個光球與站在地球上看到其光輝的人類的兩只眼球之間顯然具有在其他行星上不可能發生的宿命般的聯系。日、月兩個光球的印象與人的兩個眼球的光輝重疊。
在古代神話世界,關於創世之神的左右兩眼放射出太陽和月亮光芒的例子不勝枚舉。
其中之一便是中國的盤古→(圖8)。這個開天辟地之神出生在一個天地混沌如雞子的世界,一日九變,每天長一丈(約三米)→。長成龐然大物的盤古,在一萬八千年後以其巨大的身體將天地分開,為混沌的世界帶來秩序。當天與地凝固後不久,盤古便死去了。盤古的遺體,四肢和身軀化為四嶽,脂膏化為江海,毛發化為草木——即從盤古身上產生了天地萬物。而且,他的左眼放射太陽的光輝,右眼變成了月亮……
左眼為日,右眼為月。這個關系在約三千三百年前已反映在中國古代甲骨文(註1)中。即將日月合二而一的“月日”字→(圖9)。日和月的位置不知何故與盤古的“日月眼”的位置一致。這個字以後整個反轉,變成今天通用的“明”(註2)字形。
盤古的眼睛對日本神話也產生了影響。
相傳伊奘諾尊☆☆到黃泉國追趕生下火神便被燒傷而死的妻子伊奘冉尊☆((註2)☆。伊奘諾尊看到了不該看到的妻子慘不忍睹的樣子,被魑魅魍魎追趕著逃出黃泉國。
為了驅邪,伊奘諾尊在日向國河水中做祓禊時,左眼生出太陽(天照大神☆(譯註1)☆),右眼生出水亮(月讀尊☆(譯註2)☆),然後從鼻息中出生暴風神(素戔鳴尊☆(譯註3)☆)。即所謂“三貴子”的誕生。
另外,古埃及的霍爾斯神(Hours)☆(譯註4)☆和古波斯的阿胡拉-瑪茲達神(AhuraMazda)☆(譯註5)☆、古印度的原人(普魯沙。梵文Purusa)☆(譯註6)☆等眾神祇的眼睛也與天體的光輝緊密聯系在一起。
人體中凝聚著宇宙的力量
印度教的聖典《薄伽梵歌》(註2)中生動記述著克裏希那大神(梵文Krishna)化作宇宙之大的形象出現的壯觀場面。
它將全世界吞下,將胎內化為宇宙,頂天立地,其永恒的至上神的形象在近代印度許多細密畫中都有描繪。下面看一下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暴風雨般直立的頭發。口噴烈火。天上的星鬥在胸前、肩上閃爍,在頂著宇宙創造神梵天(Brahma)的額頭下,金色的右眼和銀色的左眼、即太陽和月亮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兩只眼球和天上的兩個光球完美地照應,從它體內放射出全宇宙的光波。《薄伽梵歌(Bhagavad-gita)》中第十一章描寫克裏希那大神的顯現有這樣一節:“我看到他的尊體……化為火團光照四方……向所有的方向噴發火焰和陽光……沒有開始,沒有過程,沒有終結,擁有無限的力量、無數手臂,以日月為眼,以火焰升騰的祭火為口,用自己的光明溫暖著整個世界……”。
日、月的眼球。不僅接受外界的光,而且自身也發光。“日月眼”的創意是巧妙表現人體中凝聚宇宙力之壯觀意象的一種手法。
日、月的光輝從兩只眼球放射出來……這種意象產生的另一個理由可以認為它與印度自古發達的“瑜伽”(Yoga)修行法不無關系。
瑜伽行者長期苦修行,試圖激醒自身體內潛在的活力,使身體具有靈性。
瑜伽重視呼吸法。行者們隨著呼吸入“氣”(Prana)。
“氣”即充溢在天地自然間清澄的“氣”流,在印度也叫“宇宙風”。被吸入體內的“氣”通過遍布體內的無數脈——即從解剖學角度不可視的“脈管”(nadi)—被送往身體的各個角落。還有的觀點認為,約七萬條瑜伽脈像樹枝一樣布滿人體→→。
其中有三條脈管特別重要。
一是沿脊椎從海底輪至頭頂梵穴的中脈;二是右側從海底輪通過右鼻孔的右脈;三是聯結海底輪和左鼻孔的左脈→→。
吐息,納息。其間還有屏住呼吸的狀態。例如,從右側鼻孔吸入氣,要從右側的右脈使之下降,靜靜地在體內循環。於是,在稍事屏息靜氣後,再把徹底下降的氣轉到左側的左脈,使其徐徐上升。這樣的納息—屏息—吐息是通過改變左右鼻孔靜而持久地重復。
據說在調息的深化過程中,行者右側半邊身體的“太陽的力這兩種力量”和左側半邊身體的“月亮的力量”逐漸蘇醒……行者使量互相抗衡,在實現高次元控制的同時,使這種力量通過中間的中脈上升到頭頂,使太陽和月亮的能量連接化一。呼吸法喚醒太陽的力量、月亮的力量。將這兩種力量結合,冥想成就,即達到“開悟”。
喚醒(或攝取)並駕馭日、月的力量於右、左側身體——這種修行法不限於瑜伽,中國道教的引導術、養生術也采用之。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