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元寶《朱光潛書話》編後記(1)

天津高恒文兄要我編一本《朱光潛書話》,因為安徽教育出版社已經有《朱光潛全集》,挑出“書話”類文章略事編排,實在算不得什麽勞動,很快完工了。但恒文兄又打來電話,限期交一篇“編後記”,這卻讓我犯難了。朱先生的文章俱在,何必我來妄加嗤點?實在無話可說,只好講講自己讀朱先生書的經過,和遠遠望去的印象,湊成一篇書話的書話。

朱先生一生文字,無非文學與美學。大致說來,建國以前是亦文學,亦美學,建國以後則純以美學為主。像他那樣的大才,自限於談文論藝之區,走專家學者的道路,未知出於自願否,但也絕非偶然。不求兼通各藝,只期精於一門,這是許多“五四”以後的第二代人文知識分子共同所趨,不同的是光潛先生選擇了當時屬於冷門恐怕誰也不會想到後來會一熱再熱的美學為主業,孜孜矻矻,卓然成為眾矢所集的權威,從而以一種學問,折射出幾代知識分子的性格與命運。

在中國,“美學”往往既乏哲學地基與思想的突擊之力,也不像文學批評那樣貼近創。它介乎哲學和批評之間,厚實(有“學問”)卻不厚重,靈活(允許一定的“形象思”)卻並非靈性的充分發揮。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實際是頗為“閑適”的。五十、八十年代兩次“美學熱”,都不是因為民豐物臯,可以悠然談美,而美學居然一度成為全民的熱點,不可思議也。九十年代,“小康”的呼聲越來越響亮,美學據說卻是沈寂了。看來這門古怪的學科確乎蘊涵著一種民族性,即倉廩實而未必知禮節,餓得發慌或風聲很緊的時候,“精神文明”(審美的神經)卻挺然翹然,出奇地發達。


光潛先生及其同好同道們,便是在這種背景下建構現代形態的美學。他們的
美學,看似一塊飛地,實則源於欽定。有理論癖思索癖的頭腦,上無緣升坐威嚴的哲學宮殿,下不能和活躍的文學創作自由結合,剩餘的智慧無處可瀉,只“形象思維”一題勉強能夠優容,但個中要義是:就在這兒,“形象思維”吧,可別“形象”得輕狂起來。

余生也晚,沒有趕上50年代驟然而起驟然而落的美學大討論,無幸得見光潛先生彼時頗有豐采的委屈和重重委屈中的不失豐采——竊以為那樣才更能於語言文字之表領略“美學”的真諦——現在無論怎樣總覺隔了一層。和今天30上下的人有關的,是80年代初美學熱的卷土重來。記得剛上大學中文系,因為上大學即中秀才的幸福意識還相當濃郁,沈痛孤憤的魯迅是不會親近的,沈從文之外,就是耽讀朱先生的書了。沈讓我透過文字,觸摸到山川民情的蔥蘢嫵媚,朱先生的美學文章,則讓我懵懵懂懂欣賞到現代漢語闡情說理的勝任愉快。後來因為久居鋼筋水泥的叢林,性靈漸滅,羞對湘西山水了,但光潛先生的文章還是迷惑了很長一段時間。

漸漸感到,這迷惑是帶有幾分不安的。

Views: 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