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魁夷:不懂哲學的畫家不是好散文家(下)

一衣帶水,結緣中國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贈送給毛澤東的禮物之一便是東山魁夷的《春曉》。

《東山魁夷的世界》
《春曉》
1976年,在繪制日本奈良招提寺障壁畫時,東山魁夷提出要加入中國的風景,為此專程來到中國寫生,最終將黃山和桂林的美景永遠留在了日本唐招提寺的壁畫上。中國之行使他走進了中國水墨畫的世界。他以中國風景為對象所作的畫,幾乎都是采用水墨。
2002年,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東山須美夫人將東山魁夷的50幅石版畫代表作贈送給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他的散文也逐漸為國人所熟知,《一片樹葉》成為2002年高考北京卷的現代文閱讀題,《我們的風景》收錄在人教版9年級上冊、鄂教版9年級上冊的教科書中,《聽泉》及20張畫作收錄在長春版9年級下語文教科書中。

如果要用一條精神線索來梳理東山魁夷的藝術道路,那答案或許是“探索日本之美”。在散文集《探索日本之美》的前言中,他寫道:“這些作品,是在我作隔扇畫時,探索日本美的精神進一步昂揚的時期產生的。由於各篇作品都是用這樣的心境貫穿起來的,所以才選擇了這個書名。”學者郭勇健的《日本之美——東山魁夷繪畫藝術研究》試圖提煉東山魁夷畫作之中的“日本之美”,他找到的關鍵詞有:鄉愁、象征、無常、感受性、單純化、裝飾性、對稱、映像。若用昆德拉式的表達,這些關鍵詞可視為東山魁夷繪畫藝術的“存在編碼”,只有領悟了畫作背後這些蘊含哲學意味的語匯,才有可能讀出他看似簡單的作品的畫外之音。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晚唐人司空圖在《詩品》論“含蓄”時說的,他說:“語不涉己,若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沈浮。如淥滿酒,花時返秋。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這話用來評價東山魁夷的畫也恰如其分,他的畫元素簡約,畫面結構通常一掃便知,不同於江戶浮世繪強烈的色彩感,也不似西方油畫的琳瑯滿目,簡單的色彩運用孕育著豐富的明暗層次變化,隱隱約約傳達著某種關於自然的宗教情懷,讓人看後,留下似懂非懂卻又難以磨滅的印象,夢幻般的哀愁與靜謐之下是湧動的希望與救贖。

他的風景畫中沒有人物,卻能感受到對生命深沈的激情,凝聚著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哲思。處處關心人的境況,畫中卻無人,他在《六支彩筆》中說:“我喜歡描繪的並不是人跡未到的景觀,而多是隨處散發人間氣息的地方。但是,在我的風景中可以說幾乎不出現人。其理由在於,我所描繪的是作為人心象征的風景,風景本身述說著人心,沒有對人的感動,也就不會有對自然的感動。”

東山魁梧的藝術境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王維,這位詩佛也是詩畫俱佳,錢穆說摩詰詩之妙在於王維對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雖沒有寫出來,但情景卻盡已在紙上。蘇軾贊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山魁夷亦讓人有同感,十四卷本《東山魁夷的世界》是他的詩文全集,他根據文字的意境和裝幀設計配以適當的繪畫。先讀文後看畫,文在畫中,言猶未盡;先看畫後讀文,畫隨文彰,回味無窮。文與畫共享一個靈魂,散發出同樣魅力,渾然一體。

Views: 21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