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對話風景,救贖心靈
東山魁夷的家庭環境與藝術無緣,祖父在明治維新前來到江戶謀生,父親後來在橫濱從商,但大環境的惡化讓他的家境中落,少年東山魁夷十分希望得到畫壇的認可,以證明自己的理想。他四處寫生,積極參加日本美術展,然而其繪畫生涯的早期頗多坎坷,直到39歲時畫作《殘照》在全國畫展上獲獎,他才正式建立了畫壇地位。
《殘照》
東山魁夷的美學是和自然緊密相連的,戰火中自然之美的巨大觸動改變了他之後的創作道路。二戰期間日本風雨飄搖,東山魁夷應征入伍,父親因為肺心病而突然辭世,拋下身患重病的母親、弟弟。一次行軍至熊本城時,他登上天守閣樓的遺跡,遠眺雄偉的阿蘇火山和山腳下碧綠的森林。原本再平凡不過的風景卻給心靈滿目瘡痍的東山魁夷巨大的感動,他在《旅之環:自傳抄》中提到那難以忘懷的感觸:
說起來,這都是些平凡的景致,平時看到而不留意的風光。而現在看起來卻那麽美,是我看到生命的光輝嗎?是不是因為以前對生命沒有緊迫感,所以自然的反映中捕捉這種光輝的感覺很遲鈍。正是展覽會啦、名聲之類的東西妨礙我發現大自然真正的美。一定是沒有以一顆純真的心靈去觀察自然。
李澤厚曾指出,與西方文化追求永恒相對應,中、日文化都極其感慨世事多變,人生無常。但中國人是重生安死的,而日本人則是惜生崇死。戰火中感受的天地大美讓東山魁夷悟透生死,成了他藝術道路上前行的動力。他的文字能印證這一點:“倘若櫻花常開,我們的生命常在,那麽二者的巧合不會引起任何感動。花兒由於其可能雕謝才更顯示出生命的光輝。在感到花兒美好的心靈深處,我們一定會在無意識中不由得彼此珍惜自己的生命,感到在茫茫世界的短暫生存期間能有緣相遇的喜悅。”
長壽的東山魁夷幾乎見證了日本二十世紀的滄桑,他目睹了戰爭對人心靈和肉體的摧殘,也痛感戰後恢復期精神的虛無和仿徨。戰後經濟的迅猛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但一同到來的還有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消費社會的空虛,他看到生活在現代文明下的人們非但沒有獲得心靈的自由和解放,反而逐漸在物質世界中迷失,成為“單向度的人”。東山魁夷曾警告道:“人類在快、再快的呼喊聲中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懸崖。”當自然失去其神聖性,自然賦予人的精神意蘊也就隨之消失殆盡。當工業設施侵占了原始綠地,當人們對城市與自然景色的分別麻木不仁時,也意味著人對自然審美的終結。所以親近自然成了東山魁夷自救、渡人的方式,對於他來說,周遊各地寫生是一種生活方式,即便在年過七旬之後,他仍時常往返於歐美、亞洲各國舉辦展覽、旅遊寫生。
哲心詩意,文畫雙絕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