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熊·時間、生命與直覺—論柏格森哲學(3)

一、問題意識: 何謂傳統哲學的困境 

 

柏格森的問題意識集中表現在他對傳統哲學的困境解析上。在柏格森的視野內,傳統哲學有三種類型: 

(1) 唯心主義,把物理現象歸結為心理現象,以主觀意識解說客觀事物,如貝克蘭把物說成是 “感覺的復合”。 

(2) 唯物主義,把心理現象歸結為物理現象,把主觀感覺視為客觀事物的印記,以 “刺激- 反應”的模式研究意識的發生。 

( 3)  先驗主義,“把我們從自己的結構所借[3]( P152)來的某些形式作為媒介以知覺事物”。 先驗主義對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進行調和,把認知的形式歸於主體,但承認事物有一定的自在性。

 

按照柏格森的看法,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所遇到的困難在於心理現象和物理現象是不能相互還原的。用適合於物理現象的形式難以說明心理現象,用適合於心理現象的形式難以說明物理現象。心理現象的主要特征是 “強度”(Intensity) 、 “綿延” ( durée) 、 “自由決定”;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征是廣延、數量、條件與結果的必然關聯。物理的東西處於空間之中,是可以測量的,服從必然的因果律。心理的強度是一種性質,不是數量或大小。我們的意識狀態不是無連續性的眾多體,而是不可分割的綿延。我們在外界找不到綿延,所能找到的只是同時發生。我們能做出自由的決定,而外界事物則受條件的制約,遵循必然的自然規律。由於意識與事物之間的這種根本性差異,把意識還原為事物,或把事物還原為意識的道路都是走不通的。

 

唯心論者企圖把事物還原為感覺的復合。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只要閉上眼睛,我所見到的宇宙就會消失。然而,我們決定不去感知事物,事物依然按照其自己的方式存在。科學使我們確信,物理現象按照一種確定的規則相互接續、相互制約,結果與原因構成了嚴格的① 例如,在法國知名刊物 《兩大陸評論》( Revue des Deux Mondes) 上,於 1912 年 2 月 1 日和 15 日連續發表了兩篇同樣名稱的文章,“新哲學: 亨利·柏格森”,作者為 Edouard le Roy。 

比例關係。“在我們感官知覺到的規則與我們準備為了科學而設想的規則之間,不可能存在轉換。”[4]( P205 - 206)

一些唯物主義的實驗心理學家,
企圖以對神經系統的物理刺激和生理的反應來說明意識。但柏格森認為這些生理反應一點沒有觸及意識的特質,因為刺激與感受存在本質的差異,不同的刺激所產生地是身體反應的量的差別,不同的感受則是質的差別,刺激是可以通過外感知的方式觀察到的,而感受只能被自己所體驗。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