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粱·大陸先鋒詩歌的語言之路(1)

前言 

"先鋒"泛指一切事物的領先者,有先行者的意味,在任何時代都有一小撮的冒險分子,以各種形態進行心靈改革或社會實踐的工作。大陸先鋒詩歌一般探索的起點,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創刊的《今天》文學雜志作為標記,此後引發了一系列"朦朧詩"的爭議、百家爭鳴式的詩歌運動和寫作潮流。對這一股突破舊時代氛圍的新時期詩歌運動稱之為"新詩潮"。新詩潮歷經爭議不休的流派、政治事件的沖擊,市場經濟崛起等諸因素,似乎在1993年8月由萬夏、瀟瀟主編的《中國現代詩編年史·後朦朧詩全集》和10月由謝冕、唐曉渡主編的六卷本《當代詩歌潮流回顧叢書》出版後,劃下一個句號。

事實不然,雖然在非官方詩歌刊物相斷停刊、詩人停筆轉業的沈落時期,仍有堅執的詩歌寫作潛流推進,93年後接續先鋒精神的刊物,大陸本土以《他們》(南京)、《聲音》(廣州)、《鋒刃》(湖南)、《標準》(北京)、《阿波里奈爾》(杭州)為代表。海外則以93年12月創刊於美國波士頓的《傾向》文學人文季刊為集結重鎮,90年夏在瑞典復刊的《今天》歷經斯得哥爾摩──紐約──洛杉機的多次搬遷,仍以季刊的形貌穩定出版,當代詩歌的展示維持多元面貌。凡此種種足見詩歌藝術的拓展與建構永無止境,每個年代都有特屬自己的先鋒義涵。

大陸先鋒詩歌的崛起有其時代的背景,蘊蓄的前因是文革時期的地下文學活動,欲了解新時期詩歌文本的格局、形態和開展,須要對79年之前的社會文化背景作一番巡禮。本文第一部分擬以"文件呈示"的方式提供忠實於現場的原始資料,並以具體可靠的編年文本尋溯源頭風景及其精神面貌,第二部分試從79年以降積累二十年的詩歌暗倉,選取代表性文本進行語言空間的比較研判,從語言類型、語言功能、空間質性、空間型構四個面相分別析索,以語言意識為思考坐標,藉此勘察新詩潮的語言現象。 

 

第一部分:溯源 


■文件呈示
 


有人評論郭路生為文革詩歌第一人,應該說這是一個恰當的評價。……人性在現實中喪失了合法的生存權力,但在詩歌的王國里,它卻悄然誕生。……1969年的夏天,我第一次讀到郭路生的《相信未來》。

--(宋海泉·《詩探索》16輯,頁122-123)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仍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當我的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露的枯藤/在淒涼的大地寫下:相信未來。

--郭路生《相信未來》節選

(原題《黃粱·大陸先鋒詩歌的語言之路──從語言意識勘察新詩潮的語言現象》原載:詩生活平臺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