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武《愛蘆小品》 削圓方竹杖

溪頭森林多竹,竹子是圓的,誰都知道。但在餐廳前更有一叢方竹,雖不是棱角分明,竿身天生就已化規為矩,方方的竹竿,顯得憨厚可愛。

物以稀為貴,古人早就視“方竹”為珍品,制成的“方竹杖”是雅士的珍玩。曾有一位潤州太守,攜著方竹杖去遊甘露寺,為了禮佛尊僧,他把寶愛的方竹杖送給了寺內的和尚,經過宦海的幾度播遷,數年後他又再度到潤州做太守,再遊甘露寺,問起那根方竹杖的下落,原來寺僧嫌它是方的,已經削成圓形,又嫌它太素,已經加上油漆,早淪落成一根油漆棍子了!這位太守為它惋惜了很久。


“削圓方竹杖”的嗟嘆,好像是很特殊的案例,其實人世間到處充滿了這種無奈,一切珍愛的東西,只有在知音的手中,才是珍貴的,一朝離開知音者之手,只當是一個尋常的物品,沈淪飄泊,便有焦頭爛額的命運。

“削圓方竹杖”可以讓人慨嘆“不相知便不能相惜”。譬如王安石在揚州做小官的時候,經常通宵讀書,到天亮時略作假寐,往往弄得上班都來不及盥漱梳洗,他的上司韓魏公,以為王安石一定是通宵喝酒放逸,忍不住教訓他說:“你還年少,不要自暴自棄,把讀書的事荒廢了!”王安石沒答腔,心裏在怨:“韓魏公哪裏能了解我?”人本來是不容易了解的,在不了解者的眼裏,許多尊貴的人也只和尋常人一樣。

“削圓方竹杖”的惋嘆,也可以讓人明白:“只有知心才能相互欣賞”。像蘇東坡的詩文,曾一度被朝廷列為禁書,而只有歐陽修最欣賞東坡的詩文,每一篇寄到,就整日歡喜,還對別人說:“三十年後,大家一定都在討論蘇東坡,崇拜蘇東坡,很少人談及我歐陽修的!”只有相知的人,才有不妒賢的坦蕩胸襟,才能別具只眼,收斂蔑視的偏狹眼光,轉為大公的欣賞態度。


人要相知是很難的,尤其是一些特別的奇才,要讓人相知就益加困難。因為人必須境界地位相及,然後才有可能相知,才有可能欣賞。諸葛亮在隆中高臥的時候,自比為管仲樂毅,當時有幾個人相信他真是管仲樂毅?而只有龐德公、司馬徽的自身修養境界到相當的水準,才能深信孔明的確具有此種才華。這麽說來,孔子卓立人間,棲棲遑遑,終日奔走,無人可以相知,無人可以欣賞,乃是必然的了!一般人不必說,就是連子貢這樣的賢人,短期內還不能完全欣賞孔子。據王充《論衡》的記載,子貢起初事奉孔子,第一年還認為孔子不如他呢!到第二年勉強承認孔子和自己差不多,一直到第三年,才自己漸漸覺得不及孔子!自蔽的障礙如此重,人要能相知與欣賞,談何容易?只有顏回的修養境地略能企及孔子,才欣賞孔子的一舉一動,孔子在當時沒人推薦重用,只被排擠讒害,也是理所當然的了。唉,人世間相知方能相惜,方竹杖不被削圓,而能受人珍愛,那就太幸運了。

Views: 4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