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風情與文物》印度建築文化之觸思 1

到印度去看看是我多年未實現的願望。在年輕的時候,到歐美旅行,幾次打算去印度,都因申請簽證被拒絕而不能達到目的,為此我一直耿耿於懷。前幾年印度政府的態度開始為我們的經濟發展成果所融化,有不少朋友陸續組團往訪,可惜我一直抽不出時間;這次勉強成行,雖然沒有完成全程而中途返國,大部分旅程又都在瀉肚,對我來的目的來說,已經相當滿意了。

對我來說,到印度去,是看看這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的古老文化的遺存。當然,我要看看它的建築。過去幾年來,深感自己對印度了解太少。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對我國南北朝以後的建築與藝術有相當根本的影響,但是我們對印度的古老文化卻甚隔膜。印度雖是我們的近鄰,今天的中國人對印度則鄙視而輕忽,沒有興趣了解,這是很可惜的。


石廟與女像


印度的傳統建築,可以因其歷史分為三大部分,即相當於我國秦漢以前的古代,所剩下的是少數佛教的石塔及石窟寺。

等到佛教消失於印度教中,自我國的唐宋到明初,是他們的中古時代。此時群雄割據,各地都發展了典型的廟宇,與歐洲中世紀的天主堂發展的情形可以比類,有些作品在宏偉之處,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廟宇大多尚存在,為英國人保留下來。到了十六世紀,蒙兀爾王朝自中亞高原侵入,建立了帝國,把波斯一帶的建築帶進印度。在帝都德里一帶,留下不少宮苑、陵墓。到了十八世紀,英國以少數水兵打敗蒙兀爾朝廷,並沒有把他們廢除,只把他們當作傀儡看待,所以回教傳統的貴族建築一直使用到本世紀中葉。古代的佛教建築以簡單古樸取勝,中世紀的印度教建築以雄壯的軀體、細膩的雕刻取勝,而近代的宮殿則以豪華、富麗取勝。



在短短幾天的旅程中,所見與所思甚多。由於篇幅有限,今就兩點觀察,與我國建築文化有關的,向讀者報告。

 

印度中世紀的廟宇,是四座高低不同的石砌的方錐形建築連成一線而組成。最後一座特別高大,是神龕之所在。在東部的奧里撒斯省與中北部的普來德省,這些錐形廟的地面都是正方形,先是自地面垂直上昇,到大約三分之一處,外輪廓呈弧線內收,集於頂點,形成一個美麗的彈頭狀的造形。各地的特色有異,大多在外表的裝飾上。

這使我直覺的想到中國的密簷塔了。我國的佛塔有兩種主要的形式,一種是樓閣式,大家都說是來自漢代的望樓。由於在外表上完全相同,應該是沒有爭論的。這是今天中國人所熟知的塔。另一種是密簷塔,其來源沒有人提及。照一般的看法,密簷塔就是把很多屋簷壓縮在一起的樣子,應該先有樓閣,後有密簷才對。然而我國現存最早的密簷塔為嵩嶽寺塔,建於紀元六世紀初的北魏時代。這表示我國的兩種塔是同時存在的。

Views: 2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