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藩《旅美小卷》出國與出家

臨行前夕,有一個朋友與我話別,他說:“你去後,我有一種心情,即是好像出家的樣子,我鄙夷這個時代,我鄙夷我們人類。唯一能一談的是你,而你要走了。我待在這里沒有甚麼話好說,我將沈默的望望天,沈默的看看水,沈默的翻開經卷,沈默的喝杯苦茶……人生,究竟是干些甚麼,我感覺困惑,可以趁這個空閑多想一想。等你失望著歸來,我們再談。”

幾乎沒有人不熱中留學的風氣下,這位朋友的話如古廟罄聲,讓人深思,讓人警醒。可是話中三昧是還不容易滲透的,等到到了萬頭鑽動的十里洋場,看見了車水馬龍,看見了高樓巨廈,自己在五層樓上的一個鴿籠里,壁上只有輪船上才有的那麼小的窗戶,通過窗子如果能望見一朵白雲那是太幸運了,這時,我忽然悟出拈花之微旨,原來出家的不是我的朋友,而是我自己。

在梁先生家,認識一個好聰明的女孩子,她三年前,隨著留學巨流跑到美國,三年後,她回去了,已是出了家的修女,教會派在新竹修道。梁先生一提起來就說,從臺北搭火車,兩小時即到新竹,何必繞道美國呢。的確,出家的道路是不必繞的,可是,恐怕出家的道理,非要到這個地方來一來才弄得明白。

我來了十來天了,遇到不少國人,他們見了我時的那種陌生的態度,很使我吃驚。有一批人是在這里淒淒然找飯吃;又有一批人是在這里惶惶然找家室;除此而外,非所關心。我倒不是從他們身上照出我未來的影子,我實在是哀憐他們。

並不僅是國人如此,美國人幾乎全是在臉上浮著寂寞的微笑,向你打著親切的招呼。今天早晨我在飯廳內吃早餐時,走來一個老者端了一盤菜,坐在我同桌。他問我:“你來遊歷嗎?年輕的孩子。”

“我來上學,上摩爾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

“我是一九一七年這里畢業的,現在我的兒子在這兒上學。”

“噢,……”

“你有工夫到我家來玩,我們除了忙,就是寂寞,尤其老年人。”

他順手寫一個地址給我。他是來此開專家會議的。

我忽然想起,一位美國哲人所說的話:“人之常情,是在高山或海濱,在森林或沙漠里感到寂寞,而我,卻在人聲鼎沸的十字街頭,感覺不可抑止的孤獨。”

在熱鬧中感覺孤獨,是這個時代的病。

時代是如此,美國代表時代的尖端。有一哲人說,這個時代,工作是唯一的鴉片,大家在麻醉中討生活。我倒不抱這種悲觀的論調,如果不是這些人抽瘋似的工作,共產黨恐怕兵不血刃即可統治全球了。凡事退一步想,總是好的。

雖然如此,總不能不為這個時代作幾句悲哀的頌歌!我們人類自由的天地反而越來越狹了。人,主要的是創作的欲望的滿足,可是創作的機會卻隨時代而減少。皓髮窮經的教授,固然有他的快樂,可是達到這種程度的又有幾人,那些白首仍淹沒在齒輪里的人該如何?

人本來是渺小的東西,但他常常需要有一種感覺:即感覺自己很偉大,這樣才能活下去,如果真正感覺到自己是渺小的,是無助的,人的尊嚴一去,人的生活即枯萎了。

所以,科學發達到這種程度的美國社會,宗教空前熱狂;物質享受到這種程度的美國生活,而心理大夫的門庭若市;而在原子漩渦里轉來轉去的歐本海默,卻在抱著梵文念經。這種現象足以證出街道雖交織著一片騷音與速率的畫幅,而靈魂深處,卻是一片寂寞與空虛。

吉訶德抱著濟世救人的心,到處亂撞,把風車看成巨人;把娼妓看成貴婦。海涅悲哀的說:“我恰恰相反,巨人,不過風車而已;貴婦,不過娼妓而已。”誰都在贊美美國生活之快樂與美國市井之繁華,我來此之前,也希望得一個這樣的觀感;而也是恰恰相反,我到此,只觸到時代脈搏的急促與忙迫;只看到時代之畫幅的淡漠與荒涼。

黃昏了,我的朋友在黃昏來時,也許披經卷,喝苦茶;在貝葉中尋覓智慧。我此時心境也格外寧靜,市肆的囂聲漸漸遙遠,教堂的晚禱鐘聲已清晰可聞了。

“出國,出家。”我苦笑了。


──民國四十四年二月十七日於費城

Views: 2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