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事活動開發與管理研究綜述(上)

摘要:本文通過大量文獻分析"對呈明顯上升趨勢的中國節事活動研究狀況,進行了較深入的闡述。這一研究重點是從節事活動的概念界定和分類、節事活動的作用、存在問題和發展對策、節事活動的經濟學分析、節事活動經營模式、發展展望等幾個方面加以討論。

文章試
圖通過研究綜述來了解中國節事活動研究的現狀、特點、進展和發展方向。研究表明,目前國內節事研究尚不夠系統化,視野較狹窄,仍較多集中在城市節事的某個側面進行局部的分析。據此,文章提出要加強節事活動理論和方法研究,特別要重視對節事活動的規劃、組織、營銷、管理和影響研究。

中國節事活動’節事活動開發與管理’綜述

中國的節事活動,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充滿活力,層出不窮。伴隨著種類繁多的節事活動的發展,近年來,學者們對節事活動的研究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有的學者對節事活動的概念進行界定,有的對節事活動作用及發展對策進行探索,有的從經濟學角度對節事活動經濟效益及績效規律進行研究,還有的則從節事活動運作模式視角加以透視。這些不同角度的研究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節事活動的發展。通過對這類研究的綜述,不僅可以觀察我國節事活動研究的現狀、特點、進展和學術動態,而且從中可以把握到今後需要進一步重視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對一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偏向,亦可起到供讀者借鑒的作用。

本文的數據基礎主要來自通過中國全文期刊數據庫,以“旅遊節”、 “文化節”、 “節慶”、 “節慶活動”、 “節慶旅遊”、 “旅遊節慶”、 “節慶經濟”、 “旅遊節事”為關鍵字,進行搜索而查詢到的 40 篇論文。這些論文主要集中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旅遊學、經濟學與管理學、普通大學學報等五大類、30 余種學術報刊中。從論文發表的時間上來看,2000 年以後發表的數量為 32 篇,占總數的 80%,說明了近年來學者們對節事活動的研究日趨關注。從論文研究的內容看,主要集中在節事活動的概念界定,節事活動的開發與管理研究,節事活動的經濟學分析,節事活動的運作模式研究等四個方面。


1 節事活動的概念界定


文獻綜述發現,學者在研究節事活動及相關問題時,經
常使用 “節事活動”、 “節事旅遊”、 “節日活動”、 “節慶活動”、 “節事”、旅遊節慶”等概念。眾多的學者[1-6]側重對旅遊節慶的概念進行了定義,如李力和崔衛華 (1999)認為,旅遊節慶是指一些內涵豐富多彩的旅遊項目或一次性結束的特殊事件;趙睿 (2001)認為,節慶旅遊是指一定區域範圍內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向往,有可能被規劃開發成旅遊消費對象的各種節慶慶典活動的總和。陳文君 (2002)則指出旅遊節慶是指以各種節慶活動為依托,經過一定的旅遊開發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現代旅遊產品。盡管學者們對旅遊節慶的概念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但學者都認同旅遊節慶的概念有一共同的核心,即強調以旅遊資源為依托的旅遊活動或事件。而戴光全等在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遊研究的概念、內容、方法與啟發》一文中,則指出西方學界常常把節日(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稱為 “節事”,英文簡稱為 FSE(Festival & Special Event)。

綜上可見,學術界對節事活動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定義,還存在著一些分歧,尚未形成一致的概念。總體上來觀察,這些概念互有重復,有些則含義略有不同。但它們都以某一地區的自然、文脈和發展戰略為基礎,舉辦的一系列活動或事件,包括:節日、慶典、地方特色產品展覽會、交易會、博覽會,會議,以及各種文化、體育等具有特色的活動。因此這裏使用 “節事活動”這一概念來統稱上述各種術語。

一些學者[7-9]對節事活動的功能、特性進行了探索。從他們的研究看,節事活動具有文化現象與經濟內容的雙重載體功能,具有經濟性、社會性、文化性、地方性、參與性、季節性、聯動性、群眾性、創新性、休閑性、可持續性和綜合性等特征。目前對我國節事活動的類型劃分,尚無統一標準,不同學者采用不同分類方法,對節事活動進行了分類。趙睿(2001)依據主題性質將節事活動分為商業類、文化類、體育類、政治類、科教類等;石玉鳳、單博誠 (2001)按照文化特征將節事活動分為政治類節事活動、傳統民俗節事活動、傳統的地方民族節事文化活動、地方特色節事文化活動以及專業性節事活動;蔡曉梅 (2003)將城市的節事活動分為傳統節慶型、商務型、博覽型和體育型;吉文橋 (2003)則以 “命名物”這一形象載體將節事活動分為工業性產品節、物產節、自然景觀節、人文景觀節、歷史文化節、生產經營活動節、休閑娛樂活動節等七類[10-12]



2 節事活動的作用、存在問題和發展對策


眾多的學者[13-32]
通過對某一具體節事活動的專題性研究如上海旅遊節、青島啤酒節、寧波旅遊節、大連服裝節、泰山國際登山節、南寧國際民歌節、哈爾濱冰雪節等,來揭示節事活動的作用、存在問題和發展對策。綜合他們的研究看:

節事活動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其一、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其二、極大地促進城市的交通、通訊、城建、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優化城市環境。其三、增加旺季客流量、彌補淡季需求不足。其四、改善投資環境推進城市招商引資。其五、提高心理預期,帶動消費,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其六、弘揚地方傳統文化,推進城市文明建設。其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減輕城市就業壓力。其八、節前、節後蝴蝶效應使節事活動產生較長影響。

節事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為:一是數量眾多,但多數節事活動知名度低,舉辦屆數短,影響力有限。二是節事活動在空間上呈現出東部地區多,西部地區少的不均衡分布格局。三是主題重復、特色不足。四是政府幹預過多,市場作用未能發揮,節慶績效不顯著。五是經濟、文化結合不緊密,節事活動缺乏明確的主題。

針對節事活動存在的問題,學者們提出了一些發展對策:加強硬件和軟件建設,營造節事活動的良好氛圍;注重節事活動的宣傳、包裝和促銷;走產業化道路,以節創收,以節養節;注重特色和創新,打造精品節事;建立健全宏觀管理體系,加強對節事活動的指導和引導,促進時空布局的合理化。


3 節事活動的經濟學分析

節事活動是文化現象和經濟活動的雙重載體,很多學者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研究節事活動。如石玉鳳、李建國(2001)以經濟學的價值理論為基礎,通過建立一系列動態數學模型,對節事活動的內部結構,投入與產出進行分析;石玉鳳、單博誠(2001)著重分析了地方經濟文化節事活動的經濟學內涵;周玲強、馮曉虹(2002)分析了節事經濟效益形成的宏觀和微觀條件,提出節事產業發展要構建有效的產業組織結構;張倫書 (2002)設定指標體系對節事經濟進行了評價;李玉新 (2003)給出了節事活動對目的地經濟影響的測算方法並提出了管理策略,蘭鐵民,何放 (2002)分析了節事活動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33-37]。由於節事效果的延續性,舉辦節事活動對主辦地的最終貢獻率往往難於監測和統計,為此,學者們對節事活動績效規律進行了總結:


一是影響範圍規律。
節事活動的影響範圍由其性質、規
模、知名度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節事活動的地域影響符合距離遞減規律,即隨著距舉辦地距離的增加,其影響力逐漸變小;節事活動的檔次、規模對其影響力有決定性作用,國際性節事活動影響力明顯大於地區性節事活動的影響力;綜合性節事活動的影響力呈面狀延展,專項節事活動的影響力呈點狀分散。

(本文作者:余 青 , 吳必虎, 廉 華, 童碧沙, 殷 平, 分別來自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系,以及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

Views: 15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