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談到“文化自信”時說:“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沈、更持久的力量。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這番話既深刻又尖銳,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何為文化自信?作為一個民族和民族的一分子,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懷有一種由衷、深沈、真誠的崇敬和熱愛,對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抱有一種堅定、執著、永恒的信心和信念,就是文化自信。這種文化自信,既非孤芳自賞,更非夜郎自大,它立足於悠久的民族傳統,紮根於深厚的文化土壤,呈現為我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和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有著史實的支撐和現實的依據。
回顧中國近代史,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備受摧殘,民族虛無、歷史虛無和文化虛無的思潮在部分國人中間滋生蔓延,其突出的特征是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其秉持的信條就是“西方中心主義”或曰“西方主義”。西方主義者認為,中國“百事不如人”。如當年胡適所雲:“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並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我們不能說胡適過激言論的真實用意全是壞的,他後來也自我解嘲說,這是想讓大家拼命地走極端,然後才能“法乎其上,得乎其中”——這就是“全盤西化論”。“全盤西化論”的效果確實是消極的,它造成了一種“精神殖民”現象。當下,西方主義思潮依然故我,其突出的表現就是把西方標準當作全能標準來剪裁、評判一切:合之則取,不合之則棄。
其實,西方主義本是19世紀西方殖民主義達到高峰時的產物。歐洲經歷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以及工業化運動的洗禮,後來居上,成為率先馳入現代文明軌道的火車頭,於是,東方主義式微,西方主義滋生。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現代化就是一個鄉村從屬於城市、農業民族從屬於工業民族、東方從屬於西方的過程,也即“世界歷史”即資本殖民開始的歷程。黑格爾有一段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西方中心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他說:太陽從東方升起,但只是到了日耳曼的上空才大放光明,西方的“光”成為普照全球的“光”——這是說,西方標準成了普世標準。
如果說黑格爾還保留著某種客觀態度,承認西方文化曾受惠於東方的話,那麽,時下的一些西方主義者卻斷然否認這一切,他們甚至連中國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和曾做出的“四大發明”都加以否認。他們不了解,“四大古文明”和“四大發明”不是中國人的自詡,而是18和19世紀西方學術界的共識。有人質疑:3000年前古埃及就使用了莎草紙,德國人古騰堡發明了手搖印刷機,諾貝爾發明火藥獲得了專利,怎麽能說這是中國古人的發明?殊不知,莎草是原產於尼羅河里的一種天然植物,不屬於人造紙張,用它當書寫工具如同用石頭、竹木、羊皮當書寫工具一樣;古騰堡是15世紀的人,而11世紀中國宋朝的畢昇就發明了活字印刷技術;19世紀諾貝爾發明的是黃色火藥,而古代的黑色火藥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在中國民間出現,至9世紀唐朝時已經把它應用於軍事。如果說“四大發明”是物質層面的文化,那麽,在思想文化和制度文明方面,中華民族同樣對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例如,16世紀中國哲學傳入歐洲後成為17世紀歐洲近代哲學產生的催化劑,中國哲學在歐洲的傳播還促進了18世紀的啟蒙運動,中國的科舉制度成為19世紀歐洲近代文官制度和考試制度的最初樣板,等等。諸如此類,歐洲主流學界至今也不否認。
西方主義帶來的某種認知錯覺和知識誤區,使一些人深陷其中而不自知。例如,恩格斯把康德作為“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卻無人追問:中國早在公元前5世紀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哲學傳統,為什麽德國直到18世紀才有“古典哲學”?這里隱含著一個深層原因。如置康德傑出的哲學貢獻暫時不論,我們發現,康德的祖師爺萊布尼茨、沃爾夫等人的哲學著作基本上都是用拉丁文寫的(沃爾夫曾嘗試著用德文寫作),只是到了康德哲學才全部用德文寫成。從這種意義上說,康德是真正屬於德國民族的第一位哲學家。再如,每提到“哲學”二字,有人就自慚形穢,把崇敬的目光自覺地投向德國,甚至連德國大學中不知名的三流教授的書,在中國都有譯本,有些甚至被熱炒。而且,一提“哲學”二字,有人就把它說成是古希臘人的專利,一提“希臘哲學”就想到它是滔滔東向不曾斷流的江河水。人們相信:亞里士多德著述300萬言,近現代的歐洲哲學就是亞里士多德薪火的直接傳承。卻不知,直至13世紀之前,除教會學者的零星著述中有點滴信息之外,整個歐洲主流社會不知道有個叫亞里士多德的人!
由此可見,我們要真正樹立文化自信,就必然要破除西方主義對我們的精神束縛。當然,破除西方中心主義並非要再樹立華夏中心主義。無論對於西方文化還是中國文化,我們都要采取一種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在當前西方話語霸權之下,我們更要主動弘揚自己的民族文化,讓它以堅定的步伐走向世界,如同習近平同志所說的那樣: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和“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愛思想網站2017-09-2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