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桅·“一帶一路”:重塑經濟全球化話語權(下)

3.包容天下的經濟全球化。

“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即通過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一些內陸國家的開發,在國際社會倡導經濟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改變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

“一帶一路”在經濟全球化新時代繼承和弘揚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古絲綢之路精神,正在糾正近代以來西方殖民體系及現今美國霸權體系造成的經濟全球化碎片化、分裂化局面,以沿線國家的共同現代化超越近代西方開創的競爭性現代化,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普遍安全的和諧歐亞。

因此,如果把作為古代東西方貿易與文明交流之路的絲綢之路稱為經濟全球化1.0時代:其單元是文明,載體是歐亞大陸,動力是貿易——文化,遵循的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近代西方開創的工業革命所代表的工業——商業時代的全球化稱為經濟全球化2.0時代:以民族國家為單元,通過海洋實現全球貿易——投資擴張,確立西方中心世界;那麽,“一帶一路”作為21世紀的洲際合作倡議,不只是打通歷史上中斷的絲綢之路,而是借助絲綢之路的歷史概念,通過互聯互通,幫助內陸地區尋找海洋,幫助南方國家實現工業化,助推人類文明的共同復興。如此看來,“一帶一路”就可以稱為經濟全球化3.0時代:秉承“萬物互聯”,運用3D打印機、大數據和智慧城市,推動E-WTO進程,開發和應用包容性技術——改變傳統技術讓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創新和實施包容性制度安排——推動國際貿易、投資規則更加公正、合理、包容,開創包容性經濟全球化——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千年夢想。


三、世界對“一帶一路”的期待


2015年11月第六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上,一位埃及學者感慨:“多少年來,西方國家在中東地區輸出軍火與動蕩,是為了攫取石油;只有中國帶來經濟發展合作倡議,我們求之不得!”

的確,“一帶一路”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彎道超車、變道超車、共同復興,超越了西方現代化邏輯和經濟全球化邏輯,開創21世紀人類新文明。

世界正從傳統媒體、產業和經濟全球化走向新媒體、新產業和新經濟全球化。近代以歐美百萬、千萬、億級人口實現工業化為經驗的西方話語體系遭遇當今幾十億級新興國家人口實現工業化的巨大挑戰,普世價值的邊界不斷被厘清,這也為發展中國家從觀念、理念上走出近代、告別西方,提出21世紀更具通約性、時代性和包容性的話語體系,實現軟實力的彎道超車,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世界期待分享中國機遇、中國模式與中國方案,“一帶一路”建設民意基礎堅實。習近平主席2013年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與強烈反響。這是世界“中國熱”盛行的寫照,折射出世界渴望分享中國機遇、中國模式與中國方案,以推動歷史和文化的傳承與復興,解決各國面臨的發展難題。“一帶一路”幫助實現聯合國後發展議程,倡導中國夢與世界夢相通,引導世界“中國熱”走向,提升我國的話語權。比如,我國國家電網的長距離、特高壓輸電網,可以實現成本最小化,推動人類共同現代化。再比如,我國的北鬥導航系統2020年可以實現全球覆蓋,不像GPS依賴網絡,將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發展遠程教育,掃除文盲,脫貧致富,ICT系統(信息通信技術)也將鼓勵後發國家實現“變道超車”的夢想。

正如非洲諺語“獨行快,眾行遠”所揭示的,中國的發展只有以廣大發展中國家為伴,實現共同發展和文明的共同復興,才能行穩致遠。與此同時,中國模式鼓勵廣大發展中國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打破了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神話,還原了世界多元性。


四、結論


軟實力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關鍵制約。中國要想實現偉大復興必須邁過軟實力這道坎,超越近代趕超西方的邏輯,提出解決人類共同關切的時代方案。“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國的制度性國際話語權建設帶來了希望,其基本思路就是,中國要把數量的優勢變成質量的優勢,變成結構性權力。一方面要跟歐洲、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競爭,搞“中國制造2020”,實現彎道超車;另一方面要搞互補合作,著眼於更需要中國資金、技術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變道超車。中國不是被動地加入經濟全球化,而是要創造一個新的經濟全球化體系。這就是“一帶一路”的軟實力使命。

從縱向維度看,“一帶一路”超越經濟全球化1.0、2.0版本,打造經濟全球化3.0版——包容性經濟全球化,重塑歷史話語權;從橫向維度看,“一帶一路”在21世紀復興“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絲路精神,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推行新多邊主義和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助推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文明古國實現彎道超車、變道超車、共同復興,推動解決人類面臨的諸如貧困、貧富差距的普遍性重大挑戰,開創國際合作與全球治理的新模式。“一帶一路”正將中國的規模優勢、後發優勢、歷史文化優勢,通過制度優勢實現倍增,並轉化為結構性權力與制度性話語權。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多的是要為解決人類公共性問題與挑戰發出中國倡議、提供中國方案、展示中國智慧,這就需要復興——包容——創新的三位一體:復興古代文明,包容西方文明,創新人類文明。“一帶一路”倡議就服務於此,正在並將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一帶一路”倡議將“部分經濟全球化”變成“包容性經濟全球化”,將經濟全球化與本土化相結合,幫助更多國家脫貧致富,開創21世紀地區與國際合作新模式,開創綠色、可持續發展新氣象。

理論上,世界日益增長的對合作公共產品需求與落後供給能力之間的矛盾,就是建設“一帶一路”的動力。實踐中,建設“一帶一路”,必須正視已有或將來可能出現的各種認知風險。必須確立這樣的共識,即絲綢之路是歐亞國家的共同記憶,“一帶一路”是沿線國家的共同事業,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通過共商共建絲綢之路,達到共擔風險、共襄盛舉的目標。

古絲綢之路如此,“一帶一路”倡議亦然。對中國而言,要跳出大國崛起的範疇來解釋“一帶一路”;對外國而言,要跳出近代西方話語體系和歷史經驗來理解“一帶一路”。

這就需要聯接中外、溝通世界,學會運用世界話語傳播絲綢之路文化、講好絲綢之路故事、闡明絲綢之路精神,讓沿線國家、沿線人們聽得懂、能接受、能理解。這樣,古老的絲綢之路才能更好更快地在新時代煥發出強勁的生命力。
2016年11月7日 / 來源:《紅旗文稿》2016/11

Views: 5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