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開誠·藝術審美的心理機制(中)

在審美活動當中強調感受的作用,和我們一般所說的感官刺激它是一個什麼關系?應該指出,從心理學的意義上來說,人的感覺器官,如果不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就不可能感知任何事物,這個刺激是的確存在的。審美活動也不例外了,藝術作品,或者其他一個美的事物,它之所以能成為審美主題的對象,而且被感知,那就是因為這個作品,這個審美對象,它給了審美主題的感覺器官,給了它一定的刺激。不但如此,而且給刺激的這個東西是個美的形象刺激。所以才能夠帶來不同感官、不同程度的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的、情感的愉悅。但是我們要說,這種快感、這種愉悅還談不上審美,更談不上美育,談不上。因為我們根據科學的實驗和觀測,有些動物它也能夠感知聲音的節奏、或者鮮明的色彩。咱們中國不大有了,電影里經常看見有人在吹簫,同時有條蛇在舞,那蛇就跟著音樂在舞,為什麼?蛇一聽到音樂,它有一種生理快感,它就舞動起來了,有一些鳥看見人穿的好就興奮,比如孔雀開屏,孔雀從來不會對男同志開屏,只對女同志開屏,為什麼?女同志穿得好呀,我走到孔雀那兒,孔雀從來就不理我們。

但是動物這種表現,你不能說是審美,它是一種天然的動物生理反映,而審美是具有高智能的、人類所特有的一種高級的精神活動,也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社會性的、歷史性的行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這是一個精采的審美記錄,那麼他描寫這個琵琶曲感受。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是一篇詩化了的審美記錄,它不但寫出了審美心理的覆雜豐富,而且還深刻地寫出了審美活動和人,和社會經歷的關系。“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句話。所有的人都受到感悟,因為我們誰都曾經是天涯淪落之人,引起我們的情感共鳴。白居易和《琵琶行》,因為有身世遭際上的相似,所以他們的思維和情感才特別容易溝通交流,所以這是一個完整的審美心理機制的一個記錄、一份材料。

那麼我們用這個名篇來作為參照,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審美離不開感受。但是不能只停留在感受上面,如果停留在感官刺激方面,那就根本算不上審美活動。在審美過程當中,和感受緊密聯系的一個基本心理活動就是理解。它是指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系和關系,以逐步加深對於事物的認識。我要認識這個事物,我怎麼加深它,我就把握它的內部,各個局部的聯系,它和外部其他事物的聯系,你把握住了,你就加深了對這個事物的理解。理解有各種不同水平的理解。最高級的理解、最有深度的理解,就是通過抽象思維來認識事物的內在聯系,那是最高級的理解。

正因為如此,整個審美過程才會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整個審美的主體才有可能逐步深入地來領受這個對象的美學價值、思想價值和認識價值。那麼審美過程中的理解怎麼進行呢?跟一般的一樣,就是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系和關系。咱們也可以分兩方面說:一方面就是這個作品內部各個局部的關系。比如說一幅山水畫,其中畫了山、畫了水、有樹木、有人物,這就是各個局部,那麼這個欣賞者就要把握局部和局部是什麼關系。這個樹是長在山上的,這個水嘛從山上流下來,它就這種關系,它們的位置高低、大小、遠近、筆墨繁簡、色彩濃淡、它的配合和呼應,你都明白了,你就對這幅畫有所理解。

小說、戲劇、電影這些藝術,你把握它內部各個聯系更重要了。因為你如果不把握這個之間、人與人之間是個什麼關系,人與物之間是什麼關系,人和事之間是什麼關系,如果你不把握,那你根本沒法看懂這個東西。特別是現在的那些小說、電影,它的跳躍性大、時空變化多,很靈活。你要不把握,那你就不知所雲了。這是一個聯系,就是作品內部各個局部的聯系。

第二,審美主題要運用自己本來就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把它參加到審美對象當中去,和它的內容聯系起來,從而獲得對對象的深刻理解。這個理解呢,也是審美活動絕對不可缺少的。其中特別有意義的就是遊山玩水,特別是和歷史文化聯系起來,那更有意義。到南昌了,滕王閣,你要把《滕王閣序》給聯系起來,當年王勃怎麼寫詩來歌頌滕王閣的,到滕王閣上提起筆來寫首《滕王閣序》,特別顯示他的才能。一想《滕王閣序》就有了意思了。有時候這種理解還需要用抽象思維:“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為什麼龍城飛將在了,胡馬就不能度陰山了?為什麼?那你就要用抽象思維來講,結合著歷史知識。因為龍城飛將李廣,不但打仗勇敢,特別是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所以他的部隊戰鬥力強。他部隊戰鬥力強,那侵略者就不敢來了,這純屬抽象思維,但你有了抽象思維,對這個詩的理解就深刻了。你看電影、看戲,如果觀眾不結合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去理解,那麼我告訴你蒙太奇就成為不知所雲,潛台詞就變為子虛烏有。所謂的藝術感受,只留下一些膚淺模糊、支離破碎的印象。

我切身體會有一件事。9歲時候初讀《紅樓夢》,大致上連蒙帶唬也能看懂,就是詩詞讀不懂。詩詞讀不懂怎麼辦?叫母親來講。母親講林黛玉“葬花詩”,講到兩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不是大家很熟的句子嗎?我母親說這兩句詩是寫花的,但也比喻林黛玉自身的處境。我一聽就不同意了,我說這個不對,這林黛玉有點過分了,你在賈府里頭是很受優待的,你吃得好、穿得好,你還很受寵愛,怎麼風刀霜劍逼你了?那時候偷偷摸摸結婚的事還沒有出現,還在小說中部呢,對不對?我就跟我母親說,這個不對,林黛玉她在賈府很受寵愛的。我母親當時跟我講,“你現在太小了,我跟你是講不明白的,你長大了再看你自然就明白了。”後來呢,我果然長大了,當然人人都會長大,那麼對人際關系知道的多點了,對於封建禮教認識也加深了,我運用這些知識去看這個“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我就完全明白這個詩,林黛玉在借花說自己,她是一個新生而幼弱的人物典型在靈魂深處發出控訴封建禮教的顫音。《紅樓夢》寫林黛玉、賈寶玉,它這種關系實際上就是一塊兒大石頭,壓著一個花草,這個局面是什麼東西呢?這個花草也沒有力量翻掉這個大石頭,然而這個大石頭它卻沒法把這花草壓死,還在風雨里頭長。當時的力量對比就這麼個情景,你說這個花草整年被這個大石頭壓著,它難受不難受?“風刀霜劍嚴相逼”。長大了我就明白了嘛,為什麼?長大了就理解了嘛。那麼我們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呢,在審美過程中,我們的理解要積極參與,這還是個規律。什麼叫規律?你不想參與還不行,它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我研究心理學那麼多年了,有什麼收獲?學了那麼多年心理學只有一條收獲,就是這個腦袋它雖然長在我的脖子上,它並不完全聽我的話。你說有什麼例子?我是一輩子失眠,當你失眠的時候,我就下命令,你給我停止活動,我現在要睡覺,我明天還有課呢!你不睡我受得了嗎?我越下命令,大腦照樣活動,它聽你話了嗎?你去看醫生,他要給你說,你情緒要保持樂觀,樂觀對於身體有好處,你就要特別開心,樂觀開心對身體有好處,誰不知道?可是到了不開心的時候,你能夠排除那不開心嗎?你到了苦的時候,你能排除那苦嗎?到了愁的時候,你能排除那愁嗎?你排除不了,它有自己的活動規律,它不聽你的話。

Views: 5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