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游大埔的康樂園,在進門的大路旁發現有菠蘿樹甚多,一共有十餘棵,有幾棵結實已經大如擴果,這才知道在香港可以見到的菠蘿樹,除了植物公園的一棵以外,原來這裡竟有這許多(植物公園的菠蘿樹,長在俗稱花園仔近堅道的山邊)。

菠蘿樹即菠蘿蜜樹,所結的果實即菠蘿蜜,俗稱大樹菠蘿,與我們所常見常吃的菠蘿全然是兩種東西。大樹菠蘿生在高大的菠蘿樹上,每一個大如西瓜,外殼青綠色,生滿了軟刺。菠蘿則是鳳尾梨,南洋人稱為黃梨,雖然也有結實很大的,但總是草本像椰菜番茄一樣成排種在田裡的。俗稱菠蘿田。外江人沒有見過生在田裡的菠蘿,以為菠蘿一定是生在棕櫚一類的樹上,這實在是誤解的。菠蘿葉有刺如鋸齒,一叢一叢如仙人掌似的生在地上,菠蘿就生在正中心,新摘下來的菠蘿頂上,每每殘留著一叢烏羽一樣的嫩葉,此即「鳳尾梨」這名稱的由來。

菠蘿蜜是佛家的名詞,亦稱優缽曇。俗傳菠蘿樹不花而實,有時也會開花,但極難見,所以佛經稱優缽曇花為難得的盛事。廣東的菠蘿樹,從前以番禺南海神廟前兩棵最有名。南海神廟的俗名就稱為菠蘿廟,廟前的水也名菠蘿江。

菠蘿蜜的原產地是印度,菠蘿廟前這兩棵菠蘿樹,相傳是六朝時有外國貢船來到南海,使者攜來菠蘿子,上岸種植,後來貢船忽然揚帆走了,剩下這個使者,「其人望而悲泣,立化廟左,土人以為神,泥傅肉身祀之,一手加眉際作遠瞻狀,即達奚司空也」(見《廣東新語》)。這座達奚司空泥像,至今仍在,不過已經殘破了。至於那兩棵古老的菠蘿樹,因為這許多年不曾去游過菠蘿廟,不知現狀如何。

南海神廟的菠蘿樹,相傳為嶺南所有菠蘿樹之祖。今日各地所植的菠蘿樹,都是直接間接從這兩棵樹分出來的。

菠蘿樹很高大,葉子有光澤,像是冬青或橘樹的葉子。樹幹有一特點,自根以上周圍生著小枝葉。菠蘿蜜並非結在樹頂上的枝幹上,而是結在樹身上的那些小枝葉上。有時兩三枝結在一起,小時長圓形如小忙果,成熟後可以大如斗,週身有隆起的軟刺,古人說它如佛頭上的螺髻。子囊像石榴一樣的合百數十粒為一球。味道香甜濃郁,肉可以吃,每一粒的子核像栗子一樣,也可以吃。

Views: 1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