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十多年前,我看到這樣一個笑話:

爺爺抱起孫子,給他講人生的道理。講完後,爺爺問孫子有什麽感想。孫子說,爺爺你嘴好臭。

後來,我把這個笑話當作一個關於解構的故事寫進我的文章裏,以此詮釋這個解構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舊制度、舊思想與舊權威,看似銅墻鐵壁的意識形態統治等等,都將面臨來自信息接收者的挑戰。

“文革”時期流行“文化大革命好!文化大革命好!”唱者與聽者毫無防禦地接受字面上的意義,對於他們來說意義是失控的。而任何政治口號,都會被社會以各自的方式解讀。解構主義長驅直入公共生活的各個細節。2012壬辰龍票剛在微博上露了一下臉,就立刻引發諸多議論。有的說“威武莊嚴,一身正氣”,有的說“兇神惡煞,霸氣外露”。有的說這只飛龍出門忘記戴博士倫,不小心撞到了鋼化玻璃上,可惜爪子抓不住玻璃,身子直往下出溜呢;有的說這龍下面著火了,正喊著疼呢。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解構的本質,說到底就是閱讀者或者信息接受者,開始參與甚至主導意義的控制。這方面,無論是沃爾夫岡·伊瑟爾的接受美學理論,還是斯圖亞特·霍爾的積極解碼理論,都已經做了深刻而有力的論述與鋪墊。

英國經驗主義的開創者約翰·洛克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如果個人不控制意義,或者說意義在個人的經驗之外,暴政就會在附近徘徊”。毫無疑問,解構不僅對於瓦解舊世界有著摧枯拉朽的作用,對於每個人守住自己的精神城堡,也有著非同凡響的積極意義。今日中國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於社會脫去政治中心的重軛,使個體重新獲得了解構政治、文化與生活的主權。

中國政治經濟與社會,集合了前現代、現代與後現代的諸種特征,而後現代社會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解構盛行。在那裏宏大敘事變得與這個社會似乎毫無幹系。一盤散沙的世界,人們回到自身,拒斥千篇一律、高高在上的意義。和過去相比,每個原子化的個人都可能一事無成,但又都可能呼風喚雨。

好了,接下來讓我們重新回到上面那個笑話。如果那個小孩對任何言說者都抱之以“你嘴好臭”,而且小孩成了大多數,這個世界會是怎樣一種情形呢?而今網絡上,誰還敢高揚理想的旗幟,而嚴肅的討論不就都以哄堂大笑收場?

十幾年前,我還在無節制地讚美這個解構的時代。我承認中國社會由封閉走向開放,解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那些動輒想回到大一統時代的思想,我自然堅決反對。因為這些人只看到時代在交媾,卻沒看到時代在孕育。新的文化,將成長於種種解構之中。

必須強調,我反對解構一切。實話實說,尤其近兩年,我漸漸開始厭惡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在那裏解構、賞玩與戲仿主導了一切,沒有靈魂的廟宇,沒有神聖的存在,沒有理想的生活,更沒有人會為崇高與尊嚴而戰。在那裏,人心必須接受大張旗鼓的嘲弄。

解構與嘲笑成了這個社會的主旋律。但是,一個功能正常的社會,不可能只有解構,而無建構;只有瓦解,而無粘合;只有自由,而無責任。沒有敬畏,沒有尊敬,沒有神聖,沒有向上的力量。

最可笑的是人人互稱“老師”。一方面和中國人信各種各樣的神在邏輯上如出一轍:表面尊敬,實際上多是因為功利或者怯懦而進行廉價的精神上的行賄——不得罪你,而且相信總有一個是靈的;另一方面,甚至連資深作家們也開始在網上稱木子美與蒼井空為“老師”時,我不知道這些“老師”究竟給了他們怎樣的教誨與恩情。但我知道,在人人互稱老師的社會,老師已經死了。

事實上,就連解構主義思想家們也承認,並非所有東西都當被解構。德裏達便提出了“正義的不可解構性”,因為“正義”是對他者的無條件的義務或者說是責任,是一種“非對稱的責任”。世界有一套運行的機制,正如各種計算機程序並不能解構二進制原理。從邏輯上說,如果一切都可以解構,解構也將歸於虛無。

解構,但並不嘲弄一切。有時候我真覺得人類自康德以後誤入歧途,需要回到康德再重新出發。在康德那裏,人仍有敬畏,世間仍有未知之物,康德的哲學為宗教與正義留有余地。不幸的是,19世紀,上帝死了,20世紀,人類也死了,剩下的只是孤零零的個體。

“認識你自己。”古希臘達爾斐神廟裏的這句話廣為流傳。同樣是刻在那座神廟上的另一句話卻被忽略了——“凡事不可過度”。同樣是在這片土地上,歷史是一條時間的長河,人們踏足其中,能望見過去,也能望見未來。而現在,時間的河流消失了。人們只是自顧自站在各自的腳盆裏,只有嘲弄,沒有敬畏;只有哄堂大笑,沒有熱淚盈眶。(愛心網站 2012-08-06)

Views: 1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