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周忠和正在遼寧朝陽野外考察,“意外”得知了自己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消息。“我完全沒有思想準備,”周忠和說,“當選後我才知道,自己原來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提名過候選人。”


院士選舉保密得嚴絲合縫

美國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863年,與兄弟機構美國國家工程院和醫學研究所以及三者的常設運行部門——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構成了“三院一會”的國家研究院體系。截至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共有2113名院士,418名外籍院士,其中將近200人榮獲諾貝爾獎。

美國國家科學院每年都會增選院士。選舉過程首先從提名候選人開始。2005年,曾擔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的阿爾伯特在《通向院士之路》一文中解釋說,正式提名只能由院士提交,提名材料包括候選人的簡歷、一份250字左右的概述候選人學術成就的說明,也就是當選理由,以及數量不超過12篇的代表性論文和著作。

這反映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選舉流程的特點,信息透明僅限於院士評委團體內,對外界則保密得嚴絲合縫,蒙在鼓裏的反而是最後的當選者。


院士只是一種學術榮譽

“世界上除了俄羅斯等極個別地域,根本不存在中國含義的院士稱號。在絕大多數科技發達國家,只有科學學會會員。會員只是一種學術榮譽,不具有經濟和行政意義,也不是最高學術稱號。”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顧海兵對記者說。

對此,2004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王曉東深表讚同:“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其實只是成為其中一員,但中國將其翻譯為‘院士’,這便無形中提升了它的身份地位。實際上它並沒有為我帶來社會地位和物質待遇上的任何改變。”

美國國家科學院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性的學術組織,在國會立法承認、林肯總統簽署的成立法案上註明:“國家科學院只能夠得到受政府委托‘調查、檢驗、實驗’的直接研究經費,但不能夠因為這些服務,而從聯邦政府得到任何財政撥款。”

美國院士也沒有任何特權。“院士不能更快晉升職稱,甚至不被續約、得不到資助。”香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金冬雁說。

院士選舉並不完全公平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選舉雖然十分民主,但仍會產生許多不公平的結果。”金冬雁說。

美國政治學大師亨廷頓早在1986年就成為國家科學院的候選人。按照程序,只要在職的院士們投票通過,這位“文明沖突論”的提出者就可以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不過,在投票選舉過程中,他遭到了數學家謝治·朗的強烈反對,理由是在亨廷頓的《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書中,所運用的數學方法幾乎都存在著科學上的錯誤。加上亨廷頓始終沒有對這一論證提出強有力的反駁,這位政治學家就真的落選了。

200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高錕,2010年化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理查德·赫克、日本科學家根岸英一和鈴木章,都不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或外籍院士。

(《中國青年報》6.15 鄭宇鈞)

Views: 4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