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慶《中國名山》雄踞北鎮的閭山

人們都熟悉中國的“五岳”,然而還有稱為”五鎮”的名山卻鮮為人知。其實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五岳”、“五鎮”之說。《周禮》中已記載:五鎮為東鎮青州沂山、西鎮雍州吳山、中鎮冀州霍山、南鎮揚州會稽山和北鎮幽州閭山。傳說這五鎮還是舜即位時所封,寓意為一山威鎮一州,以求長治久安。


北鎮閭山位於遼寧省北鎮縣的遼河平原的西部,從京沈鐵路乘火車在溝幫子站下車,距間山僅30公裏。從沈陽、錦州乘坐汽車也可直達間山腳下閭山方圓600多平方公裏,自古以來以雄峻多姿、風景優美著稱,與長白山、千山合稱東北三大名山古書上曾稱謄“遼境內,山以醫巫閭為靈秀之最,而千山次之,最東則為東山。”閭山的別稱很多,如於微閭山、扶犁山、無慮山,無閭山、醫無慮山、醫無閭山、義巫閭山、醫毋閭山等等,都是東胡族語的音譯,意為“大山”。因閭山有六道山嶺,所以又稱為“六山”。

傳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東巡名山大川。聽說閭山山水奇秀,很想一遊,無奈遠在北方,道路難行,只好責令一名方士用“趕山鞭”將閭山趕到南方來。這個方士來到閭山腳下,左一鞭,右一鞭,打了三天三夜,閭山遍體鱗傷,血痕累累,但僅把山尾13座小峰挪動了一小段路程,而大山卻紋絲不功。這13座小峰就是閭山西南的十三山。如今閭山上下溝壑縱橫,每逢深秋季節,滿山的紅葉夾在蒼松翠柏之中,如同當年鞭打的條條血痕。有古詩記載了這個傳說:”幽州北鎮高且雄,倚天萬仞幡天東;祖龍力驅不肯去,至今鞭血余殷紅。”

歷代帝王聽說秦始皇趕山失敗,閭山仍威武不屈地鎮守北方,對此特別崇敬。唐玄宗封閭山為廣寧公,金世宗封其為廣寧王,明太祖詔定為醫巫閭山之神。從北魏起,隋、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朝廷,每逢大典都要由皇帝親自或委派官員前來祭山,因此滿山上下留有很多古跡。

閭山絕頂大望海峰,海拔867米,上有望海堂遺跡,是遼太租的王太子耶律倍的讀書處。從現存的柱石、磚瓦來看,當年建築規模宏大,山峰四周都修有瞭望台。遼太子耶律倍在此隱居,曾“貯書萬卷,歌嘯其中”。在此居高臨下,極目四望,千峰萬壑,盡在眼底。倘若晴日,可遠眺渤海。在其東南山中的雙泉寺旁,有一“筆頭峰”,如筆尖直插雲霄。山崖旁的石洞,傳說是耶律倍的藏書洞。雙泉寺以南的“龍崗”,有遼代皇帝、皇族的陵墓群,保留有很多珍貴的遼代之物。因此,遼代把閭山看作皇族的發祥之地。清朝有五代皇帝先後來此遊山,康熙、乾隆、道光都留下不少題刻。

閭山的奇峰怪石比比皆是。人們依照山石形狀,取名為鷹嘴、鵝頭、駱駝、臥獅、寶馬、虎頭、鳳尾……等等,維妙維肖,形狀逼真。登山途中的南天門,有兩大石壁對峙而立,如同一扇天造地設的大門。“門”寬僅供行人通行,為閭山一大勝景。兩壁上摩崖石刻很多,“北鎮名山”四個大字雄渾有力,最為醒目。著名的隱道谷是一塊罕見的巨巖,斜覆如“石棚”,棚檐下的谷寬10米,長40多米,可容五、六百人。石壁上有兩個深不見底的洞穴,投石而下,只聞砰然有聲,余音不絕。最為險峻的山景要數白雲關。明代長城曾依閭山山脊而築,白雲關則是長城的一座瞭望台,屹立在四壁如削的山頭,以前登白雲關,要攀軟梯而上,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閭山上下又有清泉溪澗點綴,增添了清秀動人的水景。在道隱谷大石棚中,有一股泉水滴流而下。如到夏季雨水增多,滴泉則成白玉珠簾的流瀑,淩空而落。一到冬季則成道道冰柱,晶瑩通透。泉水之下有一石刻的“聖水盆”,泉水滴入,濺波躍珠,十分好看。乾隆皇帝到此悅心大開,題寫了“聖水盆”三字和七絕一首,連同《大閣八景五言三十韻》都刻於石壁之上。一旁還有道光皇帝《觀音閣歌》的刻石。這股請泉順流而下,匯集眾多的溪澗,盤旋曲折在幽谷之中,一直流到近山麓的聖水橋。橋下是石壁陡坡,層層疊疊的瀑布跌水,又成為一著名的水景。

閭山自古有名,各代均有寺廟建成。其中大觀音閣建在道隱谷之上,始建於遼代,歷史悠久。附近的風景點甚多,成為閭山上主要遊覽區。玉泉寺建於明代,坐落在山幽林郁的深處,周圍群山上蒼松翠柏,林中鳥語蟬鳴,一片“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恬靜景象。玉泉寺西部的山溝中還有三清道觀一座,有下、中、上三院,三院之間都有崎嶇山道相連,上院旁的陡壁上有18個石磴,直達呂祖洞,傳說呂洞賓曾住此洞。登此洞需手腳並用,緊貼石壁攀援而上,下洞則更為艱難了。據統計全山曾建寺廟庵觀46處,真是“天下名山僧占多”。

閭山上樹木蔥蘢,尤其是蒼松古柏,姿態各異,倔強地生長於高峰絕壁之間。春夏季節,萬綠叢中山花爛漫,秋季來臨,黃花紅葉點綴於楓林白樺之中。若到冬季,則雪花飄舞,群山如披銀甲白盔,一片北國冰天雪地的風光。如此名山,自古以來引無數文人墨客為之誦吟,清康熙皇帝也有一詩讚道:“名山插霄漢,朵朵青芙蓉。連亙數十裏,隱現千百重。迢遙不可極,黛色堆奇峰。窈窕覆岝崿,郁郁多蒼松。中有桃花洞,杳霞常雲封。萬古鎮幽州,秩祀同岱宗。盼望生引頸,贍顧停六龍。何時一登覽,蕩滌疏心胸。”

Views: 10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