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目前全新加坡也只剩下三個固定戲台,作者一時好奇,於是去“尋幽探秘”一番……

走過了百多年的本土閩劇團新賽鳳終於也走入了歷史,正如1988年的電視劇《舞榭歌台》情景:“落幕前的喝彩掌聲,轉眼間即成永恒,落幕後的惆悵孤寂,有誰會去註意”。戲唱完了,曲終人散,人去“台”也空,留下的戲台孤零零地等待天亮,然後就是被一班熟練的搭棚工人“解體”,化整為零,繼續下一個旅程。

在過去迎神廟會和酬神戲普遍的五六十年代,為了省卻裝卸戲台的麻煩,許多寺廟都在廟前的空地建了自己的固定戲台。記得過去服役受訓或者帶兵在裕廊、蔡厝港和義順“山林”演習時,最高興是在晚上紮營的地方有廢棄的戲台,那就可以不愁半夜下雨,可以舒舒服服安心地睡一晚了。

時過境遷,當越來越多土地被征用,廟宇搬遷、整合、組合導致數量減少;再者新加坡寸土尺金,廟宇多不能應付昂貴的地價來租用空地和建戲台。固定的戲台也就一個一個跟著走入歷史了。

聽導覽同儕說目前全新加坡也只剩下三個固定戲台,一時好奇,於是去“尋幽探秘”一番。

烏敏島佛山亭大伯公廟戲台

第一個幾乎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遠在”烏敏島的戲台。

烏敏島戲台現在由烏敏島佛山亭大伯公廟管理。雖然島民所剩無幾,不過大伯公廟的香火還是非常鼎盛,今年農歷四月中慶祝大伯公千秋時,就在戲台演了好多天的潮州劇,還備了免費渡船載香客來回烏敏島上香和看戲,最後一天更跟上潮流,以歌台壓軸。

戲台建於1930年代,開始時只是為了方便演酬神戲的木架構造,多來年幾經維修重建,才有現在的架勢。戲台拔地而起,台基約一米高,戲裏的才子佳人、生旦凈末醜、神仙老虎狗都“高高在上”,台下看戲的沒遮攔,也沒有“向隅”之患。

戲台的屋頂中長兩側短,是典型中國樓宇的矮“歇山式”屋頂。台分幕前幕後,左右虎度門分明。戲台下面是空的,可置雜物,有南洋“浮腳樓”的風味。

根據吳俊剛先生說,在烏敏島早期,他的小學“公立敏江學校”在學生多時,課室不夠用的話,學校就去向街上的店家租用課室,甚至還在戲台上課哩!所以戲台可說是見證了小島的風雨滄桑和興衰。


馬裡士他路梧槽大伯公廟戲台


第二個戲台在馬裏士他路梧槽大伯公廟,由早年來自福建的移民籌建於1847年,廟裏供奉的主要神明是大伯公,協天大帝和虎爺等。

這個知名度很高的固定式戲台,於1906年建於廟宇右邊的空地,坐北朝南。屋頂也是較簡單的單檐“歇山頂”,戲台同樣拔地而建。每年農歷正、二、八和十一月都有上演酬神大戲。

今年八月請的是本地戲班“小洞天”閩劇團,“小洞天”的演員和樂師有大部分是來自剛解散的“新賽鳳閩劇團”。

戲台右邊向著大路常有一攤賣榴梿的攤子,榴梿的香味就伴著戲台上的君子小人、忠良奸臣,時而風平浪靜,時而驚天動地,與看戲的人一起穿越時空,看盡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錦茂區圓福殿戲台

最後一個就是較少人知道的“圓福殿戲台”了。戲台坐落於錦茂區和西乃山(Mount Sinai)之間的惹蘭克巴耶(Jalan Kebaya),離烏魯班丹河不到50米,過去被稱為“班丹谷大港內戲台”,屬於圓福殿的物業。1904年一批來自安溪蔡氏族人從福建安溪的金福廟請董公真人南來在烏魯班丹河谷(當時叫大港內)創廟,所以圓福殿過去也曾被稱為蔡氏村廟。

廟裏供奉的神明除了董公真人之外,還有協天大帝(關公)、伏羲大帝、範侯仙師和五谷真仙等。1919年廟宇在原址重建,戲台也是那時增建的。所以相比起來,圓福殿戲台比烏敏島的戲台建得更早。無獨有偶,1927年勵群學校建校時,也是用戲台作為課室的。勵群學校的建校校長是易臥雲老師,學校當時被劃入武吉智馬區,勵群學校在1980年停辦後,就只剩下圓福殿古廟和大戲台留守至今。


台不戲台較為樸素,主台屋頂是單檐“懸山頂”,左右再各加一個副檐。與其他兩個戲同的是這戲台與觀眾台之間有約兩米的空隙,這大概是因為圓福殿是建在斜坡上,所以在建觀眾平台時不得已的取舍。戲台的底層約有兩米多,高過其他兩座戲台,所以被開辟為消閑和其他活動的場所。根據廟祝所說,由於廟宇現在就處於私人住宅和高樓公寓的心臟區,所以比較少演酬神戲,只有農歷五、八和十一月各演兩天。今年十一月已預定了“新寶鳳閩劇團”開鑼。

……
當街戲慢慢走入歷史,傳統的街戲戲台也越來越少見到了。固定的戲台雖還能依廟宇而存,就看我國這僅存的三個戲台還能承受多少“經濟壓力”和風霜,繼續在小紅點的繁華之中掙紮傳承了。借一句辛棄疾的《永遇樂》:“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固定戲台的消失,或許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罷了!(《新加坡早報 – 繽紛》2014年12月27日 http://km-work.blogspot.my

Views: 1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