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溢嘉的文字城堡·傳統「寒熱」病的背後

前一陣子流行「國學熱」,這個「熱」表示以前有一段時間相當「冷」;有人說它是「文藝復興」,這個「復興」也意味以前有過「沉淪」。

國學屬傳統文化,國人一向自詡重視傳統文化,我倒是覺得多數人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很是複雜、矛盾:飛黃騰達時,搶著將傳統視為傳家寶;落難困頓時,就又馬上「子嫌母醜」,毫不留情地怪罪、詆毀傳統,甚至想完全拋棄、消滅它們。

這種對傳統的忽冷忽熱、反復無常,換個說法是中國人對傳統的看法很靈活,非常有彈性。臺灣有所謂「外省人」,也就是1949年隨國民黨到臺灣的內地人。我小時候鄰居有不少外省人,當時有件事讓我極感納悶,就是「他們」從不燒香拜拜,不拜佛祖、媽祖、關公、土地公,也不拜祖先,客廳裡都沒有神龕和祖先牌位,有一段時間,我還誤以為「他們」是「信基督教」的。

後來才慢慢瞭解,「他們」在家鄉原也是有傳統信仰和習俗的,但在顛沛流離、客居他鄉後,就拋棄了那些傳統和習俗。又後來,發現移民到美國的臺灣人也如出一轍,沒多久就拋棄了很多在臺灣的傳統習俗。這種彈性和靈活,其實意味著中國人對傳統的拋棄要遠多於眷戀。到日本和韓國看看就知道,中國人拋棄了多少「漢家舊物」。

近代華人花果飄零,散佈世界各地,有人喜歡拿猶太人來和華人相比,但我總覺得這種比喻不太恰當。眾所周知,精神分析大師佛洛德是個猶太人,我從他的傳記資料得知:他在1856年5月6日出生,一個禮拜後舉行猶太人傳統的割禮;他父親在其猶太教專用的家庭聖經裡,以猶太曆記載佛洛德誕生及接受割禮的日子、主持割禮的猶太祭司是誰,並且為佛洛德取了一個猶太名字。

這是猶太人的傳統習俗,值得注意的是,佛洛德這個家族不是在近二三十年才移民歐洲的,其祖先寄居歐洲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為了避免迫害還在歐陸遷徙了數千公里。佛洛德的父親在祖先離開故土一千年後,仍謹守猶太人的傳統習俗,這使得佛洛德終生牢記他是一個猶太人,連他的最後著作《摩西與一神教》也是在探討猶太民族的歷史與終極存在問題。

反觀在海外的華人,在兒子誕生時,他們會舉行中國人傳統的誕生儀式嗎?會在家譜裡以傳統漢曆記載這件事嗎?會鄭重其事地祭告祖先嗎?恐怕連家譜、祖先神位都沒有吧?

當然,中國有太多傳統,且良莠不齊,無法照單全收。好壞的標準在哪?要如何去蕪存菁?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也不是誰說的算數,但首先恐怕要誠實直面大家究竟是怎麼看待傳統的。個人以為中國人對傳統的基本態度太過「功利」──傳統是隨著社會變遷與個人際遇而被熱情歌頌或冷酷拋棄的,但就在這忽冷忽熱的過程中,有些傳統一旦被拋棄,就再也回不來了。

(2009年,原載中國大陸《南方周末》雜誌)

Views: 11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