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西湖圓荷滴露寄相思

荷花是如此高尚的一種花,宋朝周濂溪贊它出汙泥而不染。它的每一部分又都可以吃。有如一位隱士,有出塵的高格,又有濟世的胸懷。所以吃蓮花也不可認為是煞風景的俗客,而調冰雪藕,更是文人們暑天的韻事。新剝蓮蓬,清香可門,蓮心可以泡茶,清心養目,蓮梗可以作藥。詩人還想拿藕絲制衣服。有詩雲:“自制藕絲衫子薄,為憐辛苦赦春蠶。”如果真有藕絲衫,一定比現代的什麽“龍”都柔軟涼爽呢。倒是荷衣確是隱者之服,詞人說:“新著荷衣人未識,年年江海客。”我想只要能泛小舟徜徉於荷花叢中,也就是遠離煩囂的隱士了。

寫至此,我卻想起了荷花中的一段故事:那一年仲夏,我陪著從遠道歸來的姑丈,和見了他就一往情深的雲,三人蕩舟湖上。從傍晚直至深夜,大家都默默地很少說話。小幾上堆了剛出水的紅菱,還帶著綠色莖葉,雲為我們—一地剝著紅菱。她細白如蘭的手指尖,與鮮嫩的紅菱相映成趣。船兒在圓圓的荷葉之間穿來穿去,波光蕩漾中,雲嬌媚的面容有如初綻的紅蓮。她摘下一片荷葉,漂在水面,水珠兒紛紛滾動在碧綠的絲絨上。我伸手上捉時,它們就頑皮地從手指縫中溜跑了。雲說:“誰能捉住水珠呢?”姑丈說:“找們不就像這些水珠嗎?”她深湛的眼神註視了他半晌,低下頭微喟一聲,沒有再說什麽。沈默的空氣重重地壓著我的心,想想他們這一段無可奈何的愛,將如何了結呢?雲撿起一片藕,雙手折斷,藕絲牽得長長的。在細細的風中飄著。她凝視一問,把藕扔在水中。藕絲是否還連著,我就看不清楚了,只看見雲的眼中滿是淚水。

對岸五彩霓虹燈在閃爍,岸邊的世界依舊繁華,我們的船卻飄得更遠了。到了西泠橋邊,冷清清的蘇曼殊墓顯得更寂寞。這位“才如江海命如絲”的情僧,縱然面壁三年,又何曾斬斷情絲?是否他就不會吟“還君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的詩了。那時,我還是一個單純的高中學生,可是“人間情是何物”,卻已困惑了我,使我為旁人而苦惱。

我們舍舟登岸,從湖堤歸來,三人並肩走在柏油馬路上。盡管荷香陣陣,湖水清涼,我的心卻十分沈重,相信他們的心比我更重。姑丈忽然拍拍我的肩說:“希望你不要去捉荷葉上的水珠,那是永遠捉不住的。”他這話是對我說的嗎?


桂花香裏啜蓮羹


中秋前後,滿覺隴桂花盛開。在桂林中散步,腳下踩的是一片黃金色的桂花,像地毯,軟綿綿的,一定比西方極樂世界的金沙鋪地更舒適!濃郁的桂花香,格外親切。我那時正讀過郁達夫的小說《遲桂花》,文人筆下的哀傷,也深深感染了我。仿佛那可愛的女孩,正從桂花中冉冉而來。

桂花林中還產一種嫩栗,剝出來一粒粒都帶桂花香。滿覺隴一路上都有小竹棚,專賣白蓮藕粉票子羹。走累了,坐下來喝一碗票子羹,頓覺精神飽滿,齒頰留芬。母親拿手的點心是桂花棗泥糕,所以趁每回遠足滿覺隴,都要捧一大包撒落的桂花回來,供她做糕。留一部分曬幹和入雨前清茶中,更是清香可口。

不知何故,桂花最引我鄉愁。在臺灣很少聞到桂花香,可是鄉愁卻更濃重了。

我們母校之江大學,是國內聞名的名勝之一。它位於錢塘江邊,六和塔畔,秦望山麓。弦歌之聲,與風濤之聲相和,陶冶著每個人的襟懷。

清晨的江水是沈靜的。在山上,凝眸遠望,江上霧氛未散,水天雲樹,一片迷蒙。晨曦自紅雲中透出,把薄霧染成粉紅色的輕紗,籠罩著江面。少頃,霧氛散開,江面閃著萬道金光,也給你帶來滿腔希望。沈靜的江水,也有憤怒的時候,那就是月明之夜的洶湧波濤。尤其是中秋前後,錢江的潮水,排山倒海而來,蔚為奇觀。海寧觀潮,不知吸引多少遊客。傳說錢江的潮頭有兩個,前面的是伍子胥,後面的是文種,春秋時代的兩位忠臣,把一腔孤忠悲憤,化為怒潮。吳越王镠曾引箭射潮,卻不曾把潮頭射退,稱雄稱霸者又何能敵得過大自然?

六和塔是杭州三大名塔之一,另兩座是保俶塔和雷峰塔,都是戰國時代的建築(按,保俶塔和雷峰塔,均建於北宋初。——編者註。)一俊秀,一蒼勁,故稱為“美人老僧”。雷峰塔因為有法海和尚鎮壓白蛇在塔下的故事,所以更帶神秘性。而塔因幾經火災已倒塌大半。據說赭色的殘磚可以治療痼疾,遊人往往帶回一塊半塊。殘缺的古塔,在斜陽映照下,更顯得一片蒼涼、“雷峰夕照”也就格外的引人低徊。我比較喜愛的還是六和塔,因為它接近人間:朱紅的曲檻回廊和六角飛檐,點綴在波濤壯闊的錢江邊,更配合年輕人的心情。塔在外表上看去是十三層,登塔卻只七層,設計非常巧妙。塔下有許多竹篷攤販,學生們每天都成群結隊來小吃,再買點零食,爬上塔頂邊吃邊唱歌。雖比不上杜老“振衣千仞岡,濯足萬裏流”的氣概(按,“振衣千仞岡,濯足萬裏流”,為晉左思《詠史》中句。——編者註),卻也真自由自在。從六和塔沿著錢塘江走兩三裏路,便是九溪十八澗,在九溪茶亭坐下來小憩,沏一壺清茶,買一碟花生米,一碟豆腐幹,真有金聖嘆說的雞肉味。山泉猜洌中帶甜味,溪水粼粼,清可見底。我們常赤腳伸在水中,讓小魚兒吻著腳趾尖。十八澗的美在乎自然,幾處茅亭竹屋,點綴於曲折的溪邊。假日遊人也不多,不像臺北近郊的名勝,處處人擠人,想找個座位休息一下,都很難得。使我格外思念那些悠閑無爭的歲月,也使我念念不忘老師的四句詞:“短策暫辭奔競場,同來此地乞清涼;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真是悟道之言。處於今日繁忙的工業社會中,每日被分秒的時間所追趕,身心疲乏不堪。真想暫離開奔競之場,可是教從門處乞得片刻清涼呢?

花園別墅,亦為西湖點染了不少風光。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劉莊,它是香山巨賈劉門芻的別墅。裏面臺榭亭池,回廊曲檻,建築得十分富麗。只是平時不輕易開放,尤其是學生旅行到此,看守園門的就把大花廳的四面玻璃門緊緊關閉,我們只能把鼻子貼在彩色玻璃窗上,向裏面張望華麗的陳設,羨慕不已。有一次,我隨著父母一同去遊玩,父母通報了姓名,看門的特地延入內廳,還請出女主人來接待貴賓,對我這黃毛丫頭來說,簡直是受寵若驚。我走進雕梁畫棟的客廳,不由得目迷五色,因為一切的陳設實在太講究了。桌椅都是成套紫檀木鑲大理石,油光雪亮,幾案上的各種古玩和壁間的名人字畫,使愛古玩字畫的父親都露出萬分欣羨的神色。墻角的花架都是蒼老的樹根雕成,顯得格外典雅宜人。庭院中種滿了奇花異卉,春日百花盛開,倒也有一片欣欣向榮氣象。父親說,因為莊園主人去世多年,花木再茂盛,也趕不走那一股陰沈冷落之氣,尤其是秋冬以後。這位莊主生前極懂得享受,所以為自己建了偌大一座別墅,而且娶了八個太太,他何曾想到樹倒猢猻散,身後紅粉飄零的悲哀?在莊的旁邊是他的墳墓,全部是文石砌成,其豪奢不亞於古代帝王。前面一字兒排著八個墓穴,是他為八個太太築的生壙,上面刻著他自撰的生擴誌。可是八個墓穴好像還空著六個。出來招待我母親的江兩位劉太太,卻不知她們排行第幾,年紀看上去都是四十尚不足,三十頗有余。她們一色的黑綢旗袍,淡掃雙眉,薄施脂粉,皮膚都非常細潔,頸後綰一個低低的愛絲髻;珍珠耳環,鉆石戒指。如此一對如花美眷,長年伴著一座冷冰冰的孤墳,使我立刻想起徐於的《鬼戀》幸得她們神情並不淡漠,與母親說話,語調非常親切。母來不便與她們多談,我卻恨不得問她們:“你們害怕嗎?將來打算葬在這個墓穴裏嗎?為什麽不進城自跟親戚朋友住在一起呢?”我那時太年輕,哪兒懂得人世間許多傻事。這兩位美麗的未亡人,守著偌大的莊園,守著她們死去的丈夫,一年年的春去秋來,花開花謝,她們真個是死灰槁木,看破紅塵嗎?人世的富貴榮華、濃情蜜意都是過眼雲煙;建造這八個墓穴的劉莊主人,才是真正的大傻瓜呢!“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滿園姹紫嫣紅,給人的感慨又是如何?


青山有幸埋忠骨


嶽王墳是我們學生春秋季旅行必遊之地。嶽王是宋代民族英雄嶽飛,門前有一副對聯是:“清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生鐵鑄成的秦檜夫婦像,就跪在墓前。遊客們都叫孩子便溺在秦檜與秦檜老婆身上,這固然表示對奸臣的痛恨,卻是有礙公共衛生。加以號稱丘九的學生,甘楂果殼仍了滿地,使一座莊嚴的殿宇,顯得嘈雜淩亂。倒是南端的張蒼水祠,遊人少,反有一份肅穆之氣。張蒼水祠和鄭成功都是反清復明的民族英雄,兵敗不屈而死,杭人乃立祠祭之。

我國民族最重氣節。宋明兩代的民族英雄,留給後代的典範尤多。這正是中華民族所以能永遠兀立於世界,而且將日益強盛的主要原因。


林泉深處謁如來


杭州的古剎,我最喜愛的是裏西湖的靈隱寺。因為它離城區較遠,格外清幽,是夏天避暑的勝地。每年暑假,我都陪父親去靈隱。父親是為了“逃客”和找老衲談禪,我是為了享受坐馬車的樂趣。沿著柳蔭夾道的蘇堤,馬蹄得得中,可以飽餐湖山秀色。那一份悠閑的情趣,離我已很遙遠很遙遠了。每當計程車載著我在臺北街心橫沖直撞時,我就更懷念蘇堤上的馬車。

靈隱寺對面的山峰就是有名的飛來峰。峰下清泉寒冽,泉邊有亭名冷泉亭。有一副對聯是:“泉從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另一到卻回答道;“泉從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煞是有趣。在冷泉亭裏,泡一壺龍井茶,手中一卷書,就可消磨竟日。方丈款待我父親的,據說是市面上買不到的上品清茶。大概就是彭玉麟聯句中的“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的好茶了。父親那時已非達官貴人,只是和老和尚談得非常投契。老和尚將八十的高齡,精神非常健旺。我問他怎樣修行?他指著寺前巨大的彌勒佛像,叫我念旁邊的對聯:“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他說:“懂得此中妙理,便是修行。”父親笑著點點頭,我小小年紀,哪兒懂得呢?

寺旁羅漢堂裏有八百尊羅漢,塑得每尊神態不同。遊客可以選擇任何一尊羅漢,向左或右數,數到自己的年齡數字時就停止。如果是一尊慈眉善目的羅漢,就表示你是個好性情的人。如果是一尊豎眉瞪眼的,就表示你脾氣火爆。記得我數過很多次,常常數到一尊眼睛裏長出手、手心裏捏著亮晃晃珠子的,不知象征的是什麽?


一生知己星梅花


宋朝的林和靖,在杭州選擇了他的隱居之處,那就是裏外湖之間的孤山。他性愛梅花,曾手植三百多株梅花,並依梅子的收成維持簡樸的生活。於是依山傍水,繞屋倚欄,盡是梅花。他的詠梅名句不少,最膾炙人口的當然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他又養了幾只白鶴。每當他外出時,如有客人來訪,童子就放起白鶴,翺翔空中,他一見到白鶴,就知有友人來了。這位妻梅子鶴的林處士,真是懂得生活的情趣。可惜的是這樣好的名勝,卻被後來一條博覽會木橋破壞了。大約是1928年,杭州舉行了一次博覽會。在裏西湖邊上蓋了一座大禮堂,大禮堂對面,一條紅木長橋直通孤山,破壞了孤山的寧靜。抗戰勝利後,長橋已被拆除,孤山又回復了往日的幽靜。那時,浙江大學暫時遷到平湖秋月附近的羅苑,我就時常隨一位老帥穿過對面的林蔭道,散步上孤山。冬天,湖上沒有一只小船,放鶴亭邊,梅花盛開。我們坐在亭子裏的石凳上,灰蒙蒙的天空,漸漸飄起雪花來,無聲地飄落在梅枝上,白成一片。當時想起杭州淪陷於日軍時,我們在上海,老師曾有詞雲:“湖山信美,莫告訴梅花,人間何世。”後來湖山光復,我們又能回來賞梅,心中自是安慰。我們望了很久,才踏著雪徑回到老師住的臨湖暖閣中。他伸手在窗外的梅技上,撮來一些雪花,放在陶磁壺中,加上紅茶,在碳火上煮開了,每人手捧一杯香噴噴熱烘烘的茶。他興致來了,立刻呵凍揮毫,畫了一幅紅梅。我也乘興在空白處寫上兩句詞:“借取娉婷標格,好春卻在高枝。”我們默默地望著湖上的雪景、雪裏的梅花,吟起古人“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添作十分春”的詩句,才懂得林處士為何願意終卷是鄉了。

Views: 2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