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七)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在宇宙通往死寂狀態的過程中,生命卻與之截然相反,她的方向則是通往有序,充滿活力。所以,生命就像死寂沙漠中的一片綠洲,頑強地抗拒著“熵”的力量。

如果說生命是沙漠中的綠洲,那麼,“惡”就是綠洲旁的那些沙丘,它們伺機想要抹殺掉生命的這點綠意。當然,我這裏所說的“扼殺”,並不僅僅指殺死生命,更包括禁錮生命的活力,並由此導致心靈的淪喪。一切限制和扼殺生命特征的心理和行為都是“惡”的表現。這些生命特征包括人的感知和感覺、思想和行動、成長和意願等。比如,某些人對他人擁有強烈的控制欲,試圖剝奪他人成長的意願,增強別人的依賴感,消弱別人的創造力,拼命把別人改變成溫順聽話的機器,這種抹殺了別人人性的心理和行為就是“惡”。與此同時,善則是惡的反面,善助長生命的活力,鼓勵生命的多姿多彩,以及“人”獨一無二的特性。

關於善與惡,弗洛姆用了兩個十分專業的心理學詞匯:一個是“眷戀生命的人”(biophilic person);一個是“戀屍癖”(necrophilia)。所謂善,就是從本質上熱愛生命,對一切充滿生命力的事物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近感。這種人擁有正常人具有的情感和意願,能夠努力去獲取豐富的人生體驗,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他們發出自己的光,但不會吹熄別人的燈。所謂惡,就是對死的東西極度感興趣。具有“戀屍癖”的人被所有沒有生氣和死的東西所吸引和狂迷,諸如,死屍、腐物、糞便和汙垢。

他們對此類事物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不管是喜歡還是討厭,都會被它誘惑,不由自主地註意它,並對其作出反應。這些人發不出生命之光,卻會去吹熄別人的燈。

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我給愛下過一個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在這裏,我還要給“惡”做如下定義:惡,是運用一切影響力阻止他人心智成熟與自我完善的行為。如果說生命是一條正道,惡則是一條邪道。所以,人們常常在“惡”字的前面加一個“邪”字,意味著“惡”是一種反生命的力量。對於生命來說,愛是一種正能量,它能促使自己和他人的心靈獲得成長;而邪惡則是一種負能量,它不僅阻礙自己的心靈成長,還會阻礙別人的心靈成長。我曾說懶惰是人的原罪。但懶惰不同於邪惡,一般意義上的懶惰,只是對自己和他人缺少愛,即自己不發光,也不會去吹熄別人的燈。但是,邪惡則不同,邪惡視愛為仇敵,與真正的愛完全對立,它試圖扼殺人的感受、感覺和情感,扼殺人的創造力及生命力,其險惡用心是為了顛倒生命。追求心靈的成長和心智的成熟,是生命最健康的需求,阻礙心靈的成長是一種病態的表現。邪惡不僅會運用一切力量去阻礙別人心智成熟,還會阻礙自己的自我完善。從這個角度來看,惡,也可以定義為:為了維護病態的自我,不擇手段去毀滅別人的自我。那麼,邪惡靠什麼來維護自己病態的自我呢?就是靠謊言和欺騙。所以,謊言總是伴隨著邪惡。

促使人心智成熟的力量是愛,是心中的天使;促使人變得邪__惡的力量來自心中的魔鬼。但值得註意的是,喚醒心中魔鬼的符咒就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如果你逃避問題和痛苦,你就是試圖喚醒魔鬼;相反,如果你勇敢地面對問題和痛苦,你就是在呼喚心中的天使。特蕾莎修女說:“如果你願意平心靜氣承受痛苦,那麼,你就在心中為天使找到了愉悅的容身之地。”

我的病人和朋友曾多次問我:“派克醫生,為什麼逃避問題和痛苦,就會喚醒心中的魔鬼呢?”有一句話說得好:為了追逐快樂,人會努力;為了逃避痛苦,人會不遺余力。所謂“不遺余力”,就是不擇手段,用謊言顛倒是非,混淆黑白,不計後果,只要是能避免痛苦,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都可以幹出來。

我也曾經問一位女士:“什麼樣的人是邪惡之人?”她想了一會兒,回答道:“也許是那些什麼事情都能幹出來的人!”沒錯,為了逃避痛苦,這些人選擇了不遺余力,選擇了謊言和欺騙;為了謊言,他們扭曲了心靈;由於心靈的扭曲,這些人無法真實地面對自己,他們為了逃避負罪感和良心的譴責,只會把一切責任和痛苦歸咎於別人,甚至不惜拿別人當替罪羊。換一句話,這些人為了逃避良心譴責所帶來的痛苦,什麼事情都能幹出來,他們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也不管別人的死活,唯一關心的就是自己怎樣才能逃避痛苦。

沒有罪惡感的人窮兇極惡,逃避罪惡感的人邪惡

人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每當看見自己的“惡”時,都會感到痛苦——人們會為自己的醜陋而羞愧,會為自己的錯誤而進行自我譴責,會為自己的罪過而產生罪惡感。這種由面對自己的“惡”而產生的內疚和痛苦,令人備受煎熬。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我說逃避問題和痛苦,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由於人們常常用謊言來逃避問題和痛苦,所以,我們也可以說,謊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人生中的痛苦有很多種,你逃避什麼樣的痛苦,就會患上什麼樣的心理疾病。那麼,內疚和罪惡感也會給人帶來痛苦,逃避這種痛苦,會產生怎樣的情況呢?答案是,逃避罪惡感,人就會變得邪惡。邪惡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疾病,它是由逃避特殊的痛苦導致的。

實際上,有沒有罪惡感,正是善與惡的分水嶺。

一般來說,區分善與惡的標準不是看他做不做壞事,而是看他有沒有罪惡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般的人不是不幹壞事,而是幹了壞事之後,會遭受到良心的譴責,正是由於有了這種良心的譴責和罪惡感,我們才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努力凈化心靈,坦坦蕩蕩走向善的道路。上一章中喬治的故事就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在喬治與魔鬼簽訂了協議,即將淪為惡人的時候,他遭到了自己良心的譴責,並由此產生了罪惡感。可喜的是,他勇敢面對這種罪惡感,知恥而後勇,覺悟到自己有罪,最終幡然醒悟,避免了心靈的淪喪,回到了善的道路上。

與此同時,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窮兇極惡的罪犯,有的是因為精神疾病而犯罪,有的是因為仇視社會而犯罪。

這些人有一個共性:良心泯滅,毫無罪惡感。他們犯了罪,卻不會產生任何罪惡感,也不會遭受良心的譴責,這些人是一群“道德白癡”,是人渣。正是由於他們沒有罪惡感,所以什麼壞事惡事都能幹出來。有的甚至還能從幹壞事的過程中體會到一種快樂的刺激,其心理特征,就如同“戀屍癖”能從死屍中感受到快樂一樣。所以,他們是罪大惡極的人。不過,雖然這些人很是兇殘,但是他們邪惡的本性卻十分明顯,很容易被發現,一般都逃脫不了法律的制裁,監獄和精神病醫院是他們最後的歸宿。

雖然窮兇極惡的人可怕,但更可怕的則是另外一類人。這類人深知良心譴責的滋味不好受,他們不敢面對自己的罪惡感,極力逃避。善良的人會勇敢承受罪惡感所帶來的痛苦,並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人格。而這類人在自己的罪惡感面前,則是十足的膽小鬼和懦夫,他們沒有勇氣承受良心譴責所帶來的痛苦和煎熬,只想一味地逃避,而逃避的方式就是選擇用虛假的“善”來掩蓋真實的“惡”。他們用謊言把自己的“惡”包裹起來,偽裝出一副“善”的面孔。尤其值得註意的是,這些人在掩飾自己“惡”的過程中,會不擇手段抹殺自己“惡”的證據,哪怕是扼殺別人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我們把這類人稱為偽善之人。這類人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為了逃避良心的譴責,為了維護自己虛假的善,他們說謊成性、自欺欺人,什麼謊話都能說,什麼壞事都可以幹出來。正因如此,我們才會說:“大奸似忠,大惡似善。”

明目張膽幹惡事的人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以善和忠的名義,暗地裏卻幹著邪惡的勾當。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沒有罪惡感的人,會變得窮兇極惡;逃避罪惡感的人,會變得邪惡;敢於承認罪惡感的人,則會一步一步趨向於善。每一個聖人都有過去,每一個罪人都有未來。承認自己的缺陷和過錯,人的心靈就會趨向於善;隱瞞、遮掩和逃避自己的缺陷和過錯,人最終就會變得邪惡。榮格說:“惡,是由於無法面對生命的陰影。”他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無法面人性中的“陰暗面”,就會產生“惡”。所以,在對待自己的罪惡感上,如果我們敢於承受它帶給我們的痛苦,就踏上了善的旅途;相反,如果我們不敢面對自己的罪惡感,害怕承受罪惡感給自己帶來的痛苦,一味地用謊言來掩蓋真相,那麼,人則會無惡不作。

逃避罪惡感的目的,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善,掩飾不善,就是偽善。偽善的人道貌岸然,特別在乎自己的外表和形象,他們會竭盡全力維護自己完美的表象,不遺余力保持道德完美的假面具。他們十分擔心自己的道德形象,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對倫理_道德和社會規範極為熟悉,高度敏感。但不管怎樣掩飾,也無法抹殺他們內心陰暗的事情,他們的善良是“裝”出來的,渾身上下都充滿了虛偽、欺騙和謊言,這就難怪他們會給人一種迷惑的感覺了。偽裝的善是最可怕的惡,其邪惡就像隱藏在美麗花叢中的響尾蛇,具有極大的欺騙性。有一位女性在描述自己碰到邪惡之人時,這樣說道:“每次碰到邪惡之人,我都會莫名其妙感到迷惑,仿佛瞬間便喪失了思考的能力,內心極不舒服,有一種本能的反感,只想盡快逃避。”

如果說窮兇極惡的人多在監獄和精神病院,那麼,偽善的惡人則更多地隱藏在我們的身邊。而且越是需要善的地方,偽善的惡人就越多。比如,教堂和各種慈善機構,常常就隱藏著很多偽善的面孔。又比如,許多父母常常打著愛的旗幟,實際上則是在控制和操縱孩子,他們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漠視孩子的心理需求,甚至還扼殺了孩子生命的活力。下面,這個案例就是一個典型。

父母逃避自己的錯,孩子就會出大錯

很多時候,當心理醫生努力去挖掘一個問題少年的問題時,最終會發現,問題的根源往往並不在這個少年身上,而出自少年的父母,簡而言之,是父母的心理問題,導致了孩子的心理問題。雖然表面上看來,孩子的行為急需得到矯正,但實際上,往往父母才是真正迫切需要心理治療的人。但遺憾的是,這些父母往往都是逃避罪惡感的人,他們不承認自己有問題,也不願意接受心理治療,總是用謊言來掩蓋真相。其結果便是:父母不承認自己的問題,孩子就會出大問題我們說,窮兇極惡的人沒有罪惡感,面對自己的“惡”,他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善良的人則有罪惡感,當他們犯了錯的時候,都會感到內疚和痛苦,感到內疚和痛苦本身就表明,他們敢於正視自己的問題,沒有選擇逃避。而逃避罪惡感的人則沒有勇氣去承受內疚的痛苦,總是用謊言來掩蓋真相。從根本上來說,他們逃避良心的譴責,逃避罪惡感,就是在逃避自己的問題。逃避自己的問題,不僅無法讓自己獲得進步,反而還會扼殺別人的生命力。

Views: 9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