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的文友,在這秋高氣爽之時,邀我去那望參加一個酒文化研討會。倒也不是此時正是“蟹肥賞菊”時,我才欣然應諾,實在是故鄉人的一片情誼難以拂去。另外,我自小生長在上海,對於故鄉那片土地上為什麽會產出洋河大曲、雙溝大曲這些飲譽中外的名酒,不甚明了,貧脊的土地上也會流溢出這噴香生津的瓊液玉漿,究竟是何種緣由呢, 

  在臨出發的前夕,我也確實為會上的發言作了準備,其實,不用準備,也能信口道出今古以來酒與文化人的故事。唐朝的大詩人李白,誰不矢口道他能鬥酒詩百篇,皇帝找他進宮去與外來使者打筆墨官司,千呼萬覓,他去口醉倒在長安街;上。至於晉代的竹林七賢,隱沒在山野,成天與酒作伴,借酒嘲諷朝庭。在歷代文人中,最數魏武帝曹操在酒後還能清醒,因此才能吟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千古絕句。
  酒能澆憂,酒能消愁,酒也能助興。上海有位逝去多年的著名畫家,一生中離不開畫與酒。他是杭州人,畫上經常是落款杭人唐雲也。杭州離紹興不遠,與紹興人一樣,他也愛喝花雕、力口飯、狀元紅此類的紹興老酒。他作畫前,常是捧著一只小酒壺,甜甜地咪上幾口,然後借著微微的酒興,在宣紙上潑墨而成……華師大有位老教授,廳裏到處都彌漫著一股股沁人的米酒香味,此老寫得一手好書法,不過揮筆之前,也是要捧著酒杯品上一會兒,據他自己介紹,這樣寫出的墨寶才有味道。至於用酒在社交場合應酬,在文化人圈子裏也是司空見慣的事了,不然怎會有“寒夜客來茶當酒”那樣的詩問世。大風雪天裏,好友造訪,家中斷酒,又沒得地方去沽酒,只能清茶一杯敘舊開懷了。
  詩人如不飲酒,怎會寫出關於酒的佳句,同樣,小說家倘與酒無緣,恐怕也難寫出有關酒的章節。那《水滸傳》裏寫武松去景陽崗打虎一節,以及醉打蔣門神的故事,簡直如有神來之筆,我不相信施耐庵不喝酒就能讓筆下的武松醉得那麽可愛。曹雪芹的《紅樓夢》裏的那個焦大,不就是多灌了幾口黃湯,以酒裝瘋,出言不遜,兜出了主人的眾多醜事。曹雪芹晚來窮途潦倒,在窘困中勉強打發著日子,但出於世家子弟的他,不會不了解酒的性格。在中國古典小說中,很少不沾有酒字,就連《西遊記》這樣的神話小說,也有孫悟空偷盜仙酒,以至於醉後大鬧天宮,我想吳承恩這位老夫子閑來也會盡興呷上兩杯以助文興吧……
  酒文化當然不只是指酒與文化人的關系,這個範疇應為文化氛圍。在德國慕尼黑,每年一度歡慶口卑酒節,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沸騰的啤酒泡沫,口卑酒節的狂歡簡直使整個城市顛倒過來了。如同啤酒是德國的驕傲一樣,葡萄酒是法國的驕傲。去年,法國的一家名牌酒公司,為了紀念他們的名酒已打入世界各國,特制造了一艘船巡遊天下的港口,與那裏的人民一起舉行歡慶的典禮,整個儀式古色古香,帶著十八世紀的法國宮庭的生活氣息,讓人在濃郁的酒香裏頓開眼界、大飽眼福。德國與法國是比鄰,但德國人是狂喝啤酒,法國人卻有著紳工的風度小心品酒,除了民族的個性不同,大約也與啤酒不能貯藏、葡萄酒越陳越香有關,一瓶法國的路易斯王朝時代貯藏至今的名酒在市場上的價格可以高達三十多萬美元。
  東方的名酒大多出自中國,八大名酒早已馳名世界。同是東方,日本人對中國人在酒席上頻頻幹杯,一飲而盡,感到太可惜了那些好酒,在他們看來,好酒一口倒下肚,還能品出什厶味道。這倒也不能說他們小氣,在我看來也是這樣。前幾年,到四川、內蒙、黑龍江等地出席幾個筆會,好客的主人擺席為我們接風時,總是大小酒杯擺滿一桌,開始倒也斯文,然而喝到後頭,盡了興也掃了興,什麽酒的味道都沒品出,倒是大醉後的感覺實在不好受。後來參加筆會,我寧願拒絕喝酒,給人看成不夠朋友,但也不遭那茬酒罪了。不過,在內蒙古的蒙古包裏,我還是不能斷酒,主人熱情地0昌起祝酒歌,兩位少女高高地將酒盞舉過頭頂,十分虔誠有禮地走到你身前,然後跪下向你敬酒,此情此意難以拂去,縱然醉了也感受到蒙族人民的一片殷殷待客之心。何況在那裏有一個習俗,客人酩酊大醉,吐得越多越夠交情,因為你能一見如故,吐出自己的心裏東西。而在我們上海,誰那樣酒後大吐,恐怕早已貽笑大方了。
  酒就是這樣,有人酷愛,有人厭惡,就交口它是水,去口又帶著火的性格。一旦上癮,要戒也難。記得小時候,我家對門有個說書人,外號就叫酒鬼,一天三頓,頓頓離不開酒,後來酗酒過度,人到英年就過早逝世了。所謂酒鬼,只要有酒,無須有菜,一點花生米,一碟茴香豆足可了。在我下鄉插隊的那個大隊裏,冬天開河後,有那麽兩個老職工,大寒天裏赤著雙腳,站在小店鋪的櫃臺邊,八分錢一瓶的小高梁,加上幾塊鹹餅幹,居然喝得有聲有色。在酒中,他們早已忘記外面是一個北風呼嘯的寒冷世界了。
  喝酒是講究品味的,但真正在這個世上能品出味的又有幾人,在我的印象中,那些大興安嶺的伐木工人、東海漁船上的打漁老大,是酒中真漢子也。他們喝酒,是以壯行色,驅風寒,三杯酒下肚,或是大風雪裏操縱電鋸,或是三丈狂濤中撒出漁網……有時,他們也醉,但不是為自己,而是因為生活太美太多情了。
  說來也是怪事,中國幾乎無處沒有酒廠,但從來沒有記載,說是中國是酒的發明國家。在西方,有這樣的一個傳說:早先有個旅遊者一次被困陷在大西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終日只能采擷野果子充饑,一次,他發覺一群猴子在一個小池塘裏掬水解渴,沒多一會兒,都跌倒在地,於是他好奇地去小池塘邊觀察,發覺塘裏都是野葡萄榨出來的汁,飲上一口清香無比……這個傳說是真是假,無人去考證過,反正流傳至今。至於法國的葡萄酒瓶為什厶用上橡木塞頭,釀酒為什麽非得有橡木制造的木桶不可,倒也有證有據考查了,因為橡木能與酒中的分子反應,增加酒的香度…—看來,我們也得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酒文化了。
  前些年,四川電視臺拍攝的茅臺酒的故事十分不錯,從茅臺酒發明者一家悲歡離合的歷史,演繹了茅臺酒的古今。中國有那厶多名酒,如果都能整理一下自己的歷史,就很有史料價值了。
  我去蘇北參加酒文化的研討會時,自然也想談上這些,茅臺酒能有自己的故事,我的家鄉名酒也肯定會有自己的故事,說不定會更精彩一些,因為大凡名酒都須得有好山好水的環境,產地皆是名山大川、秀山麗水,蘇北平原上一馬平川,這樣的環境裏也能向世上獻出芳香的美酒,有點不可思議了。
  發明酒的是人,制造酒的是人,但人也許從來沒有想過.讓人陷在困惑中的也是酒,難怪酒也會誤人也I
  那些酒廠的勾兌師們,盡管終曰要與酒打交道,什麽酒,只要經他們舌尖一沾,就會報出酒的濃度,真是厲害,但他們大都是戒酒的,在自己的生活中是不與酒友為伍的。
  會釀酒的不願喝酒,會喝酒的人不懂釀酒,酒的世界是那厶大,酒的天地又是這麽小…—幸好我是這酒的局外之人,免得自己陷進這大大小小的困惑之中了。局外人去談酒文化,大約也是很難說得明白的,只是局外人也有局外人的優勢,不是有句老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口馬。最近,北方有家電視臺轉播一場喝啤酒大賽,比誰喝口卑酒的速度快,現場到處都是一片狼藉,我想這大約肯定不能算是在提倡酒文化吧!
  沒有酒的世界,不能想像,到處都是酒的天下,誰又敢去想像。

Views: 5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