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枋《吃的藝術》元宵裡的丸子

元宵裏的丸子並不是酒筵之上的一道名菜,而是我這純粹北方佬初到江南引起的笑話。北方人正月裏吃元宵,餡子雖然也有豆沙、芝麻、山楂、玫瑰等各種名堂,但卻絕對離不開糖,除了甜之外不會有別的滋味。而那年在南京,我被朋友請去吃四喜湯團,起初嘗到的豆沙芝麻兩個特大號的元宵,只是覺得油多了點,倒還甜糯適口,等吃到第三個,一股鹹膩的油汁流到嘴裏,不禁大吃一驚,定睛一看,咦!怎麽元宵裏有個丸子?原來那是只肉心湯團。於是,我這少見多怪地出洋相,便在朋友群中不脛而走。這事距今已幾十年,自己在見識上早已不復是當初的鄉巴佬,但在飲食習慣上,卻還墨守舊章,明知道湯團比元宵做得細致,餡兒講究,但還是不能忍受那包著肉丸子的湯團。

從元宵裏的丸子,不由得聯想到北方人把凡是圓形球狀的可吃之物都叫做丸子,譬如揚州獅子頭,我們叫做四喜丸子;西菜中的煎牛肉餅,也叫做炸牛肉丸子。同時,一些非肉類也可做成綠豆丸子、豆腐丸子等。

在北方,丸子之名雖如此普遍,但並無特別突出的如揚州獅子頭舉國皆知,不過,北方做丸子倒是真的另有特殊手法。就以獅子頭為例,它的正宗做法是細切粗斬,肥肉精肉是四六之比。切時個別處理,然後再行混合,為的是要保持肉粒之間的距離,燒出來才嫩才酥。可是,任是做得多好的獅子頭,多好胃口的人也無法多吃,原因是太油膩了。假如不油膩,減少其肥肉的比例,則會成一團“死”肉,硬硬的有失獅子頭的美點了。而北方做四喜丸子卻另有一套,飯店餐館那標榜按照揚州正宗做法的不去講它。一般家庭裏,做大個的丸子,多是在丸子裏另摻配料,以荸薺、地瓜(涼薯)等為配者還不算離譜,最妙的是以幹饅首屑代肥肉。也就是說,做丸子可以用百分之百的純精嫩肉,斬好後,除了加入蛋白、鹽、酒等調味品,至少要摻上三成五成的(和肉的比例)幹饅首屑(隔夜的饅首,切極碎,經風幹,或者先把饅首切片在火上焙烤脫水後再揉碎)。如果是紅燒,可以略加醬油,先把丸子過了油,再行燒煮;如果是清燉,便是一鍋煮好的寬湯大白菜,把丸子做好放入菜湯中,蓋鍋煮透。這種丸子,可以做成碩大無朋,一個大海碗中底下墊了白菜,上面擺上四只已極壯觀,吃起來,松、酥、嫩、腴兼備,而無絲毫油膩之感。同時,家常吃時,只吃丸子不吃主食亦可果腹,因為裏面已經有饅首在了。

北方人會笑南方的元宵裏包丸子,南方人可曾見過北方這種丸子裏加饅首嗎?

也許有人認為北方人那種“饅首丸子”是鄉下土吃,難登大雅之堂,其實,若不說穿,不知之人,會只覺得其不過分油膩,在賣相上,絕不輸於一咬滿口油的大獅子頭的。

獅子頭除了純肉制成之外,加螃蟹肉的蟹粉獅子頭更名貴,尤其是每只丸子面上貼著兩條整齊的蟹腿肉,看起來分外引人,不過北地不以魚蝦著稱,魚丸、蝦丸平常人家極少自制,更遑論螃蟹,所以現在把這名貴者暫且不提,仍就土吃來談。

過去我們做那種饅首大丸子,在饅首方面,確實加工不少,目前,市上有賣成筒的現成的面包粉(即幹面包屑,供炸排骨之用者),可以作為饅首的代用品,所差者這種面包粉太細、太幹,若在肉中混合的時間過久,易變成糜,便黏而發死,若時間太短,其幹度未透,亦不是味,這是需要去體會運用的。

不過,如用這種面包屑,對北派的焦炸小丸子,倒是非常增色。炸丸子為求其外皮脆焦,一般的是用回鍋辦法,就是先把丸子炸好,涼透,等臨上桌時再入大火熱油重炸一次。現在如把丸子外表滾一層面包屑,炸好即會又香又脆了。炸小丸子配家常餅、大蔥甜醬,再有涼涼的綠豆稀飯,是大夏天的美食。

汆丸子也是北方人夏季吃飯(米飯)時愛用的一道湯菜。冬瓜片或小白菜,先入鍋煮之,俟其湯滾,把丸子一個個汆入,一滾即離火,這種吃的是湯清而鮮,丸子香嫩,所以不宜用肥肉,一般的多是把鮮毛豆剁碎摻在丸子裏,以求其松。一顆顆淺粉色的丸子雜著星星碧綠,在色調上極為悅目。若摻荸薺或涼薯亦無不可,如摻蔥花,則地地道道的土味了。

丸子也是北方人過年時大量預備的年菜之一種,炸丸子是深色的,蒸丸子是淺色的,有這兩種丸子再配點肉片、肝、肚,便可裝個十分像樣的火鍋。金針木耳溜炸丸子是一個菜,黃瓜片炒蒸丸子(對剖為二)便可以是另一個菜。而且最後的主食仍可以是面皮裏包丸子的餃子呢!

說起蒸丸子,一下子想到湖北的珍珠圓子,那肉丸子外面裹著一層亮晶晶的糯米,乍看給人觀感極佳,吃起來也真香糯適口,同是糯米為衣,卻比肉心湯團更讓北方人習慣。不過,這珍珠圓子技巧在米要泡得透,肉丸沾米時要均勻,蒸時最好是直接放在籠屜中,若是擺在器皿裏,蒸餾水積聚在底部,有的丸子便會被水泡得不成形了。

關於丸子,還有太多太多,一時說不完,現在不多說啦!

Views: 8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