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華·主播生涯,數大就是美

在台灣,主播這個頭銜,被賦予不少光環,但同時主播的工作和內涵也常引發爭議,說穿了與電視傳媒的特性以及商業操作有關。時至今日,因著有線電視興起的大量需求和考量所謂的「觀眾緣」,甜美的外型往往成為主播出線的關鍵條件,而讓主播的專業和深度,退居到相對次要的地位。

在這樣的媒體生態下,資深主播與其說是備感壓力,不如說對電視新聞的堅持和歷練,也讓她(他)們的專業價值得以彰顯,建立了和觀眾之間的信賴度,進而在競爭和變化有如巨浪狂濤般的電視事業中得以存活,並保留一片風景。

見證台灣電視新聞發展

民國七十九年一月一日,當我首度坐上中視主播台時,從沒想過自己竟能在這個崗位上,一做超過二十年。主播生涯數大便是美,這樣的機緣,讓我參與了台灣電視新聞發展的幾個階段。眼看仍固守晚間新聞的主播我是最資深的了,但這樣的壓力於我沒有憂懼,已是一種恭維。

從三台獨大的電視生態到百家爭鳴的各顯神通,因應競爭情勢的改變,電視台新聞也從相對主流的新聞價值以及中規中矩的報導呈現,進入多元走向,甚至任由收視率主導電視新聞取材的走向。在這樣快速的變遷中,身為資深主播,一方面要與時俱進,保持編輯上取材的空間和彈性,掌握符合時代的脈動,另一方面仍要保有媒體之於其他產業更重要的社會責任。回首來時路,無數個「新聞現場」浮上腦海,這些新聞的印記或已成歷史,但它背後的意義和影響仍在持續中。

二十多年前,國內電視產業仍是三台獨占的天下。或許有些觀眾還記得,當時黃金時段的晚間新聞僅有三十分鐘。以收視而言,台視獨占鰲頭,中視則敬陪末座。為了強化國際新聞,增加國人視野,中視逆向操作,在晚間新聞前開闢了三十分鐘,以外電新聞為主的「全球報導」,希望展現新聞的企圖心,一新耳目。當時我正從南加大學成返國,中視高層看中我已拿下六座金鐘獎的實力和親和力,力邀我坐上主播台。可以想見,國內新聞的收視猶待急起直追,國際新聞的接受度就更在未定之天了。我在這個節骨眼,以新手主播之姿去接手一個國際新聞節目,別說旁人都不看好,我自己也十分忐忑。

波灣戰爭引爆三台新聞之戰

然而,就如同新聞的發展總在意料之外,三台晚間新聞的競爭竟也因著當年中視「全球報導」的開闢而改寫歷史!七十九年(1990)八月,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和伊拉克爆發「波斯灣戰爭」,原本遠在天邊的國際局勢,突然在世人面前上演一齣活生生的現代戰爭片。由於這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以世界老大哥自居的美國更是首次大量將高科技武器投入戰役中。美伊爭鬥和新式武器介紹頓時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目光,也快速推升了原本冷門的國際新聞熱度。「中視全球報導」不但拉升了中視晚間新聞的收視,更直接威脅到其他二台的晚間新聞。

就這樣,美軍代號「沙漠風暴」的波斯灣戰爭,引發了三台的新聞大戰。中視乘勝追擊,把全球報導和晚間新聞合併為一個小時,其他二台觀看敵情,輸人不輸陣先是延長十分鐘,最後三台齊步走,晚間新聞正式底定為一個小時,一直延續到今日。而三台的收視大戰,數十年來烽火四起,彼消我長。有線電視開放後,更承受新聞台環伺的圍攻,三台新聞早就失去優勢,這個演變的過程,如同新聞事件的起落,三台新聞人想必也有時不予我之嘆!

「主播出現的地方,就是重大新聞發生的地方」,這個被歐美先進國家奉為圭臬的新聞原則,台灣媒體也奉行不輟。主播前進新聞現場,採訪並報導第一手訊息,幫助觀眾聚焦,也累積主播的專業和信賴度。早期我對每項出訪任務都感受巨大的壓力,因為不只要和同業競爭,電視台對主播的期待更是高於記者,很多時候,主播還要統籌調度,帶動團隊的整體作戰力,挑戰不可謂不大!

  我的第一次海外採訪是民國八十一年(1992),在美國德州休士頓召開的共和黨大會。時任國民黨祕書長的宋楚瑜也受邀出席盛會。對於執政黨而言,這是兩國沒有邦交的現實下,和美國政黨維持友好互動的重要場合。當年,中視仍屬黨營媒體,也因此特別重視「宋」的參訪,並決定由我前往採訪相關新聞並做連線報導。

「勤快」和「主動」是不二法門

我和攝影記者抵達會場的第一天,興致勃勃地在新聞中心搜尋相關活動後,決定前去一場亞裔聯盟聚會,因為參院多數黨領袖杜爾將出席,而他向來對台灣友好。沒想到我立刻被幾名駐美的資深特派澆了冷水,他們表示,這個場子沒啥重要,杜爾不會去的。但我不想浪費時間,決定碰碰運氣,拉了攝影就跑。

就這樣我在會場門口,堵到剛要離去的杜爾。他不但接受上氣不接下氣的台灣女主播的訪問,還不顧兩岸政治敏感,首度表明支持美國販售F-16戰機給中華民國。這個訊息顯然也已經在美國行政部門形成共識,因為到了年底布希政府就正式宣布了這項軍售案。我的獨家令同業為之氣結,也說明了「勤快」和「主動」是新聞採訪贏得先機的不二法門。

這場海外採訪,我還因緣巧合地分別在會場訪問了當時美國三大電視網的當家主播,包括華裔女主播宗毓華(Connie Chung)、彼得.詹尼斯(Peter Jennings)和丹拉瑟(Dan Rather)。宗毓華與彼得詹尼斯兩人談笑風生,在接受我訪問時,宗毓華還當著鏡頭前親了一下這位被認為最有魅力的美國男主播。丹拉瑟已於民國八十四年從CBS的主播台上退了下來。同一年,風靡晚間新聞二、三十年的彼得詹尼斯,不敵癌症病魔,離開人間。二十年的光陰彷彿彈指間消逝,令人心驚,也令人感嘆,下一個新聞現場,誰是掌控全局的主播?

災難新聞考驗主播臨場反應

主播台上常要面對並處理突發的狀況和新聞。八十三年的四月二十六日晚間新聞播出,當我全神貫注和現場導播確認下一則新聞時,編輯台突然丟進來一張字條,潦草的筆跡寫了「華航、名古屋、空難墜機、二百多名乘客」等幾個關鍵字,但打上三、四個問號,我一看整個血往腦門上衝,一顆心加速跳躍。我知道一場可能的重大空難正在發生。

三台中,中視最先掌握這個訊息並立刻和駐日記者電話連線。我力求穩定地提問和措詞,仍透露出急切和緊張。只能看著日本直播的電視畫面,在現場的記者所掌握的訊息非常有限,面對我的一連串問題大多也只能以「目前並不清楚」來回答。這場空難造成總共二百六十四人死亡,包括一百五十三名日籍旅客,是台灣航空史上傷亡最嚴重的空難。這也是我第一次在新聞播出時碰到的重大災難,當時理性上(客觀冷靜的報導)和感性上(體認到同胞可能的重大傷亡)的衝擊,至今難忘。

發生在民國八十八年的「九二一」百年強震,奪去二千多人的性命,也讓無數家庭天倫夢碎。災變第三天,我和大批媒體守候塌陷的雲林觀邸大樓現場。當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現場氣氛也越來越沉重,忽然,救難人員將受困已四十八小時的許姓男子從瓦礫堆中拉了出來,擔架抬出來的那一刻,救難人員急促的高呼:「他還活著!」現場立刻響起歡呼聲……。這場生命的拔河,受困民眾的堅強,救難人員的堅持,感動震撼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另外,「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中國」,我正懷著小女兒,挺著七個月身孕加入這場國際媒體競相轉播之爭。突破兩岸隔閡與對立,我和新聞部同仁站在百年歷史的上海和平飯店屋頂轉播這場「辜汪破冰會談」。十二年過去了,兩岸交流日見頻繁,更在民國九十九年簽訂了ECFA,而辜汪二老也先後辭世,歷史的推移,片刻不停息,新聞事件也不斷寫下紀錄和見證。(沈春華/中視新聞主播)

Views: 5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