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秋翻譯· [法]羅蘭•巴特:死的讀者,活的閱讀

二十年來一直存在著一種以不同方式加工潤飾的寫作理論。它試圖用一對新的概念:“寫作/閱讀”來代替舊時的“作品/作者”,一個世紀以來,批評和文學科學一直在後者中汲取需要的全部能量。這種新理論自然要求一種閱讀的理論,然而,必須承認,這種閱讀的理論遠不如前者完善。現在,是在這方面大興土木的時候了:因為,首先,事實上以前從未有過閱讀的理論;直至現在人們僅有的“讀者”觀念,也只不過是模糊的投影:讀者“自我投射”到作家的作品中(“虛偽的讀者,我的兄弟” ,又或,巴什拉:讀者是作者的幻影);其次,在閱讀問題上,現在新學科——社會學、符號學、心理分析、甚至歷史學——有互相靠攏的可能;最後,目前閱讀的技術和社會條件至少有了些許的變化,如果還稱不上驟變的話。

因此,不久的將來,一種閱讀理論將是必需的。在我看來,“理論”並不一定非得是“哲學論述”或“抽象系統”不可,“理論”可以:描述,作為多學科的產物、負責任的話語,像科學話語一樣,審視問題無數的側面的同時也願意質疑自身。

---------------------------------------

今天,人們大肆談論跨學科性:這對新式大學來說,有點像到處都用得上的口頭禪。事實上,跨學科性並非不同學科的並置:而是——或者更確切地說將是——把每個學科辯證地建立在一門從未有過的學科興趣之上。在這裏,我之所以談論跨學科性,是因為,如果說真存在某種跨學科問題的話,當然就是指閱讀:在整個閱讀行為過程中發生了什麼?閱讀從何開始?去往何處?我們能為此生產指定某種結構,邊界的結構麼?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再多的學科也不為過:閱讀是某種超決定 的現象,要求不同層次的描述。閱讀,永不中斷。

這裏,根據一種暫時、粗略的估計,我列出了閱讀行為的基本層次以及在定位和描述這些層次時可能涉及的基本學科:

1. 感覺層面:對直觀實體的感知,快速閱讀和心理化閱讀的適應問題:閱讀的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美國)。

2. 外延層面:訊息 的理解:交往語言學。

3. 聯想(內涵)層面:對二級符號、符號闡釋的象征性聯想的擴展:意指活動語言學、心理分析語言學、符號學語言學。

4. 跨文本 層面:對文化的俗套和/或先前文本施壓:社會代碼的符號分析,社會符號學。

在這些層面中,可能還得補充一種永久的方法,兩個積分元件:社會代碼(文化層面,階級位置,意識形態壓力)和欲望,一種幻境(神經官能癥的層面和類型)。

------------------------------------------

作為結語,我想說,一種科學的,同時也是復數的描述,並不能窮盡閱讀現象:我們知道,閱讀,是賭註-對象(objet-enjeu);是權力和道德的犧牲品。這就是說,閱讀理論應該同意估價,以價值為基礎。再說,這正是我們在說“好的”或“壞的”閱讀時所做的;這也是我們在閱讀中贊揚某種開化力量時所做的。綜上所述,我已經表明這種方法帶來的倫理問題:死的讀者(屈從於俗套、心理的重復、詞的秩序),活的閱讀(生產某種內文本,與讀者的虛擬寫作一致)。或者說,這種活的閱讀——閱讀過程中讀者在感情上相信他讀到的一切,同時在理智上知道這一切並不真實——是一種分裂的閱讀;它總是意味著,我的意思是,主體的分裂,正如弗洛伊德所說的那樣;這種閱讀基於某種與我思(Congito)的邏輯全然不同的另一種邏輯;而且,如果說對弗洛伊德而言,本我的分裂必然與不同形式的反常結合,那麼,我們也可以說,活的閱讀是一種反常的活動,而閱讀永遠是非道德的。

原載《閱讀與教育》(1972年11月23日圖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奧爾良CRDP出版社,1972年。
[譯註] 本文譯自瑟依出版社2002年版《羅蘭•巴特全集》第四卷(Roland Barthes,Œvres complètes, Tome IV, Éditions du Seuil, 2002)第171-173頁。

Views: 7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