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怡忠·一帶一路、亞投行、以及臺灣的機會與挑戰(上)

亞投行(AIIB)是「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的簡稱,是中國為了支撐其「一帶(陸上絲路)、一路(印度洋)」聯結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東歐聯結的戰略,而提出的金融支撐工具之一。在去年十月二十四日提出,就獲得21個國家表態加入。到今年三月底前,已有四十六個國家申請,表示有意加入成為創始成員國。在已開發國家中,紐西蘭是最早提出要申請加入的非亞洲國家(2014年12月。而新加坡於十月已經加入),但是已開發國家開始大量表示出興趣時,是在三月十二日英國對外公開表示有意加入後才出現的,自那時後,包括德、法、義、瑞士等紛紛跟進,之後包括南韓、澳洲等亞太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也都向北京提出意向書表示有意加入。

亞投行成員背景與發展狀況

根據中國財政部在4月1日官網公佈的資料,有30國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其中,不是亞洲國家的有大洋洲的紐西蘭,以及歐洲的盧森堡、瑞士、英國共4國。其餘26個亞洲國家為孟加拉、汶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尼、約旦、哈薩克、科威特、寮國、馬爾地夫、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斯裡蘭卡、塔吉克、泰國、烏茲別克、越南等26國。另外,德國、法國、義大利則分別在四月一日與四月二日獲得核準,成為意向創始成員國。

至於已正式提出申請,等待成為意向創始成員國的13國,分別為亞洲的南韓、土耳其、喬治亞、吉爾吉斯,歐洲的奧地利、荷蘭、丹麥、芬蘭、俄羅斯、瑞典,大洋洲的澳洲,非洲的埃及,以及南美洲的巴西。

此外,香港也已表達加入亞投行的意願。香港在3月30日就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分,參加在哈薩克阿拉木圖舉行的亞投行第3次籌建會議。

至於仍未加入亞投行的國家中,包含七大工業國(G7)中的美國、日本、加拿大。換句話說,G7中有四國已提出申請加入亞投行。

亞投行創始意向成員,以及其他擬加入國家分布情況。(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根據亞投行規章,3月底前未能申請加入亞投行的國家,日後只能以普通成員國身分加入,無法成為創始成員國。而亞投行籌建工作計劃則顯示,各成員國計劃在今年中商定「亞投行章程」終稿並簽署,再由成員國批準生效,預定今年(2015)底前正式成立亞投行。

「一帶一路」路線經過國包括荷蘭、德國、義大利、俄羅斯、土耳其、伊朗、塔吉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哈薩克、中國新疆(一帶),以及義大利、希臘、埃及、肯亞、斯裡蘭卡、印度、馬來西亞、印尼、越南(一路)。從「亞投行」目前提出有意參與的成員,與「一帶一路」路徑經過國交叉分析,發現「一帶一路」涵蓋路線的國家中,只有肯亞與伊朗不在亞投行初始會員中。肯亞沒看到提出申請,伊朗則是被婉拒。


從這邊可以發現「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的參與者存在若幹差異。首先,並非所有「一帶一路」會經過的國家都在亞投行中。伊朗提出參加亞投行意向要求,但被中國婉拒,而肯亞則根本沒有提出。前者會被中國婉拒的理由應與亞投行希望或取西方國家資金的支持有關,而伊朗目前是被制裁,且核武談判也可能出現變數(北韓也提出申請入亞投行,但被中國明確拒絕)。而參加亞投行要提供資金,不是作為資金的主要受援者,估計這可能也與肯亞遲遲未提出加入亞投行有關係。

其次,亞投行有二十一個不算是亞洲的國家(埃及、俄羅斯都算是橫跨兩大洲的國家),除開荷蘭、德國、義大利這三個「一帶一路」預定會經過的路線外,剩下十八個國家基本就是出資國,因此出資國的權益為何就變得很重要。有人說中國放棄了否決權才爭取到英國願意加入亞投行,但實情似乎不是如此。

投票權與出資額度的規定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訊,亞投行雖然內容規章不明,但從媒體報導來看,亞投行治理最核心問題的投票權,實際上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亞洲區域內國家和地區所佔有的75%,另一部分是區域外非亞洲國家和地區佔有的25%。亞洲區域內國家和地區的投票權將通過GDP、人口等一系列指標來決定。這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根據出資佔股比例決定投票權截然不同。

根據現有章程《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左右,實繳資本為認繳資本的20%。並且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也做出了「在初創階段中國的出資額可最高達50%」的保證。而據日本媒體的推算,中國的出資額約為35%~40%,即使日本加入亞投行亦不會低於30%。

亞投行以GDP與人口比例,而不是根據出資所佔股本多少來決定投票權,與World Bank、IMF等既有類似組織的操作方式非常不同,這是美、日等國有疑慮的主要原因。這個規程基本就是以確保中國佔主導地位為考量,不具分享性與合作性,更沒有透明度。

當然,美日更對亞投行的地緣經濟戰略的意涵更是十分敏感,認為這是為支撐中國「一帶一路」策略提供融資,為的是要建立以中國為主導的新歐亞聯盟。讓美日等國成為孤立於歐亞大陸的孤島或離島,同時認為與中國的金磚五國新開發銀行等機構聯合起來,就是為了要與既有的亞洲開發銀行(ADB)、世界銀行(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等競爭,意圖改寫既有的國際金融與經濟秩序。

美國雖然是基於地緣戰略理由,一開始積極要求其他國家不要加入,但亞投行的不透明性,以及不照既有國際開發金融體系的遊戲規則處理等,這些都是真正的問題,不能說這是美國心有不甘,只是為了保障其一極獨大的操作。如果開發貸款的規則不透明,也不受監督,則這些開發貸款就會淪為十足赤裸裸的強權遊戲,對於人民生計與福祉的促進毫無助益,甚至更會惡化情勢。這比現在已經為人所詬病的世銀、亞銀等操作更為嚴重十倍以上。如果亞投行開啟了新的方便之門,這個國際融資很可能變成強權與其統治當局個人的洗錢金庫。而這會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前面有提到,亞投行只是中國對「一帶一路」的金融工具「之一」。除了亞投行外,中國還有其他的金融工具,這些包括資本額為一千億的「金磚五國新開發銀行」、四百億的「絲路基金」、於2010年成立,已經有了十億,但希望可以募資到一百億的「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以及2012年在上海合作組織下成立,總額度有一百億的中亞基建貸款基金等。

因此亞投行的問題就不只是亞投行,包括金磚銀行、絲路基金等,都可能附從於亞投行的操做。導致亞投行的效應出現擴散效果。

但是在英、德、法及其他歐洲國家紛紛加入後,才開始改口宣稱樂觀其成,並表明願意與中國在亞投行合作。

英國因TTIP談判與美發生齟齬,以亞投行反將一軍

美國一開始對亞投行反應不積極,還要求其他國家不要加入。一開始的加入者除了紐西蘭與新加坡外,都是亞洲的開發中國家,已開發國家並不熱中。但是3月12日英國公開表示有意加入後,才引發歐洲國家的跟風,並讓美國積極部署的抵制措施功虧一簣。有一說是英國希望爭取倫敦成為人民幣的離岸中心,因此以加入亞投行向中示好。英方的說法則是既然美國那麼擔心治理與透明度問題,就應該選擇加入以取得改變規則的入場券,而不是留在外面批評。但美國安會私下放話給《金融時報》批評英國的作為(臺灣民眾對這個場景應很熟悉),英國對此回應表示,透過加入以在內部處理,才能協助對美國所關切議題的處置。但老實講,後者比較像是為了其已經加入的決定找個說法,畢竟英國外交部對首相的決定並不認同。

比較可能的發展,是在美國與歐洲的TTIP談判中,美國並未對金融服務業開放,此舉讓僅剩金融產業的英國十分不滿,加上2010年卡麥隆總理上任後被外界解讀為是以貿易為重點的外交(Trade Driven Diplomacy),美英的戰略夥伴關係也未出現重要進展,與當年布萊爾費盡心思與克林頓、小布希建立個人關係以處理英美同盟議題的態度非常不同。因此也有一說,認為英國是以亞投行向美國報其在TTIP吃悶虧的冤仇。畢竟對英國來說,認為到年底前還有冗長的協商過程,如果在年中定案的章程對英國不利,或英國評估認為無利可圖,一樣在日後可透過國會否決而不加入,或有年底自主決定退出的空間。

美國是到了英、德、法及其他歐洲國家紛紛加入後,在眾人的攻擊下,才開始改口宣稱樂觀其成,並表明願意與中國在亞投行合作。(6.4.2015 台灣《想想》網站

Views: 1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