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應馬六甲華校教師公會之邀,與陳亞才、廖文輝同台,為華小歷史教學講座。

出席者包括馬六甲65所華小138名老師。從早上8時至下午4時半,在亞才學長、文輝和我接續演講之後,與會的老師還得進行分組討論,工作坊交流。華小歷史可以怎樣教?只想說:“老師,辛苦了。任重道遠。”

由教總主催的“小學歷史怎樣教”講座,前後已在吉隆坡、下霹靂和馬六甲舉行。而馬六甲一站應是講員講述資料最齊備、出席人數也最多的一站。我沒有甚麼獨門絕招或錦囊妙方,只是在提供一些參考建議的同時,請求老師授課時切忌“照本宣科”。

其實以馬六甲歷史古城的“地利”之便,最適合就地取材說故事了。惟若要帶學生戶外教學,老師還得先結伴遊走古城歷史巡禮,先來點人文洗禮和實地備課。

傍晚,和與會的老師餐聚,聊起了馬六甲一個新景點:溫古堂。好奇心趨使,隔天就去參訪。

溫古堂據說是年前馬六甲主辦華人文化節的產品,如今有了一個留存之所,地點就在馬六甲客家公會。

布展從介紹古城區的8條老街:眾神護佑的觀音亭街、打金街、打鐵街、豆腐街、板底街、估俚街、水仙門和吉靈街的景點說起,入館長廊則是一個接著一個馬六甲傳統行業的實物展示。從駁船停靠的搬運米貨,估俚間的擺置,到籐器、打鐵、木桶、打白鐵、製鞋、當舖、打金、洋貨布匹、製銀、刻印、餅家等老行業老手藝的重溫。展覽區的實物多,設計巧,還有類似3D的布景裝置。讓人驚喜連連。除有珍貴的口述錄像,他們還製作了一份中英雙語的“傳說古城”馬六甲老街人文地圖。

佩服的是,這個布展只花了8個月時間。製作群大部份是馬六甲華堂青成員,有小學老師、有設計師、有畫家、有美術老師、有中英翻譯專才。工委成員來自各行各業,甚至有搞股票的和拖車佬,而布展幫忙油漆搬運重物的是搞園藝的團員。

人才齊集,眾志成城。

到溫古堂,一位年輕人跟我握手。哇,原來是馬六甲客家公家會長張民生。溫古堂展現了這批年輕人的信念。他們或許是想留住一些甚麼老東西。但我看到的,卻是年輕人的活力,以及對這座古城的愛。

傳說古城,不是在宣揚虛榮的世遺傳說,而是想把在地市民的一些集體記憶和對這座古城的認同感,溫情的“說”出來,“傳”下去。溫古堂導覽的8條街,遊客塞滿的荷蘭街和雞場街竟不在其列,而是著重於民生老行業街巷的重溫。他們更想導覽的對象,是馬六甲市民,而不只是旅客,也不是為了宣傳。畢竟馬六甲世遺區已是夠熱鬧了。熱鬧得只剩下遊客的當下,馬六甲人集體記憶的構塑,需要更平凡、更真實的故事。(收藏自8.3.2015星洲日報/邊緣評論‧文:安煥然‧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Views: 2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