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中國很多山水名勝都因留下文人雅士的足跡和令人津津樂道的軼事,而增添幾許風雅,並吸引大批遊人競相遊覽。
我國雖然沒有什麽名山勝水,但卻有不少近代名作家曾是”獅城過客 “,有的甚至還在這裏住上一段日子,例如老舍、巴金、郁達夫和徐誌摩等人。
許多國人所熟悉、但景致並不起眼的地點,也因為曾在時間的長廊裏烙下這些文人的足跡與 老舍身影,而顯得別具意義。
早報特地邀請國大中文系副教授王潤華當導遊,帶領我們跨越時空界限,步隨老舍1929年在我國所留下的足跡,走一趟大坡與小坡。
王潤華副教授曾根據老舍以新加坡為題材所寫的6萬字小說《小坡的生日》,考察過老舍在我國的住所和常去的地方。
他告訴本報,老舍曾經在1924年夏天(7月)及1929年秋天(10月)先後到過我國兩次。
第一次,他是在前往英國的途中,在新加坡上岸玩艘惶臁5碧歟焦奈ㄒ壞胤劍橢揮星拍下返納濤裼∈楣蕁?br />
5年後,老舍再度坐輪船來我國。他這趟來新的原因有兩個:第一 ,他的船費只夠他買票從歐洲到新加坡;第二,他在倫敦讀了很多康拉德(Joseps Conrad)所寫的南洋題材小說,深受啟發,打算到新加坡撰寫一部以南洋為背景、表揚中國人空手開拓南洋的小說。
這次,他在我國逗留了5個月,期間曾先後住在當時華僑中學董事黃曼士的家,以及華中校園內剛建好的虎豹樓單身教員宿舍。
王副教授說,老舍在本地的活動範圍相當小,除了華中校園和附近的植物園之外,他常去的地方就只有大坡橋南路書店區一帶,以及黃曼士的家。
因此,王副教授把老舍在新加坡的活動範圍劃分為一個大圈圈和一個小圈圈。大圈圈是大坡和小坡一帶,小圈圈裏頭則只有華中與植物園。
他說:”老舍曾經把華中稱為’遙遠的郊外’,可見他當時大部分時間都在大坡和小坡活動。”
總結王副教授所提供的線索與材料,《周末羅盤》大致可把老舍常去和居住的地方劃分為下列幾個地點:
紅燈碼頭
紅燈碼頭是老舍兩次來新的上岸地點。這個洋溢著濃濃南洋特色的碼頭,著實給老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碼頭大門外的真者裏(Change Alley)經常可看到印度人、馬來人、阿拉伯人和華人等商人在那裏擺賣呂宋煙、榴和紅毛丹等南洋物品和水果。這些景致後來都成了《小坡的生日》裏的景物描寫。
浮爾頓大廈和萊佛士大酒店
這兩個地方都是康拉德小說中經常提到的場所。老舍既然深受康拉德小說影響而前來新加坡,自然不會忘記去參觀這些地方。更何況,他當時的信件都得通過浮爾頓大廈寄出。
橋南路書店區
老舍兩次來新,上岸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車到商務印書館。當時,商務就坐落在橋南路172號,也就是馬裏安曼廟附近的世界書局斜對面,即目前福海大廈所在地。
除了商務印書館,當年的中華書局(橋南路44號)也是老舍流連的地方。
黃曼士的住家(武吉巴梳路)
黃曼士當時究竟居住在武吉巴梳路的哪幢洋樓,至今已無從考證,只知道他當年所住的房子後面有一個種滿花草的庭院。
記者在王副教授的帶領下來到武吉巴梳路,只見路的兩旁林立著許多會館。
仔細一瞧,竟如獲至寶地發現一整排建於1928年的舊式洋房,就不曉得黃曼士當年的住家是否屬於其中一間?
舊洋樓的正對面,是建於1927年的怡和軒僑商俱樂部。俱樂部的外觀仍然與當年一模一樣,可是卻明顯看得出無情的歲月在它身上所烙下的痕跡。
雖然老舍並沒有在作品裏提到這個俱樂部,可是王副教授堅信老舍當年肯定到過怡和軒,因為這個俱樂部實在太出名了(陳嘉庚和陳六使當時都是它的常客),而且它離黃曼士的家也很近。
華僑中學和植物園
老舍在華中任教時所居住的虎豹樓單身教員宿舍,是在他抵新前的一年才建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老舍在華中教書期間,還感染上骨痛溢血熱癥。幸好校醫給他服用了兩包金雞納霜,在床上躺了三天後總算保住性命,有驚無險。
對於植物園的景色,老舍印象最深的是園內的胡姬花圃、池塘和到處跑動的小猴。 虎豹樓
”時間鴻溝實在太大了”
尋幽探訪、追溯老舍足跡的那個星期天,老天不作美,下起了傾盆大雨。雖然我努力嘗試想象老舍當年的生活,卻無奈地發現時間的鴻溝實在太大了。
唯一難忘的,是在武吉巴梳路所尋獲的那份淡雅恬靜,還有那若隱若現,從某所會館傳出的悠悠二胡與笛聲……突然,我有些明白,老舍為何如此喜歡黃曼士的家……
老舍生平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1899年2月3日生於北京,1999年剛好是他誕生100周年紀念。在北京師範學校畢業後,老舍曾到燕京大學校外課程部修讀英文。1924年受聘到英國擔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現今的亞非學院)中國語講師。
1929年底,老舍從歐洲來新加坡逗留5個月,間中曾在華僑中學任教,並以新加坡作為題材撰寫一部童話小說《小坡的生日》。老舍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作家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茶館》。196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老舍由於不堪淩辱與批鬥而自殺,終年67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