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西方哲學史》第十一章 萊布尼茲 6

阿爾諾對待這些信的態度讓人喪氣。他在信中寫著:「在這些思想中,我發現極多令我吃驚的東西;如果我料得不錯,這種東西幾乎所有的人會感覺荒謬之至,所以我真不懂,明明全世界人都要排斥的一個作品,要它能有什麼用。」這種敵視性的意見無疑使萊布尼茲從此以後對他個人在哲學問題上的真實思想采取保密方針。

「實體」概念在笛卡爾、斯賓諾莎和萊布尼茲的哲學中是基本的概念,它是從「主語和謂語」這個邏輯范疇脫化出來的。有些單詞能當主語也能當謂語;例如我們能夠說「天空呈藍色」和「藍色是一種顏色」。另外有些單詞——固有名稱是其中最明顯的實例——決不能充作謂語,只能充作主語或一個關係的各個項之一。這種單詞據認為指實體。實體不僅具有這個邏輯特性,此外,它只要不被神的全能所毀滅(依我們推斷,決不會發生這種事),恆常存在。一切真命題或者是一般命題,像「人皆有死」,在這種情況,它陳述一個謂語蘊涵另一個謂語;或者是個別命題,像「蘇格拉底有死」,在這種情況,謂語包含在主語里面,謂語所表示的性質是主語所表示的實體的概念的一部分。發生在蘇格拉底身上的任何一件事,都能用一個以「蘇格拉底」作主語、以敘述這事情的詞語作謂語的語句來斷言。這些謂語總起來,構成蘇格拉底這個「概念」。所有這些謂語按下述意義來講必然地屬於蘇格拉底:對某一實體,如果這些謂語不能夠真地斷言,這實體就不是蘇格拉底,而是其他某人。

萊布尼茲堅信邏輯不僅在它本門范圍內重要,當作形而上學的基礎也是重要的。他對數理邏輯有研究,研究成績他當初假使發表了,會重要之至;那麼,他就會成為數理邏輯的始祖,而這門科學也就比實際上提早一個半世紀問世。他所以不發表的原因是,他不斷發現證據,表明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之說在某些點上是錯誤的;他對亞里士多德的尊崇使他難以相信這件事,於是他誤認為錯處必定在自己。盡管如此,他畢生仍舊懷著希望,想發現一種普遍化的數學,他稱之為「Characteristica Universalis」(萬能算學),能用來以計算代替思考。他說:「有了這種東西,我們對形而上學和道德問題就能夠幾乎像在幾何學和數學分析中一樣進行推論。」

「萬一發生爭執,正好像兩個會計員之間無須乎有辯論,兩個哲學家也不需要辯論。因為他們只要拿起石筆,在石板前坐下來,彼此說一聲(假如願意,有朋友作證):我們來算算,也就行了。」

萊布尼茲拿「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這兩個邏輯前提作為他的哲學的基礎。二定律都依據「分析」命題這個概念。所謂「分析命題」就是謂語包含在主語中的命題,例如「所有白種人是人」。矛盾律說一切分析命題皆真。充足理由律(限於秘傳體系中的充足理由律)說,所有真命題是分析命題。這話甚至對必須看成是關於事實問題的經驗命題也適用。如果我作一次旅行,「我」的概念必定自永久的往昔已經包含這次旅行的概念,後者是「我」的謂語。「我們可以說,一個具有個體性的實體即完全的有,它的本性就是有一個這樣完全的概念:它足以包含這概念作為屬性而歸的那個主語的所有謂語,並且足以使這些謂語由它推得出來。例如,『國王』這個性質是屬於亞歷山大大帝的,如果把它從主語抽離開,對表示某個人來講不夠確定,而且不包含同一主語的其它性質,也並不包含這位君王的概念所含有的一切;然而神由於看到亞歷山大這個個體概念即個體性,同時就在其中看到能夠真正歸之於他的一切謂語的根據和理由,例如他是否要征服大流士和鮑盧斯,甚至先驗地(不是憑經驗)知道他的死是老病善終或是被毒殺,這些事我們只能從史書知道。」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