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好哲·李靜:文學理論的三種話語形態與建構路徑 1

摘要:中國當代文學理論話語體系建設有許多需要從元理論層面加以反思和澄明的問題,話語形態及其建構路徑即為其中之一。文學理論研究存在如何處理文學和理論的關係,從而如何生成文學理論話語的問題。撇開意識形態屬性不論,只從符號和表述的形式層面即知識形態上看,可以將文學理論話語的建構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對文學現象和文學作品存在外觀和樣態的經驗性文學理論研究,二是有關文學的性質和功能等基本文學觀念的建構性文學理論研究,三是基於其他學科的理論而對文學的泛化形態的理論研究。與此相應,文學理論話語形態的建構便有三種路徑:第一種是從先行存在的具體性文學現象到概括性文學知識的形成;第二種是從抽象的文學理論觀念到具體性的文學實踐;第三種是從其他領域的抽象理論向文學研究領域的延伸,理論是外在的,文學只是例證。三種話語形態及其建構路徑雖然互有不同,但各有其價值,要以辯證的態度加以看待。

最近幾年,話語體系建設愈來愈引起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界的關注與重視。這種新的理論態勢是與國家層面提出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時代任務分不開的。總體來看,以過往長期的發展為基礎,文學研究的學科體系基本建成,學術體系(主要是學術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管理方式)也漸趨完善,然而在研究領域真正落實和顯示思想創新的話語體系建設則相對滯後,在許多人的意識里,究竟如何建設文學理論的話語體系尚未形成足夠明晰的認識,可以說,文學理論話語體系的建設正處於一種既使人滿懷希望又令人常感失望的局面。

這種狀況,顯然是與時代要求不相稱的。要改變這種狀況,文學理論研究界一方面需要在具體話語創新上勇於作為,另一方面也需要對話語體系建構的相關問題進行學理性研討,後者的展開與深化有助於前者的理論自覺。話語體系建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必將經由長期努力方能實現的時代任務。如何構建文學理論話語體系,如何以話語體系建設推進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時代創新與發展,也是一個大話題,涉及諸多相關理論問題,需要假以時日一一進行研究並求得認識上的澄明。本文擬就文學理論話語形態的存在類型與建構路徑問題,從一個方面切入這個話題,以期推動學界對相關問題作更進一步的深入研討。

一、當代文學理論研究需要重視話語形態及其建構路徑問題

文學理論研究是一種關於文學的話語生成活動或話語建構行為。所謂「話語」(discourse),是人們出於社會交流目的而說出來或寫下來的言語。在學術研究中,話語通常是系統地組織起來的言語陳述,一種特定的話語形式相應地產生一種知識或學問;反過來說,一種知識或學問,也都要以特定的話語形式呈現自身。所有文學理論知識無不顯示為以某種言語組合方式而存在的話語形態。稍加分析即可看出,各不相同的文學理論的話語形態及其話語生成活動實際上包含了兩個方面的理論運作,一是在文學理論的學科名目之下按照對這一學科流行的觀念而展開的對於文學現象和相關問題的學理性研究,二是對文學理論的學科性質、研究對象、形成機制、發展規律、理論范式、社會功能、話語形態、致思方法、建構路徑等問題的自反性研究。前者是對文學的理論研究,後者是對文學理論本身的研究,具有元理論性質。董學文曾對這兩種文學理論研究加以區分:前者基本上是以作家、作品、讀者和世界為研究對象,把文學及其活動的性質、特征、變化規律等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內容;後者則 「不是將文學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而是移動到將研究文學的理論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

他把後一種文學理論研究命名為「文學理論學」或「文學理論哲學」。國外學者也有類似的區分。法國學者孔帕尼翁在其《理論的幽靈:文學與常識》中也指出,一般來說,談理論,就預設了一種實踐,因為理論基於並指導實踐。但是在文學與理論相關聯的學術研究中,有的理論的實踐對象是文學,有的則是文學研究本身,他把這兩種不同實踐對象的理論研究區分為「文論」(théorie littéraire)和「文學理論」(théorie de la littérature )(來源:2022年03月18日《中國文學批評》) 

Views: 1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